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专题
县域金融
工会先锋
沐川县 生态发展 绿色崛起

时间: 2013-12-09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沐川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小凉山余脉五指山北麓、乌蒙山西北部,地处岷江、大渡河、金沙江的腹心地带。全县面积1408平方公里,山地占到97%,海拔从306米到1900米,年平均降水约1300毫米,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全县辖712乡,人口26万人,G213线、S103线穿越县境,乐宜高速倚境而过,是四川连接云南、乐山进出凉山的重要通道和交通节点。获得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竹子之乡、全省首批省级生态县等多项殊荣,森林覆盖率达77.34%,空气质量和负氧离子含量居全省前列,被誉为“绿色明珠”和“天然氧吧”。

“十一五”以来,县委、县政府确立了生态发展、绿色崛起的发展取向,围绕“两化”互动、城乡统筹“一个总体战略”,用好国家乌蒙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和全国生态文明工程示范县“两大政策支撑”,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特色农业、传统工业向新型生态工业、传统服务业向以生态养生、休闲度假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三个转变”,加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四大建设”,到2016年,全县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农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要实现“五个翻番”,从而使沐川从生态资源大县向生态经济强县跨越,同时配合打通仁沐高速,实现沐川从乐山一小时经济圈向迈入成都天府新区一小时经济圈跨越,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县域经济呈现出更快更好的发展势头,2011年,全县GDP实现40.42亿元,比2005年增长190%,年均增速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60%,年均增速25%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00亿元,年均增速30%社消零总额完成11.68亿元,增长150%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7亿元,增长240%,年均增速18%

一、后发赶超,山区经济快速崛起

(一)传统工业逐步向新型生态工业转变。工业园区建设上建成4.5平方公里浆纸工业园区两化互动示范园区生态工业园区循环化工园区,形成制浆造纸、竹木板材、磷煤化工、生态食品4大产业集群,“百亿工业”初具雏形制浆造纸产业上建成12万吨制浆生产线,形成了机制纸、打印纸、卫生纸等系列纸产品生产线,全县制浆造纸能力达到35万吨,是西南地区以县域为单位最大的制浆造纸基地县,其竹浆造纸工艺居全国前列。竹木板材产业上,培育发展了吉源木业、国林木业等木材加工企业,建成2万方高性能竹型材、5万扇实木门等项目,全县木材加工能力达到25万方。磷煤化工产业上,建成60万吨/年焦炭、3万吨黄磷/年以及硅矿开采等项目。全县发电装容量达到28.2万千瓦,其中水电装容量达到24万千瓦、火电装容量达到4.2万千瓦。生态食品加工上,甩菜、黄白姜、金银花等实现了从手工作坊向规范企业的转型,2万吨气调保鲜库及农业技术培训中心正加快推进。四大产业集群全面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85亿元,利税总额达31亿元。

(二)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特色农业转变。特色基地建设上,启动农业示范园区建设12个,建成林竹、茶叶、猕猴桃、金银花等特色产业基地180万亩,年出栏生猪40万头、肉兔300万只、乌骨黑鸡300万只,人工繁养殖大鲵5万尾。农业品牌塑造上,成功申报国家驰名商标1个,省、市知名商标25个。获得大鲵“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5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5个、绿色食品认证3个、有机食品认证4个、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2个。专合组织引领上,成功培育永丰、一枝春等国家、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国家级示范专合组织2个,省、示范合作社11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60个。

(三)传统服务业逐步向以生态养生·休闲度假旅游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转变。景区建设上,建成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沐川竹海,并荣获“中国最佳绿色生态旅游名县荣誉称号。 “百里优美风貌长廊”、“中华竹博苑”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接待设施上,建成4星级竹海大酒店、外滩假日酒店,打造特色餐饮一条街成功举办 首届生态文化旅游节乡村特色旅游上,新建以桃源山居新农综合体为代表的新村聚居点50个,培育“竹茶相映、草龙生辉,绿植生态、处处皆景”的特色农家乐12家,形成了“峨眉朝仙山、乐山拜大佛、沐川观竹海、雷波游马湖”旅游大环线和东寻箭板古镇、南游森林公园、西玩边水景、北赏五马奇观的旅游小环线。每年可接待游客70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达到5亿元以上

