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专题
县域金融
县域企业
乡村振兴
健康四川
工会先锋
乡村文艺
绿色低碳
中国式现代化引领美丽四川建设峨眉山市实践

时间: 2023-10-20 17:56:16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美丽中国”概念,十九大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二十大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纳入中国式现代化总体格局,明确2035年基本实现美丽中国奋斗目标。


学会会长、省委省政府决咨委副主任、省政府原秘书长唐利民发布研究报告

今天的报告从五个方面汇报:一是中国式现代化引领美丽四川建设;二是峨眉山市实践成效;三是峨眉山市实践路径与措施;四是经验启示;五是进一步提升的对策与建议。

一、中国式现代化引领美丽四川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来川视察,明确提出四川“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做好;一定要建设好美丽四川,充分绽放四川独特的自然生态之美、多彩人文之韵,谱写美丽中国四川篇章”。

围绕美丽四川建设,我省从环境质量改善、厚植生态本底、增强绿色动能等方面发力。空气质量屡创新高,水环境质量取得重大突破;全省近三分之一面积纳入生态保护红线,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居全国第一;森林覆盖率35.72%,居全国前列;四川成为人均碳排放量最少的省份之一。目前全省累计建成32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区/县)和8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022年12个市(区/县)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数量居全国第一。

基于我省复杂的地质地貌、各具特色的自然禀赋,决定了美丽四川建设不可能千篇一律。基于实际,省委、省政府要求先行先试,加快美丽四川建设起步见效。按照以点带面、分层分类、梯次推进模式,选出部分条件较好县(市)开展试点,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美丽中国‘四川样板’。峨眉山市作为美丽四川建设先行市(县)试点,用生态助推发展,将发展融入生态,取得了积极成效。

二、峨眉山市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成效

峨眉山市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主要有四大成效:

一是生态经济实力不断增强。首先是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21年,全市实现GDP385.75亿元,同比增长8%,跻身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县。其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21年,绿色材料产业达到207.8亿元,以文旅为龙头的服务业增加值近220亿元,占GDP比重达60.9%。工业发展由“两高一资、小散乱差”向“集中集约、绿色轻净”转变,“高新轻净”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70%,轻重工业比由3:7优化为6:4。

二是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优化。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达78.8,在全省区县排名从2017年64位上升到18位。空气优良天数连续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全面实现“碧水、蓝天、净土”目标。水环境质量全面达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环境空气质量持续保持优良。空气质量指数乐山排名第一。土壤环境质量保持平稳。2022年,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为91%;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

三是城乡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占比达92%,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市(县)。城乡生活服务方面,城市供水普及率达98.65%;城市燃气普及率98.7%;农村生活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大幅提升。城乡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治理成效突出。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2022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8.8%;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覆盖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乡生态空间质量显著提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41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2.14%。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南部新城建设、北部老城更新稳步推进,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增强,“三位一体”城乡融合发展格局显现。

四是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截至2022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达 62.47%;峨眉山核心景区森林覆盖率高达95%以上,负氧离子平均浓度4338个/立方厘米,远高于国家标准I级指标。严格落实“三线一单”要求,将约占市域面积13.67%的土地划入生态保护红线。推动植物界大熊猫“峨眉槽舌兰”首次野外回归,极度濒危植物峨眉拟单性木兰拯救保护工作成功入选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秀案例,生物多样性保护获国家生态环境部高度肯定。

三、峨眉山市实践路径与措施

实践探索中,峨眉山市围绕打造“绿水青山典范城市”目标,通过生态培育、生态利用、融合发展途径,实现高效循环、绿色发展。

第一,围绕“打造绿水青山典范城市”总体目标做好支撑。率先在全国首创《“绿水青山典范城市”指标体系》,用明确的“硬杠杠”守护碧水蓝天、美丽家园。其次,建立领导及分工协作体系。成立由党政主要负责人“双挂帅”的峨眉山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定期研究解决生态环保问题。再次,落实资金保障。全面推进峨眉山生态文明建设。

第二,围绕总体目标,通过生态培育、生态利用、融合发展三大路径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落实、生根见效。

