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唐仁建
在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大家好!非常高兴参加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今天这个换届会,这样的会我是第一次参加,我觉得这个学会非常重要,尤其在省一级有这么个学会,它的宗旨和研究的问题都非常重要,再有我看了下名单,参加学会的人员也非常重要,在座的很多都是老朋友,我认为我和四川这种天然的联系和关系也很重要,由于这么几个原因,我来参加这个会。
坐在这里我就想到了县域经济,这些年在全国的经济发展当中它确实起了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在上个世纪末,当时大家都在讨论,全球也在讨论,新世纪全球的经济增长靠什么?当时很重要的一个意见,就是两化:一个是区域化,一个是城镇化。这两化我以为在中国跟县域经济都不可分割,或者倒过来说主要靠县域经济的发展来支撑我们区域化和城镇化的发展。第二,回顾这些年我在全国调研看到的,确实每个省、每个区域,县域经济抓得好,经济增长就快,也良性,长三角、珠三角就是这样的典型。现在你发现到县里取得经济发展的合理上的项目,比大城市要大得多、好得多。也包括中部地区,吉林的王珉到辽宁后,走到哪个地方就抓县域经济,一抓县域经济就见效。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四川立足这么一个考虑,一直有这么一个学会,而且从刚才工作报告里面发现确实做了很多工作,今后也有很多好的打算,应该对我们县域经济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会起到很好的作用。还有县域经济在中央提出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战略当中,它有很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我认为是最关键的基点,也是最基本的载体。不然这个城乡统筹怎么统?所以我说最基本的载体也是最关键的基点。抓县域经济我认为抓到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这几点我是有感而发。
今天来,是应约就几个问题,主要是当前三农的形势,给大家做一个汇报和交流。简单概括起来讲五个字。第一个是讲一个“紧”字,这个“紧”是讲当前的宏观经济环境越来越紧,这对我们三农、包括县域经济发展关系极大。第二个是一个“好”字,就是三农的发展形势确实很好。第三个就是一个“难”字,下一步巩固发展农业农村的大好形式非常的难。第四是一个“深”字,做一点稍微深刻一点的分析,就是农业农村的变化极其深刻。最后讲一个“重”字,由此引发出的政策和经济含义,我们在工作中抓几个什么事,就是重大的课题。 我大概用40分钟时间,就这些问题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第一,关于宏观经济形势越来越紧的问题。一般我在讲三农的时候,不多讲这一块,只是简单的说说。但是,今天我要稍微花一点时间给大家介绍一下,因为当下我觉得三农的发展,特别是县域经济的发展与国际经济的形势与我们的宏观经济形势关系确实是越来越紧密。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当时的寒潮很寒冷,应该说大家现在都会回想起当时的明显的感受。从去年以来的欧债危机以后,就是世界经济第二波危机产生以后,从中国来讲我认为更是真正的感受到了这种经济的寒潮,感受到真正对我们的冲击和影响,去年年底和今年一季度的数据已经出来了。是17号内部发布的,保密期是10天,到昨天27号正好解密,今天28号,这些数据我可以给大家讲了,要不还不好说。我这里简单介绍一下,一个是出口的增数随着欧债危机以后明显的收缩,今年1到2月份出口的增数已经下降到6.9%了, 2011年上半年是19%到20%的水平,现在已经到6.9%了。我们对美国的贸易增长9.2%,对欧洲的贸易只增长了4.7%,大家可以看到是明显下滑;对于日本是我们以前出口,特别是农产品出口的第一大国,今年以来几乎是没有什么增长。所以从这个数据,让我们感觉到这一轮是真正让我们出口需求这一块受到了实质性的影响。