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专题
县域金融
工会先锋
广元市朝天区四化联动、文化推动、民生带动、创新驱动

时间: 2013-12-09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广元市朝天区是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为广元市辖县级郊区,幅员面积1620平方公里,辖6镇19乡214个村5个居委会2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5万人,是国家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川陕革命老区和“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

“十一五”以来,朝天区委、区人民政府在省市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精神,牢牢把握“加快振兴发展、推进全面小康”主题,立足“农业稳区、旅游兴区、工业富区”的战略思路,以“建设生态文明繁荣和谐新朝天”为统领,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项目为支撑,突出“快发展、争跨越、求升位”的工作主基调,大力实施“四化联动、文化推动、民生带动、创新驱动”战略,着力构建“三中心三基地”,区域经济步入了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全区呈现出经济高位运行、发展提速增效、重建胜利收官、民生显著改善、社会稳定和谐的良好发展局面。

一、主要作法及成效

(一)坚持科学规划,大力调整县域经济结构

朝天区委、区政府始终立足朝天区独特的自然、地理和发展优势,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按照“顶层设计、多规衔接、全域覆盖”的理念,充分利用朝天独特的区位条件,体现产业特色、文化特色、地域特色,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编制规划,聘请省内外知名专业规划编制机构完成了《朝天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朝天区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纲要》和《地震灾后发展振兴规划》等规划,构建了“全域朝天、城乡一体、配套衔接”的规划体系。同时围绕规划强化目标管理,无论政府换届,还是工作重点的转向,都始终按照规划抓好落实。既坚持标准,又注重实际,循序渐进,有序推进;既坚持规划的整体性和严肃性,依法监管,科学评估,又因地、因时加以完善和补充。一届接着一届地扎扎实实地抓好落实,有力地推动了朝天区国民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十一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55.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递增3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递增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16.7%,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15.4%。到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25.4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23.1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7.01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0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443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4585元;三次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42.9:18.0:39.1调整为22.9:51.2:25.9,一产业比重降低20个百分点,二产业比重提高33个百分点,三产业比重下降13百分点。(朝天区2005-2011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详见下面图表)

(二)坚持投资拉动,强力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按照“项目生成抓谋划、项目前期抓规划、项目在建抓进度、项目保障抓统筹”的工作思路,统筹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重大能源、重大产业发展、重大民生和社会事业项目建设,确保投资稳定增长。一是科学谋划和编制项目立足全区基础设施、城镇建设、产业发展、水利发展、生态环保、文化发展、改善民生等方面需要和区情,研究、分析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瞄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狠抓项目的筛选、论证、立项和储备工作。对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带动作用强、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项目,进行早谋划,科学编制,精心包装。二是高度重视前期投入。项目前期工作非常重要,必须做实、做精、做细,努力使每一个项目达到可研标准,以提高项目推介和申报的成功率。三是狠抓重大项目建设。重大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跟踪落实,严格考核,现已形成主要领导抓项目、精干力量跑项目、以项目促投入、以投资促发展的良好氛围。四是加强项目监管。扎实做好项目建设的要素保障、协调和监管工作,完善项目立项、招投标、工程施工、安全监管、项目验收、督查考核等制度,确保项目建设规范运行、项目资金阳光运作。

项目投资有力地拉动了经济增长,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夯实了发展基础。十一五期间全区共编制种类项目850余个,争取各类项目投资24.56亿元;2011年,全区共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134个,是2007年的8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17亿元,是2007年的4.5倍,年均增长17.4%。

