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专题
县域金融
县域企业
乡村振兴
健康四川
工会先锋
乡村文艺
绿色低碳
诗意共情田园 文化赋能乡村

时间: 2023-11-24 15:04:31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四川乡村文化艺术院走进汶川创作采风活动侧记

艺术家们在威州镇布瓦村揽城观景平台合影

沿着盘山公路,两辆大巴喘着粗气驶向山顶。天空是一整块的碧蓝色,耀眼的阳光穿过车窗打在我们的身上,高原初冬清早的寒气被慢慢驱散。随着高度的抬升,山谷下面,排布在岷江两岸的汶川县城越来越小。

这是走进汶川创作采风活动的第一天早上。

2023年11月18日至21日,四川乡村文化艺术院组织作家、诗人、书画家等艺术家40余人,到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采风。

“阿坝是您的家乡,您最希望艺术家们来汶川领略感受什么?”我问著名诗人、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龚学敏老师。他说:“我希望他们看一看我们这些年发展的成果,汶川是‘5·12’地震极重灾区,今天的汶川有了崭新的面貌;我也希望艺术家们来看一看汶川的大禹文化,汶川是大禹故里,是我们缅怀大禹治水最具标志意义的纪念地;我更希望大家来感受这里的生态文化,汶川南部青山环绕气候宜人,大熊猫自然保护区里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是我们最靓丽的名片;还有神秘古老的羌族文化,底蕴深厚的岷江文化……”

同一个问题,我又问了藏族作家、阿坝州文联主席巴桑老师。她自豪地说:“我想推荐的太多太多。但是,我最希望他们先看看我们汶川今天的发展成就,看看这里人居环境的改变,群众生活面貌的改变!”

大巴车在柏油路上行进。远远地看到山顶突出的位置,建了一处独特的建筑景观:一只大熊猫攀爬到一颗巨大的樱桃上。这就是此次采风的首个点位,威州镇布瓦村揽城观景平台。

艺术家们在灞州镇“羌人谷”参观

揽城,即一揽全城之意。熊猫-樱桃球形建筑是个综合服务区,在“樱桃”旁边,有伸向山崖的“Y”字形观光栈道。站在观光栈道上,群山起伏,奔腾的岷江犹如一根绸带,山谷的汶川县城就像摊开的手掌,将绸带轻轻撩起。

这颗樱桃非同寻常。当地老百姓称它“甜樱桃”,它比普通樱桃更大、更红、更甜。而外界大多数人所知道的其实是它的另一个名字——车厘子。当然,汶川甜樱桃真正的非同寻常之处在于,这一粒“小水果”,如今是远近闻名的“大品牌”,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当地干部介绍,汶川曾经是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四川省“四大片区”88个贫困县之一。这些年来,汶川县委县政府坚持“南林北果·特色畜牧+全域旅游(康养)”产业布局,投入大量资金发展特色产业。2018年“整县摘帽”后,又继续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主导产业优势突出,经济效益日趋显著。

甜樱桃,正是汶川北部片区高品质的特色水果之一。近年来汶川县以甜樱桃为代表的特色水果销售收入,已突破10亿元……

这个季节是吃不到甜樱桃了,但村里老百姓种的糖心苹果正是下树的时候。艺术家们看到村民用背篓装着苹果在路边叫卖,便围上去你买三斤我买五斤,过了秤用手掌擦一擦便啃起来。昼夜温差大、日间阳光足,汶川苹果又脆又甜。彼此分食之后还不过瘾的,又给村民转100元,让其快递20斤到家里。

这短短一两个小时,诗人、南充市作协主席瘦西鸿内心经历了几次波折。“我多次途经汶川,但像这样停下车走到山里、村寨里来,和老百姓面对面交流,这还是第一次。”他说:“我先是想不到,这里的山如此之高。接着我更想不到,这里的老乡收入如此之高。”当他听说,这里的村民几乎家家户户都过着“村里有‘豪宅’,县城有楼房,出行开汽车”的生活,更是感慨不已。

