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专题
县域金融
工会先锋
寻味,去井盐“出发”的地方

时间: 2024-10-18 11:20:38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自贡,以盐著称;沿滩,因盐成邑。

提到自贡沿滩,有识者莫不道出其辉煌历史:“井盐出川第一水陆通衢”。在几千年的漫长岁月里,自贡井盐从沱江之畔的这座小城登船,沿水路送往全国各地,送上东西南北的人们的餐桌。

四川乡村文化艺术院艺术家一行参观仙市古镇

八月下旬,四川乡村文化艺术院的作家、艺术家们走进自贡沿滩,开展采风活动。这是一次难得的寻味之旅。“盐为百味首”,艺术家们来到这个曾经井盐“出发”的地方,找寻关于盐与人共生共长的故事。

寻  迹

先从艺术家们此行参观的最后一个点位说起吧!仙市古镇。

沿滩区有“千年盐运第一城”之称,而仙市镇则被誉为“千年盐运第一镇”。“城”与“镇”这一字之差,似乎已表明仙市是沿滩盐运文化的承载地和集萃地。沿滩是产盐之地,更因其踞釜溪、倚沱江而成为运盐要扼。当年“川盐济楚”,百舸争渡,商贾云集,其中最集中的地方莫过于沿滩区仙市镇。

据资料记载,仙市“因盐设镇”已有1400多年历史。作为釜溪河上最重要的盐运码头,漫长岁月里自贡井盐就是从这里入沱江、进长江、溯赤水,上蓉城、入川西、去川北、进川东,进而穿三峡,走向全国各地。

时虽立秋,但天气仍然酷热。艺术家们摇着折扇,漫步在仙市古镇的街头。古镇建筑风貌至今保存良好,当地人仍然生活在街巷里。与那些“修旧如新”充满商业气息的古镇景区相比,这座曾经的商埠重镇反倒留存了更多闲适生活的气息。艺术家们兴趣盎然地观摩着街边的建筑,细细咀嚼建筑的牌匾、楹联、碑记,寻找古迹背后的故事……

四川乡村文化艺术院艺术家一行参观沿滩镇詹井村村史馆

仙市镇以川南穿斗式民居商贸建筑为主,依然保持着“四街、五栅、五庙、一祠、三码头”的格局,可谓我国古镇建筑风格和设计思想统一的代表作,被誉为“川南场镇风情的标本”和解读川南场镇风情民俗的“活标本”。

沿滩之行,艺术家们还参观了凝结着深厚盐文化的王家大院、詹井村史馆和自贡抗战盐运陈列馆。

王家大院建于1890—1896年,是自贡大盐商王和甫为纪念父亲王子诚,以左家坝“恩永堂”名义所建的私家宅邸,取名“子诚公祠”,民间称“王家大院”。大院规模宏大、布局完整,属典型的川南民居风格。如今,当地政府依托王家大院民居打造盐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我们来到王家大院时,项目还在施工中。据说,项目建成后将包含特色商业街区、高端酒店、休闲广场等文旅配套。

位于沿滩区岸滩坝大院的詹井村使馆是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陪同艺术家们参观的当地村干部介绍说:“村史馆古建筑最初的形成源自当地航运便捷、盐运繁荣进而形成的较成规模的集中聚居区。2019年初,岸滩坝村民将建筑捐献出来,改造为‘村史馆’。”村史馆陈列着体现当地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的器物,厚重的历史感,细数着百年来倚盐而生的村民们的生存史。

四川乡村文化艺术院开展“走进沿滩”创作采风活动,艺术家一行参观化工园区

自贡盐运陈列馆所在的邓关观音阁,是同治十年佛家弟子主持修建的庙宇,建筑依山临水,四合院布局、徽派歇山式屋顶,建筑细部有大量石雕、木雕、灰塑等,体现了清代川南民间庙宇建筑特色,也是传统盐业经济的客观反映。2021年,当地政府将观音阁打造为自贡抗战盐运文化陈列馆,集中展示抗战时期自贡井盐增产赶运的历史。