再从投资需求看, 1、2月份的数据是增数已经下降到了12%,这讲的是施工项目的计划总投资,不是前期完成的,是计划总投资以后要准备要投资的。2010年这个指标是23.1%, 2011年是18%,所以投资需求明显萎缩。第三个来看消费需求,目前下降到了9.3%左右,2011年12月这个数据下降了4.1个百分点,也是明显的萎缩。三驾马车现在同时出现萎缩,这对我们下一步经济的发展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另外从工业生产来讲也是急剧的收缩,前两个月增长是11.4%,另外今年是闰年,2月有29天,如果把这一天刨除以后,实际上只有9.5%,如果打个7折,大约工业这个速度打个7折,大体就是GDP的增数,这个大家也能算得到。最重要的是工业增长背后的发电量的支撑,发电量目前下降到了7.1%,去年12月的时候还是9.7%,所以从这些指标都很明显感觉到了寒潮。世界上从国家来分,大体是三类:一类叫金融大国、一类叫资源大国、三类叫制造业大国。危机自然是从金融大国生发开始的,往往第二个是传导到资源大国,引起的是原材料市场的上涨和波动,第三轮就到制造业大国,是这样一个规律,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今年一季度,全部拢和到一起GDP增长了8.1%, 2011年是9.2%,回落了0.8个百分点。出口一季度是增长了7.6%,比去年全年回落了12.7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的零售总额一季度拢到一起是14.8%,比去年全年回落了2.3个百分点。这是的一季度的三个大数,刚才讲的主要很多系列指标是1、2月份。这些情况都看到我们的观经济环境是越来越紧。这里我还要多说一句,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们的三农做了很重要的支撑,如果不是三农发展这样的大好形势,恐怕我们的日子没这么好过。到目前经济环境紧是紧,如果三农形势不好,恐怕这种紧的环境会比现在还要紧得多。我的结论是,2008年以来,如果中国的经济发展在世界上是一枝独秀的话,那么三农的发展应当说是我们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无可争议的最大的亮点。
第二,我要讲一讲,三农发展形势这些年确实非常之好,去年总书记对三农的发展讲了一句话是三个发展:持续发展、全面发展、加快发展,这样一个强劲势头。回良玉同志在去年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上(钟省长和我都一起参加了),讲了几个一年:是整体提速全面飘红的一年,是五谷丰登畜牧兴旺的一年,也是农民顺心农村祥和的一年。这个整体概括是非常准确的。具体讲,体现在五个方面,我主要讲三个方面。
一个是农业收成好。粮食生产四个方面都创了记录,一是总量,我们的粮食不仅去年好,已经连续八年增收,还不是一般的丰收,每年都有增长,去年增得尤其多,去年的粮食产量登上了一万一千亿斤的台阶,达到了一万一千四百二十四亿斤,连续有四年过万亿,但是又上到了一万一千四百二十四亿斤的水平,比上年的增长接近五百亿,四百九十五大约。二是单产,达到了六百八十八斤,比上年提高二十五斤,创了新的记录。三是人均占有量,多年以来我们人均占有量都没有超过最高的1996年,那年是八百二十四斤的水平,去年达到了八百五十斤,比那个水平提高了二十六斤,所以人均的粮食占有量也创了记录。四是虽然我们的粮食产量有四年超过一万亿,但是三大谷物:稻米、小麦、玉米,从来没有超过一万亿,去年三大谷物的总量也超过了一万亿,创了记录。这四个方面支撑着我们粮食农业生产非常之好的形势,我们的农产品价格虽然也涨,大家也盯着在那儿议论,有时候我们也采取一点抑制价格的措施,但是总体来讲,我们比国际上、比很多大的农产品生产国,农产品涨幅还是小的。因为时间关系,就不系统的讲了。我给大家顺便讲一句,中国的农产品高成本、高价格、高补贴的时代已经来到了。这个的含义是,从消费者来讲,不要老祈求永远能吃到以前我们很舒心的低价的农产品;从政府来讲,你要给予补贴,这是常态,这是必须的,不是说好了要补、不好就不补。日本、韩国农业多好啊,高于国际市场十倍、二十倍,怎么能维持,就是政府补贴,我们现在也进入了这样一个时代,这不是我的判断,是家宝总理前两年给我们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特别汇报的时候他作出来的一个判断。
