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7日,在内江市东兴区田家镇赵家坝社区,农机手正驾驶收割机收割稻谷。 唐明润 摄(C视觉)
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内江)
威远县向义镇(无花果)
隆昌市胡家镇(水稻)
资中县公民镇(血橙)
内江市市中区永安镇(白乌鱼)
威远县东联镇(枳壳)
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公布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名单,四川省共有57个镇(乡)上榜。其中,内江5个镇榜上有名,上榜数量居全省前列。
近年来,内江坚持“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将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作为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粮油蔬菜、内江黑猪、资中血橙、威远无花果、特色水产、肉牛羊等六大特色农业产业硕果累累。
以产业兴旺带动强村富民,内江乡村在振兴中展现一幕幕新气象。
多措并举 保障粮食安全
8月23日,记者来到内江市东兴区田家镇都堂村,收割机正在田间来回穿梭作业。
“今年,东兴区农业部门在田家镇引进市农科院培育的新型品种‘甜香优2115’,进行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百亩示范,大大减轻了人力成本。”内江市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熊远金介绍,“新品种+新技术”模式助力东兴区水稻丰产。
都堂村高产高效示范田播种的“甜香优2115”,为国审一级优质香稻。该品种具有群体整齐、落色好,有效穗多千粒重大、结实率高等特点。据现场数据分析,3块示范田,最高亩产802.78公斤,平均亩产730.79公斤。
在威远县,新场河畔的粮油现代农业园区顺利度过了高温干旱,喜迎丰收。“园区截至目前已经收获水稻1200余亩,收获面积占园区种植面积的31%。”该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气象部门指导下,当地通过推迟育苗时间,使水稻灌浆期延后,绕过高温天气,保障了产量。
迎战高温干旱,威远县农业农村局还通过QQ群、微信等发布抗旱技术措施,组织“三农”先锋队、农技人员,深入农业生产一线,指导农民群众做好大春粮经作物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工作,引导群众采取科学施肥、节水灌溉等措施,努力确保粮食丰产。
“今年以来,内江把确保粮食安全作为‘三农’工作头等大事和首要任务。”内江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1—6月,内江粮油实现扩面增产,小春粮食产量7.83万吨,增长2.7%;油菜籽产量15.14万吨,增长3.5%。生猪出栏126.63万头,增长3%;蔬菜产量132.77万吨,增长5.5%;水果产量9.04万吨,增长7%;水产品产量7.09万吨、居全省第2位,增长3.5%。
粮经复合 促进农民增收
8月20日,东兴区田家镇火花村,村民的房前屋后都晾晒着金灿灿的玉米。再过几个月,套种在玉米地里、已经生长了两年多的中药材天冬也将成熟。
这里是东兴区粮经复合种植示范基地,地里的天冬由村集体负责种植,农户按片区承包管护。“一户承包15亩至20亩,在天冬生长期,套作粮食作物的收益由农户享有。”火花村党总支书记邹丹说,按照“天冬套种鲜食玉米”的模式,每户管理20亩,年收益可达14.4万元。
不只东兴区的“天冬+玉米”,粮经复合种植模式在内江随处可见。
在威远县,“无花果+红薯”“无花果+大豆”粮经复合种植积极推广;资中县银山镇在内江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推广“血橙—大豆—油菜”轻简高效复合种植模式;在内江市市中区,史家镇方田村围绕“马铃薯+油菜+高粱”展开探索;隆昌市黄家镇积极尝试大豆、高粱带状复合种植模式……
粮经复合种植模式给农民收入做了实实在在的“加法”,也为内江农业注入了活力。“去年已经收了一批儿菜,现在这批高粱也丰收了。”内江市市中区朝阳镇道子田村高粱种植基地负责人黄宗明告诉记者,他的280亩高粱地在一年之前还是一片荒地,“以前种地收入少,大家种地的积极性不高。现在增收办法多,种地也能让农民腰包鼓起来,‘荒地’自然就变‘良田’。”
人才支撑 能人筑梦田野
在威远县龙会镇高湾村,威远月合湖有限公司结合当地粮桑复合现代农业园区的创建目标流转了1000余亩土地,已全部完成栽种。“我们去年3月开始破土动工,现在已经有大小蚕棚7个。”该企业负责人陈相说,自己在外经商多年,2020年决定返乡创业。
高湾村栽桑养蚕已有140多年历史,但大多为零星种养,没有形成产业规模。2022年,龙会镇构建“业主+村集体+农户”利益联结模式,以粮桑复合现代农业园区为抓手,大力推进“栽桑养蚕、蚕茧初加工”一体化,推动产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
“目前,园区建设已成规模,种植有21万余株桑树,产茧达20万公斤,蚕桑产值1000万以上。”陈相说。
在内江,像陈相一样决定回乡筑梦的人还有很多。通过“甜城英才”引进的无花果专业人才李金平,在内江成功培育无花果新品种“甜城红”,将无花果嫁接成活率从40%提高到85%,推动威远无花果现代农业园区成为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带动1.3万农户致富增收,年人均收入2.4万元,高出当地平均水平29%。
“乡村产业的振兴和突破,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内江市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实施乡村人才振兴“五年行动”计划以来,内江已培育“农村家庭能人”18.2万人,培训农业科技实用人才8.6万人,树立起“农村发展,大有可为”的聚集导向。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