参加这次采风的著名诗人、媒体人刘逸西是自贡人。他认为,“沿滩有积淀深厚的盐文化历史遗存。更为可贵的是当地精心保护运营这些文化遗迹,不仅很好的保护了传统文化,也让更多人有机会深入体验自贡地域文化。”

寻 味

来自北京的著名词作家、诗人化方是第一次参加四川乡村文化艺术院的采风活动,也是第一次到自贡。提到自贡,化方最初的印象是盐帮菜。“北京有不少盐帮菜餐馆,来成都也吃过自贡菜。”化方告诉我,当踏进沿滩这片土地,品尝到这里的食物,才真正被自贡美食惊艳到。

 四川乡村文化艺术院艺术家一行参观凯盛(自贡)新能源有限公司

川南饮食自成风格,而盐帮菜尤为突出。

盐帮菜为什么能在川菜中独树一帜呢?品尝着自贡的美食,我向艺术家们请教。有擅烹饪者发表高见:川菜要做好,相当重要的因素是佐料要足。农耕时代,辣椒、花椒、葱、姜、蒜等都可以从自家田地里种出来,而豆瓣、酱油、醋也可以自制,唯有这盐,须得花钱买。过去,食盐是很宝贵的物资,获取不易,小家小户做菜放盐巴,难免抠抠搜搜。而关键在于,即便其他佐料配得多,盐不足,麻辣鲜香就出不来。自贡是产盐之地,盐帮人家不缺盐,做的菜自然滋味十足了。

“滋味”一词令我恍然大悟。笔者是川南人,家乡话里评价菜好吃,通常就一句朴实的“有盐有味”。我以前常常疑惑,难道美味就只是咸味吗?此刻我才明白,“盐味”并非只是“咸味”,还包含了它所激发出千滋百味。因此,有盐味就是够滋味。

艺术家们这次沿滩之行,如果说对自贡美食的切身体验来自餐桌,那么他们对自贡美味的更新的认知,则来自在食品企业的参观。

来到沿滩区邓关街道太原街,远远的就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醋酸味。这里有一家始建于清道光28年酱园“同泰顺”。如今,同泰顺已改造成现代企业的四川太源井醋业有限公司,但仍然主营晒醋、酱油、酱。其生产的“太源井”牌晒醋尤其知名,曾获四川名优土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等殊荣。

在晒醋生产车间旁,工作人员向艺术家们派发褐色小玻璃瓶。

“不要!不要!”艺术家们连连摆手,“天气虽热,但还不至于喝藿香正气液”。

“是我们的‘太源井’晒醋。”工作人员解释。

艺术家们闻言纷纷折回,许多人喝了一支不解谗,再领一支。品尝后咂摸着味儿,忍不住赞道:“晒醋直接喝也可口。”

自贡晒醋在工艺和味道上都有别于其它地方的醋,可许多土生土长的自贡人偏“好这一口”,即便离乡多年、出走千里,厨房里总少不了一瓶家乡的晒醋。在那些对美食极尽挑剔的自贡人看来,这一瓶晒醋,足以抚慰思乡之情。

四川乡村文化艺术院艺术家一行参观太源井晒醋厂

沿滩既有170年历史的“太源井”晒醋,也向世人贡献“年轻”的自贡美食。

位于沿滩的四川千般就食品有限公司是“全球大型冷链肉品牌供应商”广州鼎一食品旗下企业,主要生产预制菜品类和烧烤类、火锅类、菜肴类产品,主打产品有小酥肉、香辣排骨等。据说,该企业生产的这款自贡风味的小酥肉单品年销售额就上亿元。

在沿滩的几天里,艺术家们还参观了凯盛(自贡)新能源有限公司、自贡博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工业企业,感受到了这座“因盐而生”的传统工业城市正在奋力续写辉煌。他们同时也看到,在更加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的加持下,如今的自贡美食,就像当年的自贡井盐一样从沿滩出发走向全国。所不同的是,沿滩的“盐味”,有了新的“滋味”。

(文/图 黄世涛 编辑/车文斌)

县域金融更多>>
交行四川省分行15亿元光伏贷助力理塘绿色振兴[详细]
工会先锋更多>>
四川省总工会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