艺术家们参观映秀镇漩口中学地震遗址

汶川县位于青藏高原到成都平原交汇地带,境内山峦耸峙、河流纵横。即便近代,山川阻隔也让人望而却步。但早在新石器时代,岷江沿岸的高山之间就有一条被古人踩出的毛路,这条路古称“冉駹大道”。后来冉駹大道经过一代代人拓建,就成了驿道、茶马古道,并作为几千年里民族融合的主要通道之一。古道与山谷的岷江河牵手同行,襟连着威州、灞州等城寨。这些城寨兴于战事,至今我们仍能从中受到“古战场”遗韵。

正如,灞州镇东门寨。

来到东门寨,我们先看到矗立在寨门广场旁的羌碉。当地村民唐大叔介绍,这种碉在古代具有收集传递战事信息的功能,紧急情况下还可以为军士和居民提供临时庇护。羌碉的修建颇为独特,建筑师不拉线、不弹墨,全凭经验和眼力,将附近采集的片石一层一层往上垒,多数垒十一层,达30来米高。神奇的是,这种凋楼历经数百年而不倒,即便受到多次地震冲击仍安然无恙。

绕过碉楼往里走是东门寨的新寨,寨子的居民大多住这里。继续往里走便是古寨了。古寨的民居建筑——碉房,在建造上与碉楼类似,但只有三四层。碉房墙体很厚,据说房内冬暖夏凉,温度常年恒定再24℃左右。唐大叔说,寨子看似错落无序巷陌穿插,进得去、出不来。实际他们自成体系,依山而建的古寨从山顶引入一沟清水,通过分叉流经每座碉房内,最后又汇成一股水流出寨子。寻着水沟,就知道怎么进寨,怎么出去。此外每座碉房也并非独立,地下和屋顶还有通道,户户相连,有很好的防御功能。

 艺术家们参观水磨镇农创产品展销大厅

东门寨所在的灞州镇,羌族人口高达98%,被称作“羌人谷”。“羌人谷”还有一座羌族民俗博物馆,里面生动记录了羌民族文化和习俗。

据载,早在公元4000多年以前,羌族先民在陕、甘、青一带,过着游牧生活。后遭戈基人抢掠,羌族九支部落被冲散。其中一支迁徙到了岷江上游一带,其生活方式也从游牧转为农耕。在此繁衍生息的羌族人继承了先民的传统,也在特殊的生存实践中孕育了富有地域特色的羌文化。建筑文化是羌文化的精华之一,此外还有羌族释比文化、服饰文化、戏剧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等。在羌人谷和羌族民俗博物馆,多姿多彩的羌文化让艺术家们叹为观止。

作为乡村产业发展的践行者,四川乡村文化艺术院副院长李斌则从产业的角度展开了思索。在“千城一面”的当下,许多乡村还保留着特有的面目,这正是文化的根脉所在。作家、诗人、画家走进乡村,用艺术的方式将乡村文化表现出来,既让乡村居民对自己的文化更加自信,对文化的表达更有动力,也让内涵深厚的乡村将更具魅力,吸引更多的人才聚集乡村、建设乡村。李斌说,“乡村振兴绝不是只考虑投了多少钱,而应该是如何提升乡村的吸引力。文化就具有强大的力量。”

艺术家们参观水磨镇凤凰村

谈到汶川的地域文化,最绕不开的就是大禹文化。

“莽莽汶山,浩浩大江。巍巍帝禹,降生西羌。”据考证,汶川县绵虒镇石纽山中有一处人称“刳儿坪”坳地,在远古时代是露天的接生地,这里也是羌族先民始祖和中华民族万世祖先大禹的出生地。汶川县在绵虒修建了大禹祭坛和大禹书院,体量巨大的大禹塑像矗立在祭坛高处,书院里陈列了有关大禹生于绵虒及大禹治水的丰富文献。这里,每年还要举办大禹华诞庆典,传扬优秀传统文化。依托大禹文化资源,汶川县还引入投资在附近打造了大禹农庄。农旅融合特色项目,吸引了远近游客前来游学度假。