一是通过生态培育,守护绿水青山。

首先,通过“四大生态工程”,夯实生态本底。实施“生态补水”工程。启动“引青入峨”和“引大入峨”两大生态补水工程,从根本上解决峨眉山季节性缺水问题。实施“生态搬迁”工程。引导峨眉山景区群众搬迁下山,累计完成4563人生态搬迁。实施“生态植绿”工程。全面启动“林长制”,有效管护全市森林资源。加快提升交通要道、城市节点绿化,实现市民出门见绿、移步见景、放眼观花愿望。实施“生态保护”工程。统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抓好“减排、抑尘、压煤、治车、控秸”五大工程。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彻底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置,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率100%。

其次,加强整改监管,全力确保生态环境安全。紧盯中央、省生态环境督察反馈问题开展整改,整改销号100%,环境信访案件办结率100%。保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强化重点行业监管,加强重点污染源、环境敏感区域风险排查整治,不断提高监管效能。

再次,狠抓宣传教育,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氛围。通过民生工程,有效地改善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利用多种传播手段,推动环境保护向社区、农村、学校延伸;深化“文明交通绿色出行”治理,形成绿色出行习惯。加强政策宣贯,严格执行产业政策,依法依规退出落后产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二是是加强生态利用。将生态资源、人文资源等美丽资源产业化、资本化,发展美丽经济。

首先,壮大特色产业,凸显绿色低碳经济。峨眉山市以特色产业为抓手,围绕“茶、水、酒、饮料”演绎绿色华章,倾力构建与“绿水青山典范城市”相匹配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峨眉山茶、高山蔬菜、道地中药材“1+2”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形成“文化旅游、特色民宿、医药康养”三大主导服务产业;形成“食品饮料、绿色材料、特色轻工”优势产业及谋划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基建、医药健康等新赛道产业;逐步形成“一区三园多点”产业布局。目前,峨眉山市“高新清净”产业渐入佳境,绿色经济活力呈现。  

其次,以“EOD项目”为抓手,实现生态保护与发展并进。积极探索“生态+文旅”生态+农业”“生态+医康养”“生态+金融”等融合创新模式,实现“生态、文态、业态、形态”相融共生发展。通过EOD项目实施带动生态保护和区域开发平衡推进。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推动峨眉南山旅游综合开发,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三是推进融合发展。峨眉山市不仅仅是推进农工融合、农旅融合、工旅融合、文旅融合,还包括自然与人文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景城融合、经济与社会融合、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融合。深化工旅融合发展。打造茶谷、水谷、酒谷,推动“工业企业”变“旅游景点”,“旅游景点”变“研学基地”。深化农旅融合。成功打造高桥里、桂花桥农业大公园、天上的街市·李子坪等新农旅融合示范点。全力推进文化、旅游与康养产业融合。大力发展高端医疗和美容美体服务,推动中医药传承发展,挖掘佛禅养生文化,拓展康养业态,形成大健康产业体系。狠抓巴蜀文化、非遗保护传承利用,按照“文化赋能、旅游带动、多态融合”思路,助推文旅融合发展,通过资源整合、业态提升、品牌建设,推进巴蜀文化价值转化。

四、经验启示

峨眉山市通过探索实践,形成五大经验启示:

一是以生态保护优先促绿色发展。峨眉山市实践证明:实现绿色发展,生态保护是前提;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峨眉山市把“生态”作为立市之本,全力打好安全绿色发展基础,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推进。

二是以生态文明建设为高质量发展主要抓手。生态是农业发展之本,工业生产之基,文化旅游之源。峨眉山市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抓手,以拓展生态农业为基础,构建“1+2”产业体系;以发展绿色工业为重点,发展“绿色食品、绿色建材、绿色轻工”产业;以培育文化旅游为核心,发展现代服务业;全市呈现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三是以四大转变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攻方向。峨眉山市没有把经济结构调整看作负担,没有把生态环境投入当成压力,没有把生产方式转变当成困难;而是把转变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转变生产方式、转变生活方式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攻方向,通过绿色发展,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友好平衡。