二、抢抓机遇,山区经济后劲十足

(一)两化互动引领。围绕“两化”互动、城乡统筹总体战略,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引领县域经济加快发展。新型城镇化上,聘请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按照“山为骨、水为脉、绿为魂”的设计理念,利用山、水、林等自然特色,高规格整体规划建设城市新区。加快实施城市风貌提升、景观打造,加大城市垃圾、污水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城市承载力。力争到2016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6平方公里。新型工业化上,绿色、有机、循环为方向,以水电开发、浆纸纤维、竹木板材、生态食品、磷煤化工、劳动密集型六大类产业为重点,合理布局两化互动示范园区、制浆造纸、生态工业园区和循环化工业园区。产城一体上,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互动、一体推进的原则,按照“引进一个产业,建设一座新城”的发展理念,主动承接成都、广东鞋业、玩具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回引外出农民工回乡就业、进城就业,带动发展地产、商贸、流通等三产服务业。目前,规划总投资28亿元、占地3200多亩的乐山沐川鞋产业园和规划投资20亿元、占地1000亩的竹产业园区正加快推进。力争到2016年,全县园区总面积扩至6平方公里以上,实现销售收入160亿元以上,吸纳就业5万人以上

(二)“三化”联动搭台。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以争创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抓手,按照带状布局、连片推进、园区示范、示范带动的思路,19个乡镇规划建设林竹、茶叶、猕猴桃、林下养殖、林下种植、生态水产等6大类3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力争2016年,建成现代林竹基地120万亩、茶叶基地20万亩、中药材基地10万亩、猕猴桃基地10万亩。同时围绕林竹资源优势,加快竹木板材精深加工和制浆造纸产业转型升级,力争到2016年,年制浆造纸产能达到65万吨、木材加工能力达到125万方;围绕茶叶、猕猴桃等特色农产品资源,积极引进竹沥水、魔芋精粉、姜黄深加工等项目,大力发展生态食品加工业,力争2016年,实现加工销售茶产品5000吨、疏菜类产品12万吨、猕猴桃10万吨;围绕特色基地、园区基础和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旅游、商贸、仓储、物流等三产服务业,加快建设林产品交易中心、特色农产品批发市场等重点项目,打造特色农林产品物流中心。目前已与四川宏航签订沐川竹海景区整体开发协议,规划投入3亿元,打造四星级旅游风景区。力争到2016年,现代服务业综合收入达到18亿元以上。

(三)城乡统筹助推。按照“大交通”发展要求,“区位提升缩短时空距离”为目标,配合做好仁沐高速建设推进城乡交通路网一体化,融入成都天府新区一小时经济圈,提升招商引资区位竞争力。进一步完善城乡供水、供气、供电、道路交通等重点工程,加快推进两镇三乡“同城化”进程加快打造休闲养生绿镇水乡风情新镇历史文化古镇等一批特色集镇,提升城镇整体承载力依托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按照“让村民享受到城市一样的基础设施水平”的规划理念,加强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和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打造城郊结合型、乡村旅游型新农村综合体,构建新村与产业、城市与乡村融为一体的“山居图”,带动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目前,桃源山居新农村综合体正加快建设,预计11底前完工。

(四)扶贫开发以乌蒙山区扶贫连片开发为契机,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基本思路,坚持把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相结合,调整“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乌蒙山片区(沐川部分)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规划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生态保护等六大类扶贫项目310个,计划投资350多亿元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资金,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的作用,实施“竹乡山居”改造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公共服务配套工程全力改善贫困片区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农村教育、医疗、科技、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实施产业扶贫造血工程,以林竹、茶叶、猕猴桃、林下种养等产业为重点,增强造血功能,增强发展后劲。力争2012年,完成扶贫投入5000以上