二个是农民增收的形势也非常好。叫双创新高,一是总量达到了六千九百七十七块,比上年增了一千零五十八,农民一年增加收入一千多块,一千零五十八,增数是本世纪以来最高,达到了11.4%,最重要的是去年和前年连续两年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在多年以来,从(84、85年以后)一直呈扩大趋势超过1:3之后,去年前年第一次出现了微弱的缩小趋势。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由2009年的3.33,2010、2011两年分别微缩为3.23和3.13,降低0.1个百分点,这很不容易。
三个是讲是农民的情绪。现在到农村调研,你说你是谁,你说你是什么职务无所谓,十几年前我印象当时下去,就包括当时那会儿咱们就当个处长、科长的,下去只能说是大学老师,你不敢说是个什么,而且到村口了你就不能让很多人陪着了,就只能一个人带着进村,要不然你没法弄,他就给你说话不好好说,反而都是一片怨言。现在没这个问题了,你下去,我经常下去要问的问题就是,你下一步还有什么难点?还有什么希望?还有希望国家为你解决一些什么问题?很多农民是一下说不出来的,最后想了半天说出一点,但是都是生产经营方面的难题,另外一个可能村里个别的有点什么问题,就是腐败和作风的问题,都不是以前我们政策啊造成的什么要钱、要粮、要命,不是那些事儿。这个形势啊确实支撑了我们整个全局的发展,这是我想讲的第二个字。
第三说下“难”。农业确实是个好形势,同时我们要有一个判断,现在是已经绷得可以了,支撑因素已经发挥到极限了,再往后我真的很担心,因为今年的粮食生产我们说了,家宝总理也讲了,要争取九年丰,九年增不敢提,但要九年丰。总理在河南讲什么是九年丰,就是只要不掉到一万亿斤以下就算九年丰。我估计这个问题今年问题不大,但是明年后年再往后会怎样?粮食农业是有规律有周期的,你很难祈求它年年都要增,所以我现在真的很担心一是粮食生产从2012年之后,出现不管是大还是小的下滑,当然我们一定要力求不要滑得太多,不要滑到一万亿斤以下就对了;二是农民的收入又出现徘徊,因为增长,你看前一年9.5%,去年11.4%的增长,是因为有方方面面的形势,农价也好,因为当时正好遇到国际的涨价,原材料的上涨和我们中国经济前两年强劲的推动,所以农价前两年上升很快,尤其去年,但去年年底、今年就不行了,往后几年我估计再增也难。如果制造业大国都感觉到了寒冷,我估计这个上涨就会比较难了。农价不行了,打工更受宏观环境的影响,再有我们政策的补贴,虽然国家不取消,每年也要增加,但是增加的力度和幅度很难再像前几年这么大。这是三大支撑农民增收的因素,还有第四个财产性收入,成都孙市长这儿做得还算可以,但是这背后又面临一个土地房屋财产这些东西的改革和能不能抵押等等问题,也不是那么简单。全国农民的财产性收入,这两年基本稳定,大体都在3.3%左右,就是农民收入里面只有3.3%是财产性收入,我们是提倡要让居民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入,现在这个比例,对农民来讲基本上是没有什么意义的,这个要做文章也很不容易。所以这四大方面支撑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在未来一两年我感觉非常难,所以担心农民的收入出现徘徊。在这样一个情况下,三农你说下一步的发展难不难?概括起来是不是有这么三个可能会成为常态,越来越难。
一个是伴随全球气候的变化、极端天气的事件和自然灾害频繁可能要成为常态,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灾害频繁、极端天气增多可能会成为一个常态,这样的背景下确保农产品的有效供给越来越难。二个是伴随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市场对农产品的敏感和反应势必成为常态。不仅数量要求我们担心今后有问题,质量要求一直都有一定的问题,今后恐怕还会是一个大问题。良玉副总理经常讲现在是一个手机短信、一个小道消息就有可能造成一个产业毁灭性的打击。这几年已好几次,有的准有的不准,有的是有点问题,但绝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市场消费和消费者他的敏感反应你管不了。