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专题
县域金融
县域企业
乡村振兴
健康四川
工会先锋
乡村文艺
绿色低碳
王菲在“中国式现代化引领美丽四川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

时间: 2023-10-20 17:41:37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尊敬的伟民副主任,同志们,朋友们:

很高兴参加今天的座谈会。前面伟民副主任和几位专家都讲的很好,我深受启发。今天上午的参观考察我们也看到,近年来,峨眉山市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以“文旅先导、四化同步、城乡融合、四区联动”为实践载体,统筹抓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通过生态搭台、产业唱戏,聚焦“生态+文旅康养”“生态+清净工业”“生态+现代农业”,用生态助推发展,将发展融入生态,先后荣获“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首批天府旅游名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县”等一系列荣誉称号,为各地开展美丽四川建设提供了有益示范。因此,我们今天相聚峨眉山,一是为了落实国省政策,二是为了交流经验,三为了聆听专家智慧。大家一起共同努力为美丽四川建设出谋划策。


建设美丽中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对未来中长期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统领性目标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美丽中国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明确指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迫切需要,深刻阐释了建设美丽中国的丰富内涵。在2018年5月18日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正式确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党的十九大将“美丽”写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提出到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描绘了美好蓝图。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吹响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号角。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同时深刻阐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今年7月,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四个重大转变”巨大成就,深刻阐述新征程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五个重大关系”,系统部署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战略任务,站高谋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新阐释、新发展,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纲领和科学指南。

我省地处长江、黄河上游,是“一带一路”重要纽带、长江经济带核心腹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主体区域,生态位置重要,战略地位突出,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重视四川生态文明建设,2018年来川视察时就指出,四川自古就是山清水秀的好地方,生态环境地位独特,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一定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写好。去年6月,总书记在宜宾调研时强调,保护好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是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也是守好中华文明摇篮的必然要求。四川地处长江上游,要增强大局意识,牢固树立上游意识,坚定不移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守护好这一江清水。今年7月,总书记在广元翠云廊考察时再次强调,要把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位置,让四川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奋力谱写美丽中国四川篇章。这为我省坚决扛起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的政治责任,加快美丽四川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治蜀兴川事业全局的重要位置来抓,围绕美丽四川建设,从制度建设、环境质量改善、厚植生态本底、增强绿色动能等方面全面发力,制度机制更加健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本底不断夯实、绿色动能有效激发,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在《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系列文件中,明确提出2035年美丽四川建设基本实现,印发了《美丽四川建设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这是西部第一个、全国第四个出台的美丽中国建设地方规划。全省空气质量屡创新高,水环境质量取得重大突破,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两山”基地创建数排名西部第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居全国第一,有近三分之一的面积纳入生态保护红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0.32%,草原综合植被覆盖率达到85.9%,位居全国前列,是人均碳排放量最少的省份之一。

但同时也要看到,我省是全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保护的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还有很多难关要过、很多“硬骨头”要啃,需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主要表现在:自然生态保护修复任重道远,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任务艰巨,局部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严峻,城乡人居环境亟待改善,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旧突出,群众低碳绿色生活习惯还没有完全形成,参与性、积极性都有待提高。

今年9月22日,王晓晖书记在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部署,自觉肩负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围绕实施“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更大力度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以更高水平写好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共同努力把生态环境保护这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办实办好。晓晖书记指出,今后五年是美丽四川建设的重要时期,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四川新篇章。要守护丰富多彩自然,打造天蓝地绿环境,构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家园,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要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持续加强生态治理,增强生态系统韧性,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先行区;要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加快发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建设绿色发展先行区。具体实践中,我们必须始终紧扣处理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五个重大关系”,结合四川实际,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坚持系统观念、强化问题导向,不断增强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共治共建共享,构建全社会大环保格局。

总书记为我们美丽四川建设指引了方向,省委省政府对美丽四川建设作出了具体部署,今天是座谈会,在场有很多高水平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大家对加快美丽四川建设畅所欲言,都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我在这里也谈几点想法和体会,供参考:

我想,中国式现代化引领美丽四川建设,我们要以“美丽”为总揽,从“生态、生产、生活”三个方面下足功夫。生态是环境,是绿水青山,是基础;生产是产业,是金山银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保障;生活是民生,是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心情的愉悦感,是我们奋斗的目的,也是我们美丽四川建设的落脚点。具体来说:

一是要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努力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

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落实我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点任务来抓,践行新发展理念、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要以系统观念牢固树立“绿色政绩观”,开展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和任期生态审计试点,制定美丽四川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实施城市生态产品价值(GEP)核算体系,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来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坚持生态保护区应保尽保、能留则留、必调才调,实施基本生态控制线制度,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切实加强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利用。

二是要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统领“多规合一”,系统化推进美丽四川建设

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为统领,实现“多规合一”,这既是对不同层面利益协调内在需求的回应,又是对生态文明建设外部需求的顺应。要推动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规划、人居环境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个规划相互融合,实现国土开发与承载能力相匹配、集聚开发与均衡发展相协调、分类保护与综合整治相促进、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相统一的目标。要清晰的认识到,美丽四川建设是项长期、系统化工程,必须破除急功近利心态,树立久久为功意识。强化规划引领,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以锲而不舍的决心和毅力抓好落实。要深入梳理我省生态资源特色和文化特色,分批、分层推进美丽四川建设,通过统筹谋划、突出重点、协调统筹、以点带面的形式打造典型样板。要统筹开展耕地资源建设性保护、激励性保护、管控型保护;资源保障从增量为主向存量挖潜提升,积极以存量撬动增量;资源利用要从低效、粗放向高效、精细转变。