(五)生态建设添彩生态县创建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新农村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加大城乡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面源污染治理强化结构减排、细化工程减排、实行监管减排,全力争创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深入挖掘和保护以沐川草龙等特色民间艺术为代表的民间民俗文化,加快推进中华竹博园、农耕文化博物馆等项目建设,通过生态文化的传播,扩大生态沐川品牌效应,不断提高沐川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力争到201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5%左右。80%以上的乡镇达到国家级生态乡镇考核标准并获得命名,其余乡镇全部达到省级生态优美乡镇,力争2014年建成国家级生态县。

三、找准差距,山区经济任重道远

(一)交通区位不优。由于多数山区县远离铁路、不通水路航运,且进出口通道少、路况差,承载能力严重不足,受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弱,大多在经济板块上面临边缘化。加上山区县地形普遍复杂、高低落差大、人口密度小,农村公路修建难度大、建成成本高,导致林区资源路网不完善,直接影响林竹等资源的开发利用,制约经济发展。以沐川为例,仅林区路就需要新建1800公里以上。

(二)基础设施薄弱。多数山区县属农业县,但由于本级财政薄弱,农田水利、生产便道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严重制约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加上多数山区县外出务工人员较多,仅沐川就有6.5万人(占全县人口的四分之一)常年外出务工,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大幅降低。

(三)要素保障不强。由于山区县普遍金融机构单一、缺乏融资担保公司,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资金需求存在巨大缺口,严重制约新型工业化进程。能源供应上,面临电价高且无优惠政策、天然气需求量大但指标紧缺、支柱型产业原料供应不足等问题,导致山区县企业生产成本偏高、市场竞争能力减弱。加上山区县收入差、条件苦,人才引不进、留不住,且缺乏高端专业人才,科技创新能力较弱。

(四)资源利用不深。随着资源利用型产业的不断升级延伸,地上林竹资源远远不能满足县内企业需求,仅永丰公司每年原料缺口就70万吨以上,而大多数竹木板材加工、生态食品加工尚处在粗加工阶段,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地下又无富集的矿产资源,少量可开采的煤炭、硅石资源也尚未充分利用,对县域经济的贡献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五)政策扶持不够。作为典型的山区农业县,经济总量普遍偏小,对县域经济的鼓励扶持力度较小,如果再缺少上级扶持政策,要实现加快发展难度很大。

四、对策建议

(一)完善交通路网。积极争取将沐川进出口通道建设列入省级公路建设规划,配合搞好“仁沐”高速公路建设,尽早融入成都天府新区一小时的经济圈。同时,积极与周边区县的协调配合,尽快打通断头路,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和产业资源的整合。建议省上加大对资源路、新农村建设示范区交通建设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强对县际公路的统筹安排,在断头路建设上帮助沟通协调

(二)夯实发展基础。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规划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加快推进金王寺水库、中小河流域治理等重点水利工程,维修整治灌溉、饮水、便道等基础设施。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补助,吸收社会资金,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建议省上在政策和技术层面上指导帮助我县争创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以争取国家资金用于农业、旅游等建设。

(三)强化要素保障建议省上加大对绵竹高产原料基地以及茶叶、猕猴桃、金银花等特色农林基地的补助力度。协调省级相关部门,支持永丰、金石、海能等企业上市融资。请求省上对接国家乌蒙山片区连片扶贫开发政策同意沐川县享受乌蒙山片区留存电量,以缓解我县用电紧张。并提高天燃气供应指标,加快基础建设,以缓解山区企业用气难题。同时希望省上加大人才招录、培训、下派等力度,提高山区人才待遇,依托相关院校,为山区县订单培育专业技术人才。

(四)完善考核体系。我县已纳入乌蒙山连片开发和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但由于现行经济考核指标体系与我县的实际特别是生态的发展思路不协调。故建议完善经济考核指标体系,建立与沐川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考核指标体系。将沐川列入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限制开发区),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大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县域金融更多>>
交行四川省分行15亿元光伏贷助力理塘绿色振兴[详细]
工会先锋更多>>
四川省总工会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