(三)坚持优化环境,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优化发展平台,大力招商引资。朝天区始终把招商引资摆在经济工作的“龙头”位置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手段来抓。一是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始终坚持“发展无门槛、部门无关卡”的理念,努力为投资者提供零距离、无障碍、全过程服务,着力改善土地、水、电、路等基础条件,全力打造一流的投资环境,扩大朝天知名度。区政府花大力气建好园区,为客商投资兴业提供发展乐土。二是强力推介招商项目。重点围绕我区资源、生产要素等优势,精心论证、储备、包装一批可行性强、预期收益高的好项目;按照“走出去”、“请进来”思路,积极参加国内各项经贸活动,如“西博会”、“西交会”等,深化“浙广”、“九广”、“台广”多种合作。近年来,朝天区成功举办了首届川陕甘毗邻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暨秦巴山区扶贫开发合作论坛、首届“中国蜀道文化论坛”、“2011曾家山中华养生大会”、“四川广元曾家山避暑节”、“ 四川.朝天核桃文化旅游节”、“ 朝天首届特色农产品交易会”。通过系列活动开展,全区上下掀起了“大招商、招大商”的招商引资新高潮,形成了“领导抓招商、部门促招商、乡镇比招商、发展看招商”的全民招商工作新格局。三是建立健全了招商引资激励机制。每年都要对招商引资工作有贡献的部门或个人给予奖励,仅2011年奖励资金就达300万元。据统计,我区紧抓“以产业招商、以商招商、以企招商”思路,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成效,“十一五”期间,共招商引资196个项目35.07亿元,2011年全区引进到位市外资金18.42亿元,是2007年的6.3倍

突出工业主导,加快工业化进程。“十一五”以来,朝天区始终坚持工业主导和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向,围绕打造川北知名的新型能源和新型建材生产基地,不断实施工业发展的“壮骨”工程,全力抓好重点项目和工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五大工业支柱产业,工业经济效益明显增强。一是工业助推经济快速增长。近年来,先后引进了广元海螺水泥、昊鑫矿业、海螺包装袋等一批超亿元项目,工业主导地位凸显,形成了以海螺水泥为主的建材产业,以凯迪生物质发电、芳地坪风能发电为主的能源产业,以太阳坪金矿、宏术铅锌铜矿业为首的多金属矿开发为主的有色金属产业,以棒仁食品(核桃)、三元茧丝绸(蚕桑)、金田蔬菜加工及10万吨硫精砂洗选、万吨白酒生产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以药业、医疗器械生产为主的医药和医疗器械等五大支柱产业。2011年工业增加值实现11.8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6.6%,是2005年的4.95倍,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18.0%上升到51.2%,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1.2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0%以上,是2005年4266万元的26倍多。海螺水泥、海螺塑编、三元缫丝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建成投产已成为拉动全区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二是建设园区为工业集聚奠定良好基础。十一五期间,全区基本建成大巴口建材工业园、中子工业园、仇坝工业园和羊木工业园四大工业园区,为工业集聚奠定了良好基础。目前,多个企业陆续落户、迁入园区,园区效应逐渐显现。特别是2平方公里大巴口建材工业园区的全面建成,总投资18亿元的广元海螺水泥项目每年可生产优质水泥500万吨,年发电可达1.54亿度,年可实现产值17.6亿元、税收近2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三是强化服务切实保障工业企业发展要素。充分发挥兴业担保公司和园区投资公司的作用,大力协调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煤、电、油、气等难题,尤其是解决好企业用电保障问题;积极探索建立工业园区项目业主准入和退出机制,进一步完善工业发展激励机制,全力推动工业发展。仅2011年,全年积极争取各类工业项目财政补助资金800余万元,累计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6200余万元,为工业园区建设及企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四)坚持增收富民,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十一五”以来,朝天区委区政府始终围绕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稳定的新农村目标,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区工作的重点,以特色农业为方向,以农业产业化为突破口,以生态小康新村建设为载体,以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为核心,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大跨越。

