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资讯
时政要闻
学会动态
经济热点
县域发布
城镇发展
[自贡]统筹城乡为主 荣县“十一五”农业发展纪实

时间:2010-12-28  来源:四川三农新闻网


  四川三农新闻网荣县讯(通讯员 张勇)寒冬悄然来临,荣县双石镇石牛村蔬菜大棚里,串串绿盈盈的青椒挂满枝头;鼎新镇西堰村连片的菜里,忙碌着农民摘茄摘瓜的身影……这些都是荣县农村经济加快发展带来的新气象。十一五期间,荣县以统筹城乡改革发展为主线,以推进涉农重点项目为抓手,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增加投入改善民生,使农村经济保持了稳步发展的态势。预计,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可实现5580元,比2009年增长12.5%,比“十五”末增加2517元,年均增长503元,年均增速12.7%;农业增加值可实现25.5亿元,比2009年增长4%,比“十五”末累计增长24.8%,年均增速4.5%。

  突出优势特色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

  在古佳乡河坝湾村采访时,村民古凯荣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椪柑一上市,就遇上了好价钱,一块多钱一斤。又是一个丰收年哟!”古凯荣是这几年通过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受益者之一,他们把优势农业做出了特色,产出了效益。

  “十一五”以来,荣县围绕农业大做文章。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全县20万亩果畜、20万亩菜畜、30万亩油茶及茶叶产业带,7万亩标准化蚕桑、4万亩高产优质玉米、3万亩中药材和100万头优质生猪、10万头优质肉牛、3000万只禽兔、5万亩优质水产基地建设稳步推进,菜、果、畜、茶、桑、药六大优势特色产业巩固发展。预计,2010年,生猪出栏90万头,比“十五”末增加7.9万头,增长26.6%;小家禽畜出栏2250万只,比“十五”末增加422万头,增长23.0%;水产品产量1.5万吨,比“十五”末增加5175吨,增长52.7%;水果20万亩,总产13万吨,比“十五”末增加5.65万吨,增长76.8%;蔬菜22万亩,总产45万吨,比“十五”末增加19.18万吨,增长74.3%;茶叶6万亩,产茶7500吨,比“十五”末增加2855吨,增长61.5%;桑园4.5万亩,产茧1500吨,比“十五”末增加110吨,增长7.9%;中药材近2万亩,总产4000吨。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合组织等产业化经营主体,全县有全市唯一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1户,省级龙头企业4户,市级龙头企业27户,县级以上龙头企业35户,固定资产3.4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4亿元;农民专合组织达132户,带动农户4.8万户,实现经营额7.58亿元,帮助会员增收2625万元;农村经纪人1000余人,销售农产品达3.78亿元。农产品质量大幅提高。全县农产品获无公害认证19个、绿色产品认证8个、有机食品认证6个,获中国驰名商标2件、四川省著名商标6件、市知名商标13件。

  突出投入增收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说起村里的变化,望佳镇品山村支部书记张德辉一脸的高兴:“土地流转给业主规模经营,农民不但每年收租金,还能享受到国家投入带给他们股份,收入连年增长。”走进村里,山头、山腰、山下,到处都能看到繁忙的施工场面。

  “十一五”期间,全县规划建设50个新农村示范村,依托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金土地”等重点工程项目,投入财政资金达3亿元,新建、整治村道513公里,新建、整治山坪塘、蓄水池、囤水田3790口,整治石河堰42道、提灌站76座,新建、整治渠道138公里,新建沼气池5400口,农户“五改”2400户,新建便民路146公里。去年,荣县成为全省首批52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片之一。按照省、市部署,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科学规划为基础,突出村落民居建设、产业发展两个重点,村落民居建设开局良好,人居环境逐步改善;产业发展有力推进,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日益改善;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农村社会事业蓬勃发展;项目资金整合有力,多元化投入机制基本形成,累计完成投资2亿元。


 
突出基础设施 发展条件进一步改善

  双石镇金台村村企合作建设现场,看着幢幢农房棱形雏现,围观的村民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以后搞农家乐,吸引城区的人来耍,有钱赚哟。”“那还不是,自己的居住环境好了,收入也看涨。”这只是荣县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一个缩影。

  “十一五”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2570公里,其中乡村公路2186公里;完成病险水库整治65座,渠道新建或整治71.82公里,塘坎建设16.7公里,旱山村建设16个村,新建或整治石河堰25座,囤水田整治640口,新建蓄水池871口,提灌站新建或整治维修60座,整治或新建山平塘5286口,农业新增灌面12.53万亩,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80平方公里;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完成农村和城镇集中饮水工程新建、改建或管网改造等项目建设47处,新增供水能力2万方/小时,我县饮水安全人数达到56万人。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鼓励施用有机肥,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金土地工程、标准粮田建设等项目为载体,完成中低产田土改造5万亩。完成绿化造林合格面积5.5万亩,完成天然林全面管护49.9公里,完成工程造林2.6万亩,封山育林40万亩、次,森林覆盖率达30.35%。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得到加强,积极推进“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突出社会事业 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农村学校的条件越来越好,医疗卫生的网络越来越健全,足不出村就能通过远程教育了解种养知识,还能在农家书屋里丰富精神生活。旭阳镇金鱼村村民刘开德感受到了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带来的好处。

  “十一五”以来,巩固农村“普九”成果,实施学校危房改造等工程,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农村教育质量大幅提高。不断完善县、乡镇、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加快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启动27个乡镇150个村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实现全覆盖,2009年,参合率已达99.7%,居全市第一。扎实开展农村文化建设,建成1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38个农家书屋。实施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提高农村信息网络覆盖率。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保障68万人次,发放农村低保金3824万元。改、扩建农村敬老院20余座,提高了“五保”老人集中供养比例。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了民居风貌改造和环卫设施建设,创建2个农业生态园区、2个环境优美乡镇、10个生态村、60个生态家园示范户。

经济热点
反向旅游的泼天流量 四川县域能不能接住?[详细]
经济热点
李国华:发展柠檬标准化产业园 带领周边群众共同致富[详细]
县域发布
国有企业转型赋能千亿极核打造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详细]
学会动态
“青城论道:低碳能源共生发展”大会在成都圆满举行[详细]
特色新镇
城镇化样本:民资投入4个多亿至今收益很少[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