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专题
县域金融
县域企业
乡村振兴
健康四川
工会先锋
乡村文艺
绿色低碳
用匠心撑起中国创造——记四川省劳动模范、四川工匠吴丹

时间: 2022-07-19 10:13:45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杂志

“我们干了大半辈子电铲工作,每次换大绳都搞得精疲力竭,没想到经你一捯饬,这活儿就变得这么轻松了。”看到吴丹研制的装置让过去人人犯怵的差事变得安全又省力,同事们围过来拍着吴丹的肩膀,竖起了大拇指。那一刻,吴丹觉得自己接续着父亲和老一辈矿山人的家国情怀,用创新标注了新时代矿工的匠人精神。

吴丹是攀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朱兰铁矿分公司采运作业区电铲大班党支部书记、副大班长,四川省劳动模范、四川工匠。工作20多年来,先后完成合理化建议38条、总结职工先进操作法2项,领办四川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完成技术革新项目31项。

吴丹在作业现场

被一束光指引的工匠新秀

1992年,“攀二代”吴丹轮换到攀钢成为一名矿工。去单位报到前,父亲严肃地跟他说:“这座矿山来之不易啊!你接了我的班就要干出个样子。”吴丹从小就是在父辈们艰苦创业的英雄故事里“泡”大的,他深知父亲口中“来之不易”这四个字的分量,他决心要做父辈那样的英雄。

然而,直到5年后转岗成为一名电铲司机,吴丹才开始理解到,壮丽事业是由无数平凡甚至枯燥的日常工作垒起来的。成为电铲司机的吴丹有幸拜攀钢技术能手韦东彬为师,看见和自己一起转岗来的学员一周不到就开始像模像样地装车了,而师傅却只让自己来回挖货,他很是焦躁,去找师傅赶紧教他更多的东西。“急啥子,行稳才能致远!”师傅说,每个细节都必须反复练,“我不点头,你不准松手。”

下足了“笨”功夫,基础牢靠了,加上吃得苦、爱学习,吴丹进步很快。在两年后的攀钢第三届职工技术运动会上,吴丹一举夺得“攀钢技术能手”称号,随后又获得2004年攀钢技术能手、2007年攀枝花市青年岗位能手和2008年攀钢技术状元等称号。

2011年,吴丹被选派参加鞍钢首届职工技术运动会。踌躇满志的他想在这次大赛上一鸣惊人,未想到在第一个“铲斗拔砖”项目上就摔了跟斗,连前十都没有进。回到攀枝花,吴丹决定将一切归零,以更高的标准、更严格的要求去钻研操作技能。

“我发现我的短板仍然是在理论基础上。”吴丹说。那个时候有关电铲的资料奇缺,为了找到更多的资料,从矿图书馆到技术员背包,从老师傅到新分来的大学生,他只要听说谁有资料,就跑去软磨硬泡,拿到手里如获至宝,赶紧带回家研读。“采矿工艺、机械基础、电工技术、冶金矿山……一本一本地读下去。越读就越觉得自己知识匮乏,就越想学。”吴丹记得,为了方便记忆,他把所有的重点知识全部抄下来,写下了几十万字读书笔记。

随着理论学习的深入,吴丹对实际工作和各项操作有了新的理解,他结合新的认知继续刻苦操练,不断打磨技艺。2012年,吴丹一举夺得“鞍钢技术状元”称号。

吴丹在查看机械装置

“老师傅的话像针扎进心里”

“吴班长你看看,这些都是你们电铲司机整烂的,你们技术撇嘛!”2007年,吴丹担任电铲大班长,负责管理90多个电铲司机,一位老师傅指着一堆废品对他说,“这么多,我们修都修不过来,你们整温柔点儿嘛。”老师傅的话就像钢针一样扎到吴丹心里。

已是资深电铲司机的吴丹知道,很多职工确实因为操作不规范,引发设备事故。“随便打坏一个零件都是几千上万元,能不能找一套先进的电铲操作法来提升大家的操作水平,降低故障率?”吴丹思考着。他找遍图书馆、搜遍网络都没有找到现成的先进操作法。

“没有现成的,我就自己搞一套出来。”吴丹买了一台数码相机,天天泡在现场收集一手材料,将各种操作方法拍成图片和视频,然后一有空就拿出图片视频分析揣摩:如何改进挖掘动作才能降低电铲作业震动和冲击荷载。吴丹又根据图像资料进一步分析如何优化动作,降低电铲单斗循环时间,提高装车效率。

最终,吴丹总结出了一套更先进的电铲操作法。这套操作法投入应用后,使设备故障率下降67%,同时让平均装车时间下降7秒/斗。吴丹说:“不要小看这7秒钟。我们每年要完成产量2200万吨,共计每年可以节约时间4278小时,使电铲效率提升25.6%。”这套操作法填补了国内空白,被攀钢和鞍钢集团公司命名为“吴丹WK-4B电铲快速装车先进操作法”。

掌握了这套先进操作法,吴丹的技能再次迎来质的飞跃。2016年9月,他在中国技能大赛全国冶金矿山行业职工技能大赛上夺得“全国冶金矿山行业技术能手”称号。他把操作法录制成视频,写入电铲司机岗位作业标准,并在公司的朱兰铁矿、白马铁矿的电铲司机岗位进行推广,短时间内就大幅提高了电铲司机的整体操作技能。目前,公司178名电铲司机中拥有高级工109人,技师12人,高级技师2人。其中有32人次在公司及以上技能大赛中获奖。

一群人才能做“乘法”

勤于思考、善于学习的吴丹在实践中发现,一个人的努力只能做“加法”,一个团队的努力才能做“乘法”。2017年6月,吴丹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作为工作室领办人,吴丹更多地开始考虑如何调动团队的动力、运用团队智慧来解决生产技术的难题。

吴丹看到工人们在给提升卷扬更换大绳时,总是需要安排一个人爬上十多米高的起重臂去盘天轮,还要五六个人在二车平台和卷筒下方,用手把一吨多重、39毫米粗的钢丝绳一把一把地拉进机械室。每次换完,大家都是满身油污、汗流浃背。吴丹知道,这样换大绳的方式,几十年来如此,大家都习以为常了。“为每台电铲配一套电动卷扬不就解决问题了吗。”吴丹想,但他算了一笔账,一台电动卷扬8000多元,全部改造下来花费不菲。这个问题因此成为吴丹的心病,“我做梦都在想解决办法。”他说。

有一次,吴丹和工作室成员王鸿一起检查提升卷筒齿,突然想到或许可以利用卷筒自转来提供动力。说干就干,两人开始着手研究、不断摸索改进设备。

不久团队就研制出仅需成本500元/套的简易装置,实现了改进目标——过去换大绳需要六七个人耗费三四个小时才能干下来,有了这个装置,只需要三四个人用一个小时就轻松搞定。这套装置为公司每年节约生产时间66个小时,多输矿岩14万吨,创效129万元。

近年来,吴丹工作室的成员先后攻克技术难题26项,获得国家专利3项,工作室被授予“四川省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四川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称号。“作为新时代矿工,我们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将平凡的工作干到极致,用匠心撑起中国创造。”吴丹说道。

(四川省总工会供图)

(本刊记者 黄世涛)


县域金融更多>>
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筑梦天府向未来[详细]
县域企业更多>>
学会企业发展工作委员会调研内江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详细]
乡村振兴更多>>
四川乐至黑山羊的“进阶之路”[详细]
健康四川更多>>
因地制宜构建梯队、激发活力、优化服务 四川卫健人才队伍“提质扩容”[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