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民族地区民营经济发展座谈会上的致辞
四川省民族宗教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刘向鸿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四十多年的长足发展,全省民族地区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主要力量、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结构调整的主战场、扩大就业的有效途径和民生改善的有力保障,也成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最好的见证。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民族地区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各项政策措施,积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和实际困难,民族地区民营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质量效益稳步提升。2018年,全省民族地区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087亿元,同比増长63%,高于全省民族地区GDP增速1.3个百分点,总量占民族地区GDP比重接近50%。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支撑了増长、扩大了税收、增加了就业、促进了创新,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民族地区民营经济的发展大,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和扶持引导,得益于各级各部门的积极参与和优质服务,得益于民营企业家敢为人先和艰苦创业,得益于民族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资源,更得益于全社会重视关心民营经济发展并创造良好环境。但从总体上看,我省民族地区民营经济仍处于结构调整、体制创新的初级阶段,特别是经济总量小、企业资本积累少、结构性矛盾突出、项目支持作用有限、融资渠道狭窄等因素共同作用,制约了我省民族地区民营经济的发展。
民营经济是当前和今后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如何才能推动民族地区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呢?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要不断为民营经济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帮助民营经济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变压力为动力,让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让民营经济创造活力充分迸发。”当前,市场竞争加剧,技术更新加快,要素成本上升,加上民营企业总量偏小、结构不优、创新不足等困难和问题,单靠民营企业自身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撑,才能培植出民营企业健康成长的土壤。
去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密集出合了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降准、减税、降费及优化营商环境等,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意见》,包含20条真金白银的政策措施,形成了一系列“松绑、清障、助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叠加红利。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健全支持民营经济、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的法治环境,完善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政策体系,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这让民营经济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对此,我们要深入研究,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系列重要论述和中央、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准确把握精神实质、核心内容,做好精准对接、落地落实,真正让政策变成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红利。
相关政策的落实、红利的兑现,关键在各级党委政府如何大力营造重商、亲商富商、安商的社会氛围;如何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如何保障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招投标等方面享受公平待遇,纠正和清除对民营企业各种形式的歧视性政策和措施;如何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努力提高政务服务效能,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如何关心民营企业家的健康成长,为他们排忧解难,帮助他们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
同时,广大民营企业家要抓住机遇,尤其是要深刻领会当前的宏观经济环境,准确把握民族地区的独特优势,选准行业,做实产业,做好企业,打造优质产业链条,形成富有生机的产业集群,既创造财富,又造福一方,既实现自身价值,又兼顾父老乡亲致富奔康,推动“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在民族地区全面小康建设的过程中发挥实实在在的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