所以这种情况下确保农业的产业安全和市场的稳定供给越来越难。三个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加速的发展,依靠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这已经成为常态,也就是说国际市场对我们的影响就是你高兴也得接受、不高兴也得接受。大豆嘛我们经常讲,五千四百万吨、70%的需求靠国外,以前我们的国内产量就是五千多万吨,现在国内的产量只有一千四百万吨了。下一步棉花、糖料我们特别担心,都像大豆一样清清醒醒的滑坡,看到的也想过要支持,但是就是这么清清醒醒的滑坡下来。所以这个国际市场的依靠,两个市场的利用成为常态,在这种情况下确保国内农产品供给的平衡越来越难。这我们在调研当中接触的专家学者和基层干部,都有三个担忧,这三个担忧其实就是三个“难”的另一种表述,就这个意思。是担忧在高技术高水平上粮食产量八年增,我们叫农民粮食生产八年增,农民收入八年快,农村社会八年稳,农村形势八年好,在这么一个高技术高水平上,农业生产徘徊反复,要延续这种好势头难度极大。二是担忧在高成本高风险下约束极多,高成本高风险下,这个高风险我刚才没说,高成本讲了,就是现在农业的风险,一方面是全球气候变暖,这里这个风险更多的讲的是市场风险,就是农产品、特别是一些经济附加值高的农产品,包括粮食业,越来越成为国际市场、期货市场和一些炒家他们炒作的对象。你看美国玉米、巴西南美的甘蔗这两种产品他们自己有一个很好的自动保护器,就是这个国际油价市场高的时候,他就发展农产品的加工,而当国际市场不行的时候,他就倒过来,就是玉米和酒精,他卖原料他也能赚钱,往往这两个市场是反向操作的。他卖这个加工的酒精燃料,他也赚钱,所以他非常主动,你怎么波动,不管这个产品这样他们都已经有13%到15%,有的比重甚至更高,已经用于这个燃料的酒精的生产,所以我就说高的风险更多的是来自于这个市场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担心农民的积极性受挫,继续提高农业的产出效应,约束极多,刚才难度极大,这是约束极多。三是担忧,在高增长高要求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再度扩大。高增长高要求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尽管这两年缩小了一点,担心又再度的拉大。这两年之所以缩小,说实在,这两年经济形势不太好,咱们城镇居民的收入没原来快了也有关系,所以要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的增长,任务极重。这两个方面都是从不同的角度讲的当前的三农发展的难。
第四讲“深”。这个“深”,主要是讲的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这些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的程度之快之深。“深”是我们始料不及的,有很多方面我都坦率讲,包括我们在内现在都没有来得及消化,就是不知道这些变化可能意味着什么?我们应该怎么来采取对策?这些方面我想有这么一些标志性的指标,在去年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上,良玉同志也讲了这些材料,我在这里再给大家再讲一讲。有这么十个数字很能说明这种深刻的变化,一个概括叫四个低于50%,农村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四个低于50%:就是乡村的总人口去年第一次降低到了48.73%,倒过来讲就是我们的城镇化率达到了51.27%,比上年提高了1.32个百分点,就是农村低于了50%,这是中国经济社会最重大最深刻的一个变化,从来是农业国农业人口占多数,去年第一次到了占少数的地步,当然这里面学者们一直在讨论,其中有两亿九千万人,大约十五个点以上是还没有转户口的,所以他们叫伪城市化,但是不管伪不伪,在一定程度上也有这个涵义,因为他居住在当地超过了半年,国际上统计都这么统计的,在当地只要超过半年居住就算当地的城镇人口,我们的问题是没转户口有个户籍管理,他人还要回去,他的经济流量,钱还要寄回去,所以他在这里没扎根,还不是那种意义的城镇化,但是一定意义上他也有了,这是一个指标;二个指标是农业从业的人员在农村的劳动力里面,第一次降到了49%,就是农业内部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的降到了49%,你们想这是不是也是一个很重要深刻的变化,这就意味着兼业户、农民兼业比重在上升,我们讲农村这些年变化有一个说法是叫农业兼业化,有的地方叫副业化,农业还副业化了,还有农村的年龄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村庄空心化,这都是经济社会的一种变化。