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资源优势
以低碳发展推动后发地区发展起跳
——在第六届“九三论坛”暨第二届“四川县域科学
发展论坛”上的演讲
中共广元市委副书记、市长 马华
(2011年7月12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女士们、先生们:
低碳发展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下面,我就广元发挥资源优势,以低碳发展推动后发地区、地震灾区发展起跳的情况作一简要介绍,与大家共同探讨。
近年来,特别是“5·12”特大地震后,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提出并实施低碳重建、低碳发展,努力探索后发地区低碳发展道路。
——积极倡树低碳发展理念。广元是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地震重灾区,发展不足、发展滞后是最现实的问题,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面对灾后重建繁重任务和国际金融危机等诸多不利影响,我们立足广元丰富的天然气、水电、太阳能、地热等清洁能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提出走低碳发展之路。先后出台了《关于推广清洁能源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实现低碳发展的意见》、《广元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发展规划(2009—2015)》和《广元市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我市低碳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领域和主要措施。2008年11月举办了“中国高校书记校长地震灾后广元行”活动,为全市低碳发展积极借力引智拉开了序幕。随后,举办多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广清洁能源、发展循环经济专家报告会,并专门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作有关低碳发展的专题报告。2009年8月,与中国社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举办了“低碳重建与企业发展(中国·广元)国际论坛”,聘请了一批低碳经济发展顾问,形成了《低碳重建与企业发展国际论坛广元共识》。2010年7月,与四川省科技厅联合举办了“四川广元科技成果转化及低碳发展技术合作对接洽谈会”,签订低碳发展项目30个。我市确定每年8月27日为“低碳日”,认真组织开展“倡导低碳生活,建设低碳城市”万人签名、“熄灯一小时”、“少开一天车”等主题活动。通过市委中心组学习、专家论坛、群众活动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宣传教育,进一步统一了全市上下思想认识,低碳发展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低碳发展氛围日渐浓厚。
——着力构建低碳能源体系。加快发展水电能源,努力提高水电能源比重,全市水电装机达87.57万千瓦,占全市总装机量的92.4%,年发电量21.2亿千瓦时, 占总发电量的92.6%,占全市用电量的61.7%。大力推进东河流域梯级开发,建成了东溪、鲤口等一批小水电站,装机110万千瓦的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正加快建设。2008年启动“气化广元”清洁能源行动,加快年产5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资源开发。全市城镇天然气用户达11.52万户,气化率达72%。建成农村沼气29.6万口,入户率达50%。加快太阳能、风能、地热开发利用,启动实施了山桐子、葛根等生物质能源林规模种植规划。今年3月,朝天区30兆瓦生物质能发电、100兆瓦芳地坪风力发电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大力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建成了旺苍鹿亭溪温泉休闲渡假中心、剑门关温泉酒店等一批温泉项目,正在规划建设利州区川北温泉项目,广元市被国土资源部命名为全国首批“中国温泉之乡”。目前,天然气、沼气等清洁能源在全市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达到20%。全市城市清洁能源使用率达73%。
——全力推动低碳产业发展。灾后重建中,严格执行重建项目环评制度,对环评不达标企业一律不予审批,对产能落后、排放不达标和减排落后的56户小炼焦、小水泥等企业,实施关闭转产。震后新引进60余个投资过亿元的工业项目,全部符合低碳发展要求。坚持优先重建清洁能源、电子机械、旅游等低碳产业,震后广元先后被命名为国家先进电子产品及配套材料产业化基地、国家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区、中国食品产业发展重点园区、四川省重点支持和发展的能源基地。已完成市内317家企业“煤改气”,正在对3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煤改气”,全部完成后年用气量3.6亿立方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9万吨。强化以新材料、新能源和农副产品加工为重点的招商引资,构建起煤电建材企业的循环产业链条,加大对炉渣、粉尘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初步形成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震后全市综合治理利用固体废物430万吨、废气120余万吨。广元海螺水泥、启明星等多家企业采用了余热回收发电技术,10多家企业正在申报CDM项目。2010年全市万元GDP能耗下降6.12%。科学规划低碳重建、低碳发展的路线图,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完成了由英国国际发展部全额资助的《广元低碳重建与发展规划项目》。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推广测土配方技术,减少普通化肥施用量,减少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
——大力推广节能建筑。突出川北村落风貌和民居特色,在龙门山地震断裂带大力推广建设抗震强、周期快、成本低的轻钢结构、木结构和穿斗结构住房6万余户,既彰显“小青瓦、白粉墙、人字顶、木门窗”川北民居特色,又户均节约资金3万多元,全市节约资金近20亿元;户均节约用砖2.5万匹,全市共节约用砖10亿多匹;共节省原煤折合标煤约39.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97.7万吨。大力推广建筑节能技术、节能材料和节能产品,推广太阳能供热和太阳能照明设施,推进非节能居住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和党政机关办公楼节能改造,对新建的463个住房和公共建筑项目严格按照节能50%的标准进行设计、修建,在市城区安装LED灯和普通节能灯4万盏,建成了一批节能减排示范小区。
——加快构建低碳交通网络。树立绿色交通理念,投放1000辆便民自行车,在城区规划建设了20多公里的绿道。大力推广CNG,全市累计发展CNG汽车1773辆,其中客运班车434辆、公共汽车197辆、出租汽车794辆、教练车348辆。目前全市100%的出租车、96%的公交车已完成油改气,年用气量1752万立方米,以汽油为基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230吨、二氧化硫128吨、一氧化碳906吨。
——不断增加森林碳汇能力。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林业生态工程,道路、水系绿化率达到90%以上,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3.2%,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9.6%,全市生态系统固碳能力达到1244万吨,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加大湿地保护力度,南河湿地公园被确定为全国湿地公园试点的开放性城市湿地公园。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同比下降2.09%、0.64%、0.89%,实现“三下降”目标。城区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创历史最好水平。2008年以来,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三年达364天以上。大力推进碳交易,实施“世博绿色出行”公交卡碳中和、“亚运会绿色出行羊城通低碳卡”碳中和、广元市农业温室气体减排、苍溪县东河流域小水电开发碳交易、中国四川西北部退化土地造林再造林等碳交易项目5个。今年4月,成立了四川省首家环境交易所。目前,全市申报和已被受理的碳交易项目总额达1.75亿元人民币。
通过两年多的实践,我市大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低碳发展成效明显,地震灾区不仅实现“原地起立”,而且实现“发展起跳”。2010年,全市GDP增长15.9%,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长3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63.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9%。
实践证明,后发地区走低碳发展之路不是“慢发展”,更不是“不发展”,而是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作为西部清洁能源富集地之一,当前广元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探索后发地区低碳发展道路进程中,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清洁能源优势为支撑,以资源高效利用、循环利用和生态广元建设为重点,以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为载体,以技术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节能减排、增加碳汇为目标,从政府主导、市场引导、公民意识着手,全力打造低碳项目投资“洼地”,努力把广元建成川陕甘结合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和西部低碳发展示范城市。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