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岳池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吴雪艺术中心开幕。根据会议议程,县长谭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2019年,岳池将继续集中力量抓好关乎全局、关系长远的7件大事。其中一件就是推进“双飞地”成都医药研发基地、岳池医药生产基地、岳池优质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开启医药制造业“百亿”产值时代。
就在不久前,总规划面积30.26平方公里,总投资85.57亿元的成都•广安生物医药“双飞地”首个项目岳池生产基地正式开工。该项目的正式开工,标志着成都•广安生物医药‘双飞地’合作模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建设“双飞地”引发产业集聚效应
事实上,自2018年11月22日起,“双飞地”一词就被多次提及,成为广安与成都在生物医药产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生产基地等方面开展合作,协同发展的代名词。
当日,成都和广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设生物医药“双飞地”产业园区,成都广安两市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和广安(岳池)医药产业园加挂成都•广安生物医药协作园区牌子,加快实现“研发创新在成都、转化生产在其他市州”的产业互动、利益分享模式。
4月28日,在岳池县经开区管委会内,川东北药品物流中心项目建设正加速推进。“今年12月,项目主体工程完工,明年年初,项目可投入运营。”经开区管委会投资服务中心主任邓海告诉记者,该项目是由四川科伦药业投资兴建的区域性医贸物流项目,总占地60亩,总投资3亿元,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将建立完备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和电子商务体系,利用移动电子销售平台和信息化手段,构建起覆盖川东北地区的网络营运和管控体系,预计年销售额可达20亿元。
这意味着,科伦在川东北城市生产的所有药品都要在该中心进行配送。邓海说,“不仅如此,川东北药品物流中心还将产生集聚效应,吸引更多医药企业入驻,实现抱团发展。”
瞄准医药产业 牵手成都共发展
曾几何时,岳池因盛产稻米而享有“银岳池”之美誉,如今为何致力于发展医药产业?又为何携手成都共建“双飞地”生物医药产业园?
原来,在岳池农业发达的背后折射出的却是工业的萎靡。“工业的短板如果不补齐,城市将很难获得更高质量的发展。”深处改革浪潮中的岳池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通过多方考证、实地调研,岳池县决策层最终将目光锁定生物医药产业。“因为生物医药产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将迎来新的重大发展机遇。”
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首先就要有适合中药材生长的土地。于是,岳池县以顾县镇、双鄢乡为核心,建起了岳池中药材种植示范带,经过近两年的发展,上万亩佛手、黄精、吴茱萸、药椒等各类中药材长势良好,示范带已初具规模。“顾县、双鄢、兴隆等乡镇地处深丘地带,适合中药材生长。” 69岁的彭碧玥是顾县镇村民,他说,发展中药材,不仅让当地村民有了流转土地的收入,每月在基地里务工还有近2000元的收入,村民的日子一天更比一天好。
2003年,岳池县建立了工业园区,主要发展生物医药、机械加工产业等。
从2004年科伦药业落户到2018年引进成都百裕制药、重庆泰濠制药等8个亿元以上医药制药项目,岳池县医药企业已有40余户,其中17户规上医药企业实现产值70亿元,实现税收1.2亿元。
岳池虽然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劳动力等,但缺乏高端项目和人才,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岳池决策层将目光瞄准了300多公里外的成都,作为四川省会城市,成都是高精尖人才聚集的上升之地,拥有优秀的研发平台,但却受土地、环境、人力等要素制约,需要深化与省内市州合作。
于是,广安与成都不谋而合,就有了合作意向,并正式签订合作协议,打破城市地域限制,共建共享的成都•广安“双飞地”合作模式正式诞生。
按照规划,到2022年,成都•广安生物医药协作研发基地一期基本建成,每年实现优质医药项目转化落地10个以上;到2030年,成都•广安生物医药协作研发基地全部建成,初步形成生物药、化学药、现代中药、高端药用辅料及包材的研发能力。
目前,“双飞地”产业园区推进顺利。在成都,广安已经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取得“成都•广安生物医药协作研发基地”首期用地,即将开工建设。在广安,广安(岳池)医药产业园正在开展岳池湖的打造、百草园的改造、人才公寓的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融资的支持。
育强生物医药产业,推进高质量发展
“今年,我们将加快推进‘双飞地’成都医药研发基地、岳池医药生产基地、岳池优质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步伐,开启医药制造业百亿产值时代。”岳池县委副书记、县长谭云说,岳池县将按照“12345”工作思路,加快成都•广安“双飞地”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建设,促进生物医药制造、研发、种植一体化发展。同时,推进成都医药研发基地建设,完成研发基地规划设计、土地供应、资金筹集等前期工作,力促项目早日开工建设。
如何扭住岳池生物医药这一主导产业,变比较优势为发展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就得聚焦项目建设、基础配套、招商引资、园区服务“四个重点”,咬定目标、精准发力才行。
抓项目建设。加快建成投产裕健药业等医药项目5个,开工建设泰诺泰德生物科技等医药项目6个,引进落地好医生药业等亿元投资规模医药企业10户;引导金方生物、宏益生物、兴杰象等企业参与建设中药材万亩基地,实现中药材加工企业生产原料本地化。
抓基础配套。加快推进岳池医药生产基地建设步伐,推进园区完成“三横三纵”骨架道路、岳池湖生态湿地公园项目骨架道路建设进程,完成高浓度医化污水处理站升级改造、中医药博物馆布展开馆,建成投运创新药物公共服务中心、科伦医贸川东北药品物流中心、国药集团四川省医疗器械物流项目等。
抓招商引资。依托药融圈、省医药行业协会等平台,加强对接华瑞天成、四川凯科医药等10户企业,力促尽快正式签约;跟进全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储备一批重点意向性医药项目;落实与泰州中国医药城、澳门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等机构签订的协议,开展人才引进、产业升级等方面的合作。
抓园区服务。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优化企业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能,全面推进“办事不出园、最多跑一次”改革;建立县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工作机制等,
积极开展“到一线调研、一线解决问题、一线推动工作”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医药高质量发展,力争今年医药制造业产值达到100亿元。
(周文平 范聪 张凯 彭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