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城市主城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座谈会上的致辞
省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改革办常务副主任 唐文金
(2020 年 11 月 25 日)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嘉宾:
大家下午好!乘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强劲东风,全省城市主城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座谈会在眉山召开。借此机会,我对来自全国全省的专家教授、新闻界朋友和各市县工作者表示热烈欢迎,对筹备此次会议辛勤付出的同志们表示诚挚感谢!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是理论和政策研究的‘富矿’,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理论工作者大有可为。”这次专题座谈会,研讨以城市主城区为重点的县域经济发展。对于贯彻新发展理念、谋划“十四五”时期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县域经济,是以县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单元。广义来讲,县域经济是指基于县级行政区的经济,包括县、市、区范围;狭义来讲,县域经济,是指县这个范围内的经济,以农村经济为主体、兼具城市经济的基本形态。由于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我省市辖区和城市主城区还有相当比重的农村经济。因此,我们通常是按广义的县域经济来统筹研究,按分类指导的原则来推动发展。四川是全国县级行政区划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拥有 183 个县(市、区),包括 54 个市辖区、
17 个县级市和 112 个县。其中,城市主城区 33 个,面积约 2.1 万平方公里、占全省 4%左右;2019 年经济总量 17960 亿元、占全省的 44.7% ; 常住人口总数2393.9 万人、占全省 28.7%,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比例为 10:3,平均城镇化率 77%。从全省来看,城市主城区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地位突出,是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四川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工作,去年 7 月召开了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大会,提出“科学定位、分类指导,转化优势、
创造优势,区域协同、强县引领,久久为功、善作善成”的指导方针并建立工作推进机制,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能级加快提升、发展后劲加快蓄积,差异化、特色化、可持续发展态势更加明显,形成了竞相发展、生机焕发的良好局面。同时,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较突出,需要抓住机遇、发挥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规划《建议》中,对发展县域经济也作出了重要部署,提供了重大政策机遇。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城市主城区怎么办?需要我们深入研究、认真谋划。
一是城市主城区如何适应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大背景。这是思考谋划“十四五”发展的立足点。这个新发展阶段,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危与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城市主城区如何认识新发展阶段对县域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挑战新挑战,如何分析判断自身所处发展方位和阶段特征,如何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是需要首先研究好的问题。
二是城市主城区如何更好贯彻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指引, 是贯穿未来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的科学实践路径。主城区县域经济发展,普遍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新旧动能接续不畅、要素资源集聚能力不足、发展空间受限、公共服务共享性较弱、城乡统筹发展不够等问题。面对主城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矛盾,如何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相互促进之路,是需要探讨的又一个重要问题。
三是城市主城区如何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适应我国发展新阶段要求、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是引领我国发展系统性深层次变革的战略决策。城市主城区肩负着做大做强城市功能、集聚高端要素、促进产城融合、引领城乡融合发展等重要使命,如何在融入新发展格局中找准自己的比较优势和突出特色,如何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机遇,在“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中构筑经济发展新优势,都是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总之,实践提出的新课题,对城市主城区来讲还是很多。希望通过这次专题座谈会,对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研讨。这次专题座谈会,既有专家学者的精彩报告,特别是黄奇帆市长,既有很高的理论造诣,又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是我们国家著名的经济专家,相信大家会深受启发。同时,这次会议也有一线同志的交流分享。我们将认真研究吸收会议的成果,抓好转化运用,进一步创新政策举措,共同推动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最后,祝本次座谈会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