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专题
县域金融
工会先锋
强化城乡统筹 推进一体发展

时间: 2013-12-06  来源:专题会议

 

 

强化城乡统筹  推进一体发展

——在第二届四川县域科学发展论坛上的发言

简阳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  毛绍君

20117月)

 

简阳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东郊,距成都市区48公里,素有天府雄州锦城屏障的美誉。幅员2215平方公里,总人口147万,其中农业人口120万,1994年撤县建市,是全国肉类产量百强县(市)、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支持新农村建设示范县(市),2007年被列为全省首批扩权强县试点市和资阳市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市。

作为典型的丘陵农业大县,较长一段时期内,受基础设施薄弱、人口负荷重特别是农村人口较多等因素制约,简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明显,突出表现在农业基础设施欠帐较多,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和资阳市委、市政府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围绕在资阳市率先发展、在全省丘区领先发展、在成都经济区竞先发展的三先目标和经济融入成都、发展率先资阳、成果惠及百姓、共建和谐简阳的工作主题,把城乡一体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和工作重点,突出产业支撑、基础建设、服务均,以城市建设带动农村发展,以开放合作激发发展活力,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2010年,八大经济指标中,固定资产投资列全省59个扩权强县试点县(市)第1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列第2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列第3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列第4位。与2005年相比,GDP增长2.5倍,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3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3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4倍、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6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翻了1番,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了1.5倍,简阳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县(市、20强。 

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具体实践中,我们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着力壮大产业支撑,夯实城乡统筹基础,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我们感到,加快城乡产业发展,特别是促进农村三次产业联动发展,是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坚实基础。因此,我们坚持按照区域功能定位,优化产业布局,在壮大优势产业的同时,全力推进城乡产业互动、共融发展。

(一)提质发展工业。新型工业化在三化互动中居于主导地位。我们深入推进工业强市战略,按照工业园区、城市新区的思路,加快推进以成都资阳工业发展区和七园一带为重点的产业园区建设,突出产业、园区、企业、项目、企业家队伍五抓2010年,市工业园区建成面积16.5平方公里,聚集企业175户,亿元企业五年间由13户增加到133户,成为200亿园区;成都·资阳工业发展区引进企业52户、建成投产18户。全市形成了机械制造、橡胶化工、农产品加工、药业药械、纺织服装、新型建材“1+4+1”主导产业,实现总产值320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82.4%,南格尔、国光、帝王洁具等一大批国家级、省级名牌企业、名牌产品不断涌现,简阳被列为全省中小企业发展示范市。

    (二)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我们以现代畜牧业、特色种植业为重点,联动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劳务产业经营,努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现代畜牧业发展上,创新形成六方合作+保险三级良繁+合作社机制,全市生猪、山羊出栏数连续多年名列全省前茅,简阳大耳羊获得国家地理标识认证,简阳被列为全国生猪生产百强市、全省现代畜牧业带动现代农业新跨越试点市。特色种植业发展上,坚持规模发展、连片推进,形成以两桃两菜为主的特色基地60万亩,形成一村一品专业村100个,被誉为中国晚白桃之乡中国黄背木耳之乡,连续5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称号。农业产业化经营上,全市554个专合组织带动农户致富面达86%,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户,居全省县(市、区)第一,被列为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发展试点市,获全省农业产业化先进市称号。劳务产业发展上,简阳送奶工川缝纫等劳务品牌走向全国,长年输出和转移农村劳动力45万人以上,年实现劳务收入45亿元。

(三)繁荣第三产业。服务业对城乡经济发展的带动力强,作用非常直接和明显,统筹城乡发展,尤其需要提质发展服务业。我们坚持以抓工业的力度抓第三产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樱桃沟赏花品果一日游纳入全省重点推荐线路,两湖一山开发持续升温,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市(县)。商贸物流日臻繁荣,以香港城为中心的商务圈渐成规模,贺聚园中央厨房、德盛物流配送中心等流通企业逐步壮大,为城乡融动发展创造了便利条件。自营性外贸出口额近两年连续超1亿美元,成为全省丘陵地区外贸出口示范市(县)。成功举办羊肉美食文化节、亲水节、钓鱼节和龙舟赛等节会活动,海底捞火锅、简阳羊肉汤知名度不断提升。2010年,服务业占GDP比重达25.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18%,成功实现三产超一产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乡统筹环境,发展条件不断改善。城乡统筹发展,必须以完善的基础设施作为保障。我们按照完善城市功能,连接交通枢纽,延伸乡镇道路,配套水电气讯的思路,强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城乡发展环境。