立足山区做山的文章,农业产业取得长足发展。坚持立足山区优势、念好“山“字文章、发展山地产业的发展战略,确立了核桃、蔬菜、畜牧、食用菌、蚕桑五大特色优势产业,努力促进农业产业布局区域化、发展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效益化,农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11年,全区粮食总产量9.59万吨,油料产量5511吨,分别比2005年增长8%、51%;规模发展核桃25万亩,品改3万亩,实现产量1.04万吨,是2005年1.4倍,产量居全省第一;“朝天核桃”荣获首届中国核桃节“优秀奖”,并成功创建“中国核桃之乡”、“国家核桃良种基地”;首届四川·朝天核桃文化旅游节今年在朝天成功召开。20万亩曾家山高山露地绿色蔬菜基地已成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四川省优势特色效益农业蔬菜基地。2011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4585元,其中五大特色产业占农民收入的比重达64%。

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现代农业已具雏形。立足农业产业优势,按照高起点规划,大马力推动,产业促动,大力推进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到2011年底,建成了集科研实验示范和现代林业观光与乡村生态旅游展示于一体的羊木食用菌、平溪蔬菜、中子核桃3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据不完全统计,已建成的3个农业示范园区2011年实现总产值5.6亿元。

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面貌焕然一新。近年来,全区按照全省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五新一好”和广元市生态小康新村建设“四新一建”的标准要求,坚持“新村建设与城镇建设、园区建设有机结合,农居环境打造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有机结合,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机结合”的建设原则,始终把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作为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抓手和主要载体,发扬我区“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上下一心、干群一心、整体联动,因地制宜、连片规划,创新机制、持续建设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扎实有效推进,有力促进了全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全区先后启动建设生态小康新村103个,覆盖农户18510户,分别占全区行政村总数的48%、农户总数的39%,形成了四个示范长廊,即以核桃产业为主导的广陕高速朝天段100里现代城郊型新农村示范长廊、以蔬菜为主导产业的曾家山100里高山川北民居型新农村示范走廊、以核桃产业为主导的大羊路20公里河谷现代农居型新农村示范片、以及正在建设中的沙曾路100里混合型新农村示范走廊。探索出了“三强化”即领导班子、干部帮建、督查督办,“四注重”即科学规划、资金整合、质量安全、宣传发动、后续管理,“五突出”即突出山区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农居环境打造、新农民培育、基层组织建设的经验。

(五)坚持上档升级,持续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

旅游业加快发展。朝天区坚持围绕把朝天建成秦巴山地生态养生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和剑门蜀道三国文化旅游线上的重要品牌和旅游目的地,着力打造先秦栈道明月峡、生态养生曾家山、地质奇观龙门阁、秦巴草甸水磨沟四大旅游名片,成功创建了明月峡、曾家山两个AAAA级旅游景区、1个AAA级旅游景区、1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明月峡景区被评为“广元市灾后重建十大经典工程”之一,曾家山被评为“中国西部生态养生基地”、“四川省首批十大避暑胜地”、“广元市休闲旅游度假区”;成功举办了首届明月峡雪花消夏啤酒节、“四川·朝天核桃生态文化旅游节”、全市旅游发展大会等盛会2011年全区接待游客突破147.6万人次,是2006年的5倍;旅游收入突破6亿元,是2006年的3.56倍。今年1至9月,全区共接待游客143.8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22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7.19%和35.978%。

服务业持续提升。围绕基本建成全国知名的蜀道文化旅游、生态养生基地和川陕结合部物资集散中心,突出抓好旅游景区建设和旅游市场开拓,不断提升休闲、文化、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产业,积极发展物流、信息、金融等现代服务产业,服务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持续提升。乡镇农贸市场商贸服务中心健全新型商贸企业万村千乡市场如雨后春笋,初步形成了以朝天城区为中心,羊木、中子、曾家为骨干,其他乡镇为基础的商贸流通体系。路航融通、万通等物流企业应运而生,交通运输、通讯、娱乐等服务业健康发展。2011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实现5.9亿元,较2006年末2.53亿元净增3.37亿元,年均增长18.5%。全区新增商贸流通企业21户,累计达到33户;新增个体工商户5516户,累计达到7747户;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216个,覆盖全区25个乡镇214个行政村的100%。