三个指标是在农业的劳动力里面青壮年劳动力(我这里讲的青壮年劳动力是指45岁以下)只有43.5%,我们讲的三八六一九九部队确实是现状。我在陕西,重庆我也讲这个数了,他们三百个村的调研60岁以上已经到了65%的水平,那时候良玉同志看这个资料都说,这个问题确实很严重!四个指标是农民的收入中来自家庭经营的收入最主要是农业,也有二、三产业是家庭经营的收入,第一次连存量带增量一起都降到了46.2%,以前每年打工收入占其实是讲增量,存量还是农业高,但是到去年连存量统算都降到了46.2%,已经让位于家庭之外的非农了,这是一个四个低于50%。还有一组数据是农村发展高于50%的数据,一个是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到了54.5%,这表明生产方式机械化确实有了很大的发展。小麦确实是一个标志,华北地区以前二三十个工,现在六七个、七八个工就可以了,农民种小麦不太难了,因为他完全机收,到那个时候统一收割交费用就完了。二个是农业的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已经到了54%,因为时间关系我不解释了。再就是农田的有效灌溉面积超过50%,另外一个就是规模化饲养,这也是表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规模化饲养,讲生猪, 50头以上,我们就叫规模化饲养,去年已经到了67.3%,这四个数据表明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虽然有的地方还是落后,还有刀耕火种,但是应该说有了很大的变化,客观的说,这些年我们的粮食之所以能支撑八年增,这些因素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人努力,省长们亲自抓那会儿肯定很重要,但是这方面科技这种支撑刚才这些数据都能表明。另外还有两个数据,刚才等于是讲了八个,另外还有两个数据就是一个低于10%,一个高于10%,这两个数据也很有指示和标志性,一个低于10%就是农业的GDP,经过多年的10%几点降下来,2010年是10.1%,去年2011年最后核的数据刚开始说没有变化10.1%,最后核下来还是降下来了,到了9.8%。农业的GDP第一次降到10%以下。在国际上美国几年前的数据我印象是1.6%,,最近可能还有变化,但是它已经不大了,美国的农业大约是1.8%稍微为高一点。在欧洲我经常讲欧洲的农业农村人口大约5%左右,日韩、特别是韩国大约7、8%左右,就这么一个样子,所以我们现在降到9.8%是标志性的,第二个就是农民参加专业合作社的比重,去年总数达到52万家,现在又增加了一点,比重到了16.4%,超过10%了,也就是说农户现在加入合作社不完全是分户单干的已经到了这么一个水平,当然单不单干还有集体的服务还有农村企业了,但是其中至少加入专业合作社的比重到了这个水平。对于我想这十个数字,咱们在座各位都是搞经济的书记市长、包括经济学家们,都能明白它背后的政策的经济的社会的涵义是什么。对这些变化我就说这些还没来得及去分析,更没有来得及去消化,到底意味着什么?今后我们的政策做什么调整?甚至我们的观念理念要做什么调整?很多人怎么看,你比如对土地的情节问题,这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别的人不说,至少80、90后新生代的一亿农民工,我可以说对土地就是没情节、对农业不熟悉、对农村没感情,总体上就这个状况。你说下一步的农业怎么办,农村怎么办?当然我们不是说农民的土地好像我就愿意交出来,我就愿意拿出来,不是这个意思,但是你确实要看到这一点,这种情况下怎么保护他的权益,怎么经营好他的使用权和经营权,这确实是个大课题。尤其在实践当中怎么来把握这个事,这里面有很多含义,所以我说不仅是政策上我们意味着要调整,更重要包括理念和观念。