(一)加快推进交通路网建设。按照多线连成渝、融入大成都的思路,坚持大中通道为重、旅游通道配套、小微通道并举,抢抓全省加快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机遇,启动总投资770亿元的路网规划建设,国道318321线改造工程全面完工,成安渝、成都二绕、成渝铁路客运专线等10条连接成都的希望通道正在贯通,新改扩建各类公路1600公里,实现乡乡通水泥路,村村通碎石路,努力变交通节点为枢纽,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交通网络逐步形成,城乡统筹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

(二)加快水利设施建设。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简阳河东人民期盼半个世纪的毗河供水一期工程即将开工,大力实施病险水库整治、农村饮水安全、旱山村集雨节灌等工程。十一五期间,累计投入24.5亿元,完成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中央新增农资综合补贴资金水利项目建设、城区水环境治理等水利工程66项,新增和恢复蓄引提水能力2850万立方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9.2万亩,基本满足了群众生产生活需求,成功解决了20万城乡居民的安全饮水难题。

(三)加快推进配套设施建设。能源匮乏是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我们切实加强与省、市的汇报沟通,积极争取能源保障项目落户简阳,大力实施普安220千伏变电站、新市中石化20万立方米油库、中国移动资阳第二枢纽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扎实推进东城新区、工业园区、重点集镇配套设施建设,成都·资阳工业发展区自来水厂和三岔湖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加快建设,城南工业园日处理2.5吨的垃圾处理厂投入运行。成功并网成都028区号,全市实现移动电话信号全覆盖,固定电话村村通,水电气讯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城乡要素保障更加有力。

三、始终坚持以城带乡,构建城乡统筹格局,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城镇是现代经济的中心,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中心集镇将成为农民转移最现实的选择和最佳的落脚点。为此,我们以城市规划为引领,以中等城市建设为重心,以重点小城镇建设为基层载体和重要堡垒,以城带乡、城乡互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一)抓规划引领。积极对接成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天府新区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和资阳“2+3”城市发展规划,实施两城、一区、七园、一带“2171”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简阳50平方公里大城市、三岔30平方公里中等城市和以石盘、养马、龙泉湖景区为中心、以成都·资阳工业园区为依托的龙简新城,完善贾家镇等国省重点小城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规划。目前,以城区为中心,中心城镇为支撑,集镇为节点的现代城镇体系基本形成。

(二)抓主城区建设。坚持融入成都、主动接轨,沿江开发、跨江发展,优化老城、拓展新区,以东城新区为龙头,西城旧城和城南工业新城为两冀,突破性推进三城同建。东城新区以党政机关行政办公区东移和雄州大道、跨江大桥建设为拉动,迅速拉大城市骨架,建设行政、科技区;西城旧城打通进出口通道,强化城市管理,建设商贸集中区;城南新城为工业发展留足空间,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工业园区和城市新区,已聚集企业175户,成为200亿园区,促进了工业化、城镇化的良性互动。目前,简阳主城区拓展至20.5平方公里、人口增加至23万,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在吸纳和接收大城市功能辐射的同时,也为第三产业发展和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城镇化转移创造了良好条件,带动了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抓小城镇发展。我们注重以产业的发展和壮大为支撑,增强小城镇建设的经济基础与后劲,打造各具特色的精品小镇和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农村区域经济文化中心。三岔镇依托两湖一山开发,着力构建以旅游、会展产业为主的中等城市框架;与成都仅龙泉山一山之隔的贾家镇致力形成以个体私营产业为龙头的小城市格局;养马镇、石盘镇等镇依托成都·资阳工业园区和龙泉湖景区,建设以工业、物流、旅游服务为主导的龙简新城;平泉镇、三星镇等抓住成安渝高速、毗河引水工程开工建设机遇,乘势打造简阳的次中心城镇;天府新区规划和临空产业园区的各乡镇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城镇建设步伐。目前,以中等城市为中心,以小城市、城镇为补充的城镇群正逐步完善,农村和城市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城乡一体化步伐不断迈进。

(四)抓新农村建设。按照一路二水三产业四增收以点连片、以片带面、整体推进的思路,强力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规划建设幅员91.8平方公里、覆盖7个乡镇、38个村的龙阳升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已完成三年建设任务的45%,启动实施资阳市百村示范村、两湖路丘区循环经济示范带、国道318线绿色经济走廊、简三路休闲观光新村示范带建设,覆盖坛罐、贾家、玉成3个乡镇、13个村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支持新农村建设示范区项目成效显著,石盘镇卫星村、玉成乡涌泉村等一批设施配套、独具特色的新型村庄不断涌现。全市新农村建设覆盖面达312平方公里,惠及18万农村人口,形成了串点成线、连线成片的良性发展格局。 