诗人希贤说,“参观大禹书院后,才对大禹有了更立体的了解。”在大禹农庄诗人董洪良很受触动:“印象中的汶川是个比较偏远的地方,想不到这里也有如此精致的农旅观光项目。”

 书画家在赵公山写生

临近傍晚,艺术家一行来到映秀镇漩口中学遗址。

映秀镇是阿坝州门户,自古四通八达、商贾云集,而它更广为人知的是“5·12”汶川大地震震中。如今的映秀镇,是国家5A级景区——汶川特别旅游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地震和感恩主题的场景引来无数游客,成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弘扬着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映秀镇的漩口中学仍保留着地震后的形态,作为人们参观和悼念的场所。

在垮塌的教学楼前,工作人员向艺术家们讲述了地震发生时的悲壮故事。地震中老师给学生争取逃生的时间,放弃自救机会而牺牲的情景;受灾群众在救援力量支持下展开自救的情景……无不让许多作家、诗人泪流不止。书画家、乡村文化艺术院副院长陈沫吾久久凝视着坍塌的教学楼,双眼潮红。

诗人瘦西鸿在朋友圈写下:

十五年前没有流完的最后一滴眼泪,在今天决了堤。

瘦老师是最早用诗歌来纪念汶川大地震的诗人之一。地震后第二周,他就接到《人民文学》杂志编辑约稿,创作了一组诗《汶川祭》,其中的《操场上的铅笔画》在随后一期刊出。时隔15年,这是他第一次走进这场地震的“现场”。

艺术家们在云里雾里樱花里民宿畅谈采风感受

仅存的“现场”,如今已经成为缅怀的场所。人们来到映秀镇,来到汶川水磨镇、三江镇,看到更多的是青山绿色掩映下游人如织、美丽祥和的景象。

人们需要用好好生活来告慰那段记忆。

作家、成都市龙泉驿区文联主席凸凹亲眼见证了灾区的变化历程。在水磨古镇别致的露天茶园里,凸凹告诉我,他曾多次采访援建汶川的负责人,也跟映秀、水磨多个重点项目的规划建设负责人有过深谈。“规划之初,他们考虑的就不仅是把毁坏的建筑建起来,而是建起来之后怎么更好的运营发展,群众如何更好的生活。”凸凹说,今天才更深刻的感受到,正是最初的深谋远虑前瞻布局,今天的汶川才如此充满魅力——羌族文化得到充分保护和呈现,旅游产业基础扎实配套完善,特色农业效益突出欣欣向荣。

瘦西鸿谈到汶川“南林北果”产业布局助力下,人民群众过上的富足生活,他说:“环境恶劣不足惧,天灾也不可怕,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幸福是可以用双手创造出来的。”

21日晚上,艺术家们夜宿漩口镇赵公山“云里雾里樱花里”民宿。四天的采风活动即将结束,围坐温暖的火炉边,艺术家们畅谈起此行的感受。

“乡村振兴的重要特点就是需要文化的植入。在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当下,文艺工作者身负的使命更加重大。”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和艺术,我们身处这个时代必然有书斋里、工作室里看不到的东西,只有亲临生活的现场,才能发掘最具代表性的创作素材,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文学和文艺,让我们超越生活的好与不好的挣扎,成为有家国情怀的理想主义者。”

还记得,在此前的采风座谈会上,四川乡村文化艺术院院长张成明说:汶川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汶川本土的地域文化得到了充分的挖掘、传承和呈现,文化成为了最有价值的资源,也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文化不是经济的附属品,文化和经济一样,是县域发展的车之双轮。具有鲜明特色的乡村文化尤其需要得到应有的重视。”

(文/图 黄世涛 编辑/车文斌)

县域金融更多>>
农行四川省分行:助力春耕备耕,共绘乡村振兴蓝图[详细]
县域企业更多>>
杨春轩率队赴新疆调研,推进川新两地企业交流合作[详细]
乡村振兴更多>>
内江市东兴区:蚕桑产业促增收[详细]
健康四川更多>>
资阳市雁江区:为干部上好“生命必修课”[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