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出台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期间成都文化产业空间布局图
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今日发布消息:《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日前出台,到2015年,成都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将超过700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成都市文产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成都建设中西部文化之都的重要内容,《规划》的实施,将助推成都经济结构调整,为成都奋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进一步提供文化支撑,并最终惠及广大城乡居民。
发展目标:
建设全省文化产业核心发展区,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700亿元
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正在成为后金融危机时代推动全球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据成都市文产办有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国家首批认定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文化产业保持着高速发展态势。2005年至2010年,成都市文化产业业务收入由270.7亿元提高到1240.03亿元,增加值由77.74亿元提高到257.39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3.27%提高到 4.64%。成都已初步形成以传媒、文博旅游、创意设计、演艺娱乐、文学与艺术品原创、动漫游戏和出版发行为重点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其中,以文化和旅游相结合为导向,打造的宽窄巷子、锦里二期、金沙遗址博物馆等一批城市文化产业品牌项目,已在国际国内享有较高知名度。此外,成都还在西部率先建立了文化产权交易平台,实现文化产业与资本市场的常态对接。
2011年12月,成都提出了“建设中西部最具影响力、全国一流和国际知名的文化之都”的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实施文化产业跨越工程,是建设“文化之都”的基本任务之一。本次出台的《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3%以上,到2015年,成都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700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6%,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同时,着力提升文化要素聚集力、文化产业带动力和文化产品供给力,把成都建设成为全省文化产业核心发展区。
发展重点:
七大重点行业齐头并进,将打造中西部演艺娱乐中心
根据《规划》,成都将以园区化、楼宇化为载体,以重大产业项目为带动,重点发展传媒、文博旅游、创意设计、演艺娱乐、文学与艺术品原创、动漫游戏、出版发行等七大行业,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传媒业:“十二五”期间,全市传媒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打造全国领先的传媒数字内容基地。将重点打造成都东村传媒文化中心,建成现代传媒基地,内容集成与播控中枢、三网融合试点体验区。同时,依托东村国际文化创意港、东村新媒体产业园等,大力培育新媒体内容产业。
文博旅游业:成都将以武侯祠博物馆、杜甫草堂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等为重点,提升现有博物馆的现代化水平。同时,加强文博旅游项目的营销推广,加快推进成都民办博物馆聚集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开发。到2015年,成都将规划建设3个博物馆群,建成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文博旅游之都”。
创意设计业:将依托文旅“领•Show”创意设计园、“红星路35号”文化创意产业园、东村设计创意产业园等载体,加快建设创意设计产业园区,引进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设计企业、设计师工作室,并打造在中西部具有影响力的设计主题展会,初步形成“成都设计”品牌效应,建成全国一流的创意设计基地。
演艺娱乐业:将打造一批具有成都特色的演艺娱乐剧目,同时,以成都东区音乐公园、“大魔方”文化娱乐综合体等为重点,加大演艺娱乐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成都将新建3—5个大型综合性剧院,增加座席数20000个,演艺娱乐业主要指标及综合实力居全国同等城市前列,打造中西部演艺娱乐中心。
文学与艺术品原创:成都将建立文学与艺术品原创发展基金,扩大蓝顶艺术中心的建设规模和国际影响力,加快东村国际艺术城、西村创意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探索建立全国性的文学、艺术品原创和交易平台。据悉,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成都将打造我国中西部地区文学与艺术品原创中心。
动漫游戏业:将依托天府软件园、天府新谷、数字娱乐软件园等产业载体,促进动漫游戏产业聚集发展。到2015年,引进国内有影响力的知名企业,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动漫游戏研发运营中心、动漫游戏体验消费中心、动漫游戏实用人才供给中心和动漫游戏外包业务中心。
出版发行业:将加快推动成都现代印务基地、东村国际书街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动数字出版发展,到2015年,出版发行业年总收入突破360亿元,打造全国领先的出版发行中心。
空间布局:
构筑“一极七区多园”的文化产业空间发展格局
空间布局上,《规划》提出,将以资源整合、突出特色、聚集发展为导向,构筑“一极七区多园”的文化产业空间发展格局。
一极,即成都东村,定位为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和城市商业副中心,将重点发展传媒、影音娱乐、文博艺术、创意设计等行业,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创意新城,培育文化创意产业增长极。目前,东村国际艺术城、国际书街等一大批文化产业项目已签约成都东村。
七区,即根据资源禀赋形成七个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功能区,按照成都高新区以文化科技为主,锦江区以创意设计为主,成华区以数字音乐为主,双流县以动漫为主,青羊区、都江堰市、大邑县以体现各自历史文化特色的文博旅游为主,着力推进文化产业集聚发展。
多园,即建设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园。依托各地历史文化街区、天府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特色文化等文化资源,打造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园。
保障措施:
将加大财税政策力度,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
《规划》还从强化人才、投融资、财税政策等方面提出了系列保障措施,助推成都文化产业跨越发展。
成都市文产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将建立多层次的文化产业人才引进、培育和奖励制度,鼓励文化企业引进国内外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创意人才和营销经纪人才,建立一批文化人才实训基地。
同时,扩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并随着财力的增长逐年加大投入,主要用于文化产业聚集区、文化特色街区建设以及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的引导支持、贷款贴息、融资担保和文化体制改革。成都还将创新文化产业投融资方式,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
税收政策方面,成都将对文化企业自主创新、文化内容创意生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项目经营按国家规定实行税收优惠;全面落实国家文化改革发展配套政策,对转企改制国有文化单位扶持政策执行期限再延长五年。此外,还将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鼓励投资者以知识产权等非货币出资方式向公司出资,放宽公司增资对货币出资比例不低于30%的限制。
名词解释:成都东村
即成都东部新城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规划范围:西至沙河,北至成渝高速五桂桥段及成洛路,东至绕城高速,南至老成渝路三环路内段及成龙路南侧,涉及成华区、锦江区和龙泉驿区部分区域,总面积约41平方公里。发展目标: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要特征,将文化产业与城市形态完美结合,融合智能化和低碳环保理念,具有独特的城市风貌和文化韵味,充分展示创意设计的“城市中的城市”,建成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文化创意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