四、深入实施区域合作,增添城乡统筹活力,发展动能显著增强。我们坚持把统筹城乡发展放在全省和成渝经济区发展中去谋划推动,立足简阳位于成渝经济区两极之间、毗邻成都的区位特点和三岔湖、龙泉湖、丹景山两湖一山良好的资源优势,按照对接大成都,承接强辐射,接轨成渝带,融入大市场的战略取向,打破行政壁垒,在全省率先启动与成都市龙泉驿区、双流县的区域合作,带动和促进全市城乡协调发展。

(一)高起点规划。坚持国际化定位和人与自然和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优选美国MCM集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总体策划、编制总体规划。其中,三岔湖、龙泉湖合作区域各为90平方公里,致力打造国际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成都平原城市群新型旅游城市,现代服务业新城和环湖休闲旅游度假区;成都·资阳工业发展区规划10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汽车、工程机械及零部件,电子电器、新型材料、纺织服装、农产品深加工一主四优产业,力争2012年实现工业产值125亿元。

(二)高质量建设。坚持以路、园、湖为重点,整体推进合作区域开发建设。道路方面,坚持大中通道为重、旅游通道配套、小微通道并举,启动总投资770亿元的路网规划建设,国道318321线改造工程全面完工,成安渝、成都二绕、成渝铁路客运专线等10条连接成都的希望通道正在贯通,新改扩建各类公路1600公里,实现乡乡通水泥路,村村通碎石路,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交通网络逐步形成,区域合作、城乡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园区方面,成都·资阳工业发展区已被纳入全省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4.8亿元,建成标准厂房9.3万平方米,引进项目52个、总投资达68.3亿元,建成投产15个。两湖方面,目前,两湖一山区域签约引进项目12个,协议投资700亿元,投资30亿元的长岛国际会议度假区等引爆性项目正加快建设,深圳泰邦花乐谷、海峡生态城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成功签约,两湖一山迎来新一轮开发建设高潮,为城乡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

五、统筹城乡公共服务,筑牢城乡发展保障,发展合力充分凝聚。统筹城乡公共服务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我们在不断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承载能力的同时,加大公共服务向农村倾斜和延伸力度,不断扩大城乡公共服务覆盖面,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

(一)民生工程倾斜农村。牢固树立抓民生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大力实施民生工程,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民生工程三年累计投资17.26亿元,惠及百万群众,全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参保农民达43.7万人,新农合参保率达98.8%,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12.9万人,新解决6.5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灾后重建完成投资14.57亿元,实现了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推进三村行动和扶贫解困行动计划,贫困人口人均增收583元。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7期城区背街小巷整治投资近千万。系列民生工程的实施,大幅改善了城乡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城乡统筹的基础不断夯实。

(二)社会事业均衡发展。坚持城乡一盘棋,把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作为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着力点,努力提高城乡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发展水平。教育工作顺利通过省政府督导评估,两免一补政策惠及10多万名城乡中小学生,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工程加快实施,城乡教育差距逐步缩小。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顺利推进,市人民医院成功创建全省首个县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市县乡村四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建立。计生工作成功创建国优,简阳作为唯一县(市)区代表出席全国人口计生纪念《公开信》发表30周年座谈会并作经验发言。55个乡镇文化站建设全面完成,农村广播、电视、电话实现村村通。新改扩建农村中心敬老院9五保集中供养率达35%

(三)社会管理持续加强。始终把维护群众利益、促进和谐稳定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处理好统筹城乡发展与和谐稳定的关系。市、乡、村、组四级群众工作平台作用充分发挥,大接访、大下访活动扎实开展,书记、市长信箱高效运转,商品房一价清、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等重大信访问题得到有效化解。户籍制度改革试点推进,农民变市民的门槛降低,农民一转户,一步到位就可享受到市民的全套保障。城乡一体化人力资源市场初步形成,积极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再就业新格局。深入推进禁毒和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城乡群众安全感和社会治安满意率保持在92%以上,成功创建新一轮省级平安市,被评为全省十大模范管理城市。

经过近年来的探索实践,我市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与上级的要求、群众的期盼和先进地区的发展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下一步,我们将积极运用这次论坛取得的成果,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坚持统筹城乡一体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均衡发展,加快建设成都经济区经济强市、建设和谐幸福新简阳,努力把简阳建设成为全省城乡统筹发展先进市,为全省实现两个加快多作贡献。

 

县域金融更多>>
交行四川省分行15亿元光伏贷助力理塘绿色振兴[详细]
工会先锋更多>>
四川省总工会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