(六)坚持统筹发展,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

始终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理念,突出抓好朝天城区和重点集镇建设,不断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深入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切实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一是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按照一心两翼三大走廊总体布局和四级城镇发展体系,不断加快了新型城镇化进程。朝天城区按照“北扩西拓、南连东进”规划,小中坝旧城改造加快进行,大中坝新城建设已具雏形,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功能日趋完善,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中子镇、羊木镇、大巴口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建成,曾家、中子、平溪等一批产业特色突出、功能设施完善、人居环境良好的中心集镇业已建成。到2011年,全区城镇化率达到24.3%,比2005年提高6.5个百分点。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显著加强。切实加强以交通、水利、电力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交通建设成效显著。按照乡乡通畅、村村通达、打通出口、连接断头、桥站配套、安防增设的要求,“十一五”以来,全区完成农村交通建设投资10亿余元,建成县乡公路775公里,通村公路1132公里;建成45座农村桥梁、16座码头(渡口)和25个乡镇客运站。农网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天然气使用面进一步扩大。三是城乡环境治理扎实有效。深入开展八进活动和五乱整治,逐步健全城乡垃圾分类处理机制,新建垃圾填埋场12个,新增了部分垃圾中转设施和转运车辆,生活垃圾处理能力不断提升全区城乡垃圾处理设施配置率达100%,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42.5%。创新城乡林网、路网、水网三位一体建设模式,全区森林覆盖率达58.3%,人居环境不断优化。

(七)坚持民生优先,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一是科教事业日新月异。全区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由“十五”期末的5.9平方米增加到8.4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10.07平方米增加到24.38平方米;教学装备水平跨越式提升。二是卫生医疗体系不断健全。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形成了以区人民医院、区中医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区疾控中心等区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城市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为补充,以25家乡镇卫生院为基础,以214个村卫生站为“网底”的全新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了新农合保险体制,全区“新农合”参合农民实现183714人,保险基金征缴2711万元,参合率达97%。三是广播电视事业去得长足发展。村组广播电视覆盖率100%。计划生育率稳定在98%,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1.68‰。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虽然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总量小、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人均经济总量还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二是三次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一产比重还较重,二产内部结构还需优化,服务业水平还较低;三是基础底子薄、设施建设落后,四化进程仍较;四是科技水平还较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五是贫困程度深,尚有5.23万人口处于贫困之中,改善民生的任务仍很艰巨。

三、对策措施

下一步,全区上下将认真按照省市总体要求,以《朝天区国民经济“十二五”规划纲要》和《秦巴山区联片扶贫规划》为指导,着力突出“产业支撑、园区牵动,统筹城乡、城镇带动,深化改革、创新推动”三个重点,加快推进生态文明繁荣和谐新朝天建设进程

(一)产业支撑,园区牵动。着力强化工业对全区经济发展的支撑,重点打造大巴口、中子、羊木、仇坝4大工业园区。着力强化农副特色产业对一产业的支撑,提升羊木食用菌、平溪蔬菜、中子核桃等3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经济社会效益,抓好土鸡示范园区建设。着力强化旅游产业对三产业的支撑,不断提升和完善明月峡、曾家山两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配套服务功能。逐步形成三次产业互动、产业结构合理、工业主体支撑、特色优势突出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二)统筹城乡,城镇带动。坚持以朝天城区为中心,以中子、羊木等集镇为重点,以新型农村社区为突破口,在重要交通节点出口和农村基础条件较好的地方新建居民聚居点,形成农村区域经济、文化、服务中心和全区统筹城乡的示范点,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

(三)深化改革,创新推动。我们将抓住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契机,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探索机制创新、方法创新和手段创新,统筹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各项改革,促进全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县域金融更多>>
交行四川省分行15亿元光伏贷助力理塘绿色振兴[详细]
工会先锋更多>>
四川省总工会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