四是以融合发展实现生态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利用。峨眉山因水而灵,诞生了水、酒、温泉产业。峨眉山因山而名,诞生了旅游、医药康养及生态农业。峨眉山因人文而兴,武术、文创及非遗呈方兴未艾之势。总之,这些产业得益于“绿水青山”,在保护性开发的同时,使“绿水青山”产生了“金山银山”效应。峨眉山市通过“生态+”发展产业、“+生态”提升环境,实现了产业融合、景城一体,产城融合、城乡融合;推动产业、经济、城乡、环境等融合发展。

五是以民生保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宗旨和归宿。峨眉山市以人为本,推进“三改”,开展“五清”,建设美丽城乡。尤其是通过民生工程实施,有效改善和提升了人居环境,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可和主动配合。

总的来看,峨眉山市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意义重大。我们用这张实践路径图进行了概括,峨眉山市紧紧围绕打造“绿水青山典范城市”的总目标,通过生态培育、生态利用和融合发展三条途径,走出了一条高效循环、绿色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五、进一步提升的对策建议

总体而言,峨眉山市生态文明建设措施得当、成效显著;但美丽峨眉山建设任务仍显艰巨,需要进一步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建议从六个方面优化提升:

一是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统领“多规合一”,推进美丽峨眉山系统化建设。建议把土规、城规、城乡人居环境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美丽乡村建设等单线作战向“多规合一”系统整合转变,科学编制《美丽峨眉山建设规划》,推进美丽峨眉山系统化建设。

二是全面融入成渝经济圈,全力打造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核心区。从需求端着眼、供给侧发力,放大比较优势,打造“独步全球”的核心文旅产品。加快加大峨眉山南部区域开发。通过对峨眉山南部区域开发,着力建设国际化文旅康养度假区,补齐峨眉山景区产品单一短板,实现“朝圣峨眉”和“养心峨眉”协调发展、游山玩水与康养度假、文化体验同步发展。

三是推进主导产业建圈强链,加快构建竞争优势突出的现代产业体系。高起点做好产业建圈强链顶层设计。围绕产业规划,编制产业图谱,制定产业链招引政策,全面做强茶品牌、做活水文章、做大酒产业、做特峨眉武术、做优中药材及食材、构建文旅康养生态圈;全面推行产业链“链长制”,依托“链主”企业在产业建圈强链中的主引擎作用,推进主导产业集聚发展。同时加强和完善土地、资金和人才保障。

四是擦亮“金字招牌”,不断提升峨眉山品牌效益。擦亮峨眉山文旅康养金字招牌,不断丰富完善“全域全龄全时”新文旅康养产品。依托“山水、空气、气候”等生态资源,用康养统领“释茶武药”及食品、生态农业等,形成“养心、养身、养性、养神、养胃、养智、养颜、养气、养寿、养德”全套康养体系。做强“峨眉山茶”区域品牌。构建“产业—产品—企业—渠道”四位一体的“峨眉山茶”品牌架构体系,不断提升“峨眉山茶”品牌影响力。弘扬峨眉武术文化品牌。统筹规划,推动峨眉山市与世界各地在体育、文化方面的交流,促进“武术+”等业态融合发展。

五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抢占产业“新赛道”。大力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不断提高技术研发和转化能力。大力培育新产业、抢占新赛道。建议在原有新能源、新材料、医药制品等新兴产业基础上,选择有限的特定目标产业和领域,集中力量推动部分战略性新兴行业或产业片段跳跃发展,实现局部突破。

六是强化组织保障,创新体制机制。建议成立美丽峨眉山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进重大事项和重点项目。进一步完善产权制度、维护制度、交易制度,建立与“绿水青山”各类产权相匹配的交易制度,推进林权、水权、碳汇权以及森林覆盖配额权、生态标签和原产地使用权等的市场交易。进一步完善和创新金融政策。完善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创新绿色金融政策,引导和激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

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课题组

县域金融更多>>
农行四川省分行:助力春耕备耕,共绘乡村振兴蓝图[详细]
县域企业更多>>
学会企工委携手政企助力县域消费培育[详细]
乡村振兴更多>>
胡云主持召开乡村旅游专题会议[详细]
健康四川更多>>
2023“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国际大赛结果公布,5项中医药主题作…[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