最后我简单说下“重”,就是这个重大的课题下一步,我们想的总体上是不是就这四句话,第一个话题是今后谁来种地。刚才讲的很多话题我觉得就引申出这么一个问题,那么这里因为时间我不细说了,我想今后还是要培育一些新的经营主体,我形象的打比喻,我这个话讲了多少年,我说咱们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国都靠游击队,这是中国的国情,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今后中国的三农的发展相当长时期,至少基本路线100年的时期,这也是我形象的说的,我们的经营方式、经营主体还得靠游击队,就是农户。但是第二我又老讲你要打赢战争总得培育一批正规军,这些正规军是谁呢?就是农户之外的那些龙头企业,当然也包括专业合作社等等,其中我说你还得总的打造一批王牌军吧,那么就是我们国家的3000家,现在也差不多了,还包括我们省级的这些龙头企业以及国家指定的认定的一些示范社等等,这些就是正规军、其中也有王牌军。我想只要处理好这个关系,不会出大的错误。我们也不要简单说以后主要是培养农户为主,还是龙头企业为主,还是专业合作社为主,总体上就这么一个关系。在各地呢,他把握不完全一样,但是就这么一个关系,你不能因为说除了龙头企业、除了专业合作社,就说经营农户不行了,都让他们把地交出来,都我们来种,你又不能倒过来,说有的地方出了问题,这事只能农民做,那些人不能进来,我想就是这么个意思。第二个话题是农村怎么建设,其实就是怎么推进新农村的问题,我想农村的建设其实就是新农村提出以来,大家都很关注,这里面无非是和城镇化,总书记讲的双轮建设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中国的城镇化要靠双轮来驱动,也是这关系的把握问题,我以为首先把握这关系,其实倒过来很简单,我上次说是叫2030年15亿人口高峰到来的时候,城镇化率如果基本保持在70%,这是从中国国情出发的,农村也还有四亿五千万人,四亿五千万人什么概念?我们建国之初,五亿二千万中国人民的时候,农民就是四亿五千万,经过80多年的发展,农民的数量没有变,它背后的涵义是什么呢?四亿五千万人的地方你不把它建设好吗?有的人说你把农村建设得那么好农民不走,这个有什么什么,这个都是经济学家,想得太简单太理想,四亿五千万人在哪里住着,你说能不能建设好吗?必须建好嘛,你不要说别的,公平我们也需要吧。所以我说不是讨论的问题,就是必须建好,其他70%的人出去了,我没有说都把他留在农村,是说这两个关系要把握好一定要处理好。第三个话题是农民如何进城。农民如何进城也是有很多的话题,其中我以为一个最关键的问题,还是一个关系,就是重庆和成都,我们也经常一起概括,我最后把它概括为穿上五件新衣服和脱下五件旧衣服的关系问题。五件新衣服是:就业、房子、社保、低保、医疗,倒过去那边的承包地、宅基地、林地、集体财产的分红(有的已经搞股份合作制了)、计划生育可以生二胎,这对农民都是实惠,这是德江副总理加上的。这五件旧衣服,刚开始重庆探索和其他地方探索的时候,是说你进去穿新五件就脱下旧五件,后来感觉好像有点问题,给了一个过渡期,现在各方面讨论,大家共识认为,农民凭什么要脱这个衣服,你已经赋予他拥有物权的财产,城市的房子的土地也是有物权的,也是国有也不是我们每个人私人的,你怎么到别的地方,干别的就不把财产交出来,所以这一点认识到以后,似乎这五件旧衣服不能简单的脱,至少法律不能强制他脱,但是一个问题提出来了,搞城镇化我们要适度的集中土地搞规模经营,这也是我们的其中应有之一,如果你都不交,那我们的规模经营,适度的规模经营怎么办?我想这里面很高超,要考我们的艺术。那么现在我想就认准两点,具体的政策设计我们下一步再细研究,第一、法律和政策恐怕不能强制性的规定农民只要一进城,得到了五件新衣服就必须把五件旧衣服脱下来,至少法律不能强制这么规定。第二、要让他脱,引导,引导一个很重要的就是足额的经济补偿,放那儿,你觉得愿意要那个补偿,你交出来,如果你还不愿意,那好,你就继续。我想恐怕今后大的取向或思路应该是这样,但是具体中间有很多的情况,那我们再来具体的设计,但是总的是不是这么一个认定和这么一个思路。好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2012年4月28日根据录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