三是要因地制宜、梯次推进美丽四川建设全域覆盖

我省地域广阔,地理差异明显,各个县(市、区)发展和实际情况差异较大,美丽四川建设不可能也不会是千篇一律。我们始终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从实际出发,分区域、分重点推进。尤其是在成效评估上不能只有一个标尺,要针对不同县域的基础条件和实际情况对指标做优化调整,有所侧重,体现特色。有的县市本身条件就很好,财力又很强,达到的标准、层级自然就高,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县市都达到这个标准、层级;有的县市基础条件差,财力有限,产业基础弱,但如果通过积极努力,在某一方面进步特别大,取得成效特别明显,这样的县市自然应该得到表扬和激励。因此,在激励方面要具有针对性,既要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又不能让基础条件较差的县域望而却步。最终是要通过示范效应,以点带面,梯次推进美丽四川建设全域覆盖。

四是要坚持问题导向、科学精准管控,确保污染防治措施落实到位

坚持问题导向,坚决抓好环境治理、环境监管执法和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科学精准管控,努力让四川的水更清、天更蓝、地更绿、环境更优美。要集中力量抓水污染治理,坚持治水与空间规划、城市更新、景观建设等相统筹,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推进全流域、全链条综合治理。继续巩固提升大气环境质量,滚动实施蓝天可持续计划,推动空气质量达到全球先进城市水平。要加快打造“无废大省”,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基本实现原生活垃圾全焚烧、零填埋。要持续推进我省化肥农药减量化工作各项措施落实,推广科学施肥技术,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农业产业发展,持续优化产业布局、转变生产方式,大力推广绿色生产和清洁生产模式,从源头有效控制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以越西县为例:越西县近年来加快构建“中心城区—中心镇—一般乡镇”的三级城镇体系,持续改造老城、建设高铁新城,打造新型集镇和幸福美丽新村,以乡村振兴为契机,以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十大行动”,推进“三大革命”,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显著改善,乡村环境整治取得了良好成效。

五是用好资源,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

推行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模式,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建立以绿色工业、生态农业、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绿色能源产业,全面开发绿色水电、发展风光新能源、科学配置储能,改善电力生产结构和调节能力;积极发展氢能,鼓励开发地热和生物质能源,构建多元互补的能源产业体系;聚焦国家紧缺而四川具有优势的天然气、锂、钒、钛、稀土、磷等战略性矿产资源,加快构建绿色产业链、供应链,乘势而上高质量发展锂电、动力电池、晶硅光伏等应用和支撑产业。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加快改造和提升传统制造业,全面实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全覆盖行动;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催生新经济、新业态;专项推动人工智能、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发展6G、元宇宙等未来产业,促进核医药、无人机等产业新赛道争先竞速。农旅结合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扎实推动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加快发展精品旅游、特色康养等现代服务业。

前面米易县在经验交流中就提到:米易依托丰富光热资源,发展立体绿色生态农业,以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山区特色农业发展模式。依托自身气候和物产优势,以“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礼品、农舍变旅舍”为发展方向,打造了一批集生产、科教、观光、体验为一体的农业主题公园,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工业,以“双碳”战略为引领,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抢占新能源产业发展新赛道,初步构建了绿色低碳现代产业体系。

六是要激发内生动力,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个体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渴望,不断挖掘人民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激发内生动力。要加强绿色低碳宣传教育,将绿色低碳发展纳入我省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生态文明教育和美丽四川建设教育,增强群众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推动绿色低碳理念深入人心。要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积极宣传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探索开展我省个人碳积分排名,低碳生活自愿承诺,引导群众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逐渐养成绿色低碳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大力提倡“绿色低碳”生活新风尚,尤其是要减少塑料购物袋等一次性物品使用,自觉实行垃圾减量分类,优先选择绿色出行方式,在衣、食、住、行等各方面践行绿色健康、低碳环保理念。要健全绿色消费政策导向,一方面,要扩大绿色低碳产品供给,鼓励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提供更多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加大绿色低碳产品推广力度,引导消费者购买绿色环保产品;建立绿色消费激励机制,采取补贴、积分奖励等方式促进居民绿色消费。

以天全县为例,天全在着力培育绿色低碳文化理念方面,重视从娃娃和青少年抓起,从家庭学校教育抓起,建立生态文明全民教育机制,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通过开展绿色“五进”活动,把绿色文化作为国民素质教育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推进绿色发展理念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深入开展绿色机关、绿色出行、绿色社区、绿色消费等评星评级活动。加强宣传活动,加强资源环境国情、省情、市情和县情宣传,普及生态文明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组织开展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和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把节约文化、环境道德纳入社会运行的公序良俗,倡导文明、理性、节约的消费观和生活理念,推动全民在衣食住行娱等方面加快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形成了浓厚的生态文化氛围。

最后,我要向主办这次会议的生态环境厅、乐山市人民政府和省县域经济学会和承办会议的峨眉山市委市政府和当代县域经济杂志社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他们在这次会议中的精心准备、热诚服务和周到接待!祝大会圆满成功。

谢谢。

县域金融更多>>
农行四川省分行:助力春耕备耕,共绘乡村振兴蓝图[详细]
县域企业更多>>
学会企工委携手政企助力县域消费培育[详细]
乡村振兴更多>>
胡云主持召开乡村旅游专题会议[详细]
健康四川更多>>
2023“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国际大赛结果公布,5项中医药主题作…[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