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专题
县域金融
工会先锋
四川发展智慧农业的对策建议

时间: 2020-12-05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四川发展智慧农业的对策建议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院长 牟锦毅

智慧农业背景

      当前,世界进入了智能化与绿色化、网络化、全球化的相互交织的时期,并正在改变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


我国农业面临以下两点问题:

      谁来种地的重大问题——2018年城镇化率59.8%,农村劳动力短缺,人工成本迅速增加预计“十三五”期间,农村将转移人口1个亿,农业劳力老龄化,60岁以上占74%。

      怎样种地的重大问题——传统生产方式落后、地块小、效率效益低;化肥农药大量投入,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导致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智慧农业是以信息和知识为核心要素,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和农业全产业链的信息感知、定量决策、智能控制、精准投入、个性化服务的全新农业生产方式。发展智慧农业对建设数字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加快发展智慧农业应是四川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四川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亟需数字驱动的智慧农业。

      在世界进入数字化新时代、国家大力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历史进程中,在“新基建”的背景下,特别是在新冠疫情、非洲猪瘟双重影响下,四川要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必须依靠新理念,加快传统农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的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智慧农业具备以下几点特征:

      智慧农业是数字化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全面应用,含农业管理经营数字化、农业生产过程数字化、农业资源权属数字化、农业资源要素数字化等。

农业装备及配套技术的智能化,是智慧农业的关键。科技含量高、性能稳定、适应性强的技术装备不断运用到农业生产中。

      智慧农业呈现专业化和规模化。

      智慧农业呈现高效和集约特点。

      智慧农业呈现综合性,智慧农业的发展需要多学科多层次的农业知识体系集成。

四川智慧农业现状

      首先,四川省级数字农业试点项目协同推进。2019年,四川开展了川茶、川果、川鱼、川种4项省级数字农业试点,共计投入专项资金800万元;2020年投入800万元在达州市通川区、德阳市广汉市开展“三农大数据平台”建设试点。

      其次,市县级农业数字化工作积极跟进。成都市已建成温江区、邛崃市两个农业物联网基地示范县;在彭州市推进以“互联网+农业”模式的蔬菜大数据中心建设,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电商覆盖率达51%;绵阳市在安州、江油等5个县市区开展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水产养殖等不同类型的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基地建设。

      从成效来看,四川的现代农业园区智慧农业示范作用明显,全省已有的国家数字农业试点项目全部落户现代农业园区;全省80%的园区建立了智慧农业平台,实现了特色产业数据上云

      2019年60个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培育对象农业综合信息化水平超过65%;省级园区智慧农业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即将出台的《四川省现代农业园区数字农业建设技术规范》,将填补智慧农业建设技术规范方面的空白。

      此外,区域性智慧农业基础信息化平台建设正在加快,省级农业农村部门完成各类信息化平台整合,主要涉及土地确权、农机、价格监测、农产品追溯、农(兽)药管理等领域。市级层面,成都市加快数据共享和系统整合,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系统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已经接入成都市智慧治理中心,农村承包经营权管理系统和股权信息管理系统已接入成都网络理政中心,智慧动监平台实现了全市动物检疫监管的流程运行、过程监管和全程可追溯;绵阳市益农信息社建设,以覆盖全市8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2762个益农信息社。

      还有,智慧农业发展的社会联动基础不断夯实。种植业方面,成都依托龙头企业建成覆盖猕猴桃、柑橘、茶叶基地物联网示范基地5万亩,开展数据监测、视频监控、自动化节水灌溉、农事管理记录等。畜禽养殖业方面,各大型龙头企业新建的生猪养殖场,已基本实现活体电子标识与健康感知,环境控制、精准饲喂等数字化管理,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水产养殖业方面,成立了西部首家水产电子商城——四川内江水产电子商城门户网站,基本实现管理和服务的在线化和网络化、数字化。

四川智慧农业主要问题

      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考虑四川独特农情的农业卫星发展滞后,无人机农业监测体系尚未建立;以“5G”为代表的低时延、大容量的通信传输建设滞后;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农业农村基础数据资源体系建设刚刚起步;智慧农业总体设计规划不足,标准规范体系缺失阻碍应用协同。

      人才科技支撑不足。智慧农业产业人才缺乏,省级创新平台、人才及创新团队较为缺乏;智慧农业中的重大、关键技术研究资金和项目支持力度有待加强;智能采集、处理、分析和挖掘等关键技术及装备创新能力不足。

      产业化发展滞后。智慧农业投资见效慢,短期收益不明显,企业参与意愿较低;数据整合共享不充分、开发应用不足,信息系统集成应用不够;智慧产业在农业中的占比远低于工业和服务业占比。

四川智慧农业对策建议

      首先,四川省应完善智慧农业制度建设——总体设计上,将发展智慧农业纳入“十四五”规划,编制全省“智慧农业发展规划”,加强标准规范研制,建立健全数据共享机制。政策投入上,通过发放财政专项债、地方政府债券等,加大智慧农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比例;加大农村金融对智慧农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多主体、多渠道投资智慧农业,积极探索促进智慧农业发展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第二,应完善智慧农业制度建设——组织实施上,建立成立省级智慧农业发展领导小组,探索试行“专家工作站”“专家小院”等机制,加快培育一批智慧农业专业型、复合型管理和技术人才。应用推广上,将智慧农业纳入星级园区考核,以园区引领智慧农业发展,拓展智慧农业应用推广场景,以点带面,加快智慧农业产业应用推广。

      第三,加强智慧农业新基建——加快农业天空地一体化农业观测网络体系,实现对农业生产等全领域、全过程、全覆盖的实时动态观测。推动“5G+农业”落地,力争在现代农业示范区、产业园、科技园等园区实现5G全覆盖。完善智慧农业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农”大数据中心、科学数据中心、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农产品网络销售服务体系等创新基础设施建设。

      ​第四,推进智慧农业科技创新。启动四川省省级层面的农业科技创新工程。组建智慧农业省级科研平台,新增智慧农业等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等岗位,实施一批智慧农业创新专项计划,开展智慧农业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加大跨学科、跨行业交流及人才培育。加强跨学科、跨行业的知识交流和技术集成以及跨学科、复合型农业人才的培育。强化智慧农业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重点突破AI生物识别、农业大脑、智能机器人智慧农业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实现智慧农业数据挖掘、应用场景开发创新。

县域金融更多>>
交行四川省分行15亿元光伏贷助力理塘绿色振兴[详细]
工会先锋更多>>
四川省总工会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