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资讯
时政要闻
学会动态
经济热点
县域发布
城镇发展
王国敏发言

时间:2011-04-22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我来讲几句,这个我是川大的老师,我研究“三农”问题也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就研究“三农”问题了,昨天我们到了新津,下午我们到了几个工业园区,还有袁山社区等等我们参观,我觉得很有体会,从这个新津的情况来看,我认为他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我们讲是15分钟的经济圈,当然,实际上我们从高速公路过来的话他是比较短的时间,从城区过来,因为成都市的城区里面很堵,我就是从城区,从北边,我坐的是军车,我到高速公路口这里是一个小时,实际上从高速公路到我们新津我们时间就很短了,我觉得我们新津自己有一个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还有我们交通方便、便捷的交通网络、生态环境宜人,这个很好。我觉得从我们新津这个来讲的话,有一个科学的定位,我们讲的是工业强县、三产兴县、城建靓县这样一个范围在里面,这和我们新津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同时我们的产业支撑和特色产业比较突出,你看我们有五大特色产业、七大品牌,还有“1+2”的产业发展格局和五个现代农业示范区,我有一个课题主要是研究成都市的集体经济发展现状以及他的 改革发展趋势,那么这个调研课题春城书记已经签字了,他也批示红林市长可能下个星期要到川大来听我的汇报,因为我有一些研究对集体经济发展。然后我们看到成都市农业方面,我们的袁山社区,上次我们也来过,他的发展,原来是一个贫困村,经过3年的时间农民的平均收入那是翻了一翻多。对吧,这个大概7000多元。我们的这个公共服务完善我们这个农民根本不要出村就知道很多信息,我们在城市里面还不可能,如果我们自己去想,我们不知道这个农民用工状况,我们不知道一些公共服务,实际上他这里都比较完善有比较4室3站一广场一中心这样一个服务。我相信这样的服务不止是在袁山社区,我看已经覆盖到新津全县。所以农民办事不出门了,小病也不出村了,从我们的这个农民收入来看,城乡收入来看,我觉得已经达到了国际要求的水平。你们是1.9比1,国际是1.8比1,然后这个我看了这个你们的这个集体经济发展有了可喜的变化。前两年,可能在2007年,我们这个袁山村,还是一个空壳村,那么在2009年集体经济的整体收入达到了22万元,这1000多千人 22万元不算什么,但是这有一个从0到22万元的一个飞跃。我想这个实际上我们认为当今的三农问题、其实是农村、农业、农民问题,过去我们讲农业的增收,那么当今我们的三农问题,实际上是农民的增收问题,农民的增收实际上是当今我们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那么这个,怎么办?刚才我们孙司长和我们专家讲了,我非常赞同,农业产业化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农业产业化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农业产业化怎么走,刚才这个孙司长讲了两个主要模式,实际上我们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了成都市有8个比较好的新模式,这8个典型的模式我觉得是我们在调研当中,我走遍了成都市的二圈层和说那圈层,我们总结了包括有10大经验, 8个典型模式,有5个不足 ,我今天只是把这个我们有这个村级合营模式、古田合作模式、项目联动模式。项目联动模式,这是我们自己的,我们的项目进来以后,我们的农村经济的发展才有看头,我们的专业合作社发展也可以,看到我们的新津县,以及我们的农业产业化,我看他们的这个带动面已经达到了 78% ,那么还有园区带动模式,在我们这个新津也有园区带动。业主自行,还有多元化的企业,那么这样一个8个模式,这就是农业产业化这样一个8模式,那么这8个模式,推动了不仅是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实际上他也推动了我们县域经济的发展,县域经济是我们整个四川省发展的基点,我们成都市现在定位为,世界现代化田园化城市。我们想一想他的基点在什么地方,前一断时间我接受了成都市媒体的采访,在成都晚报上我讲了我的一些看法,确实他的基点在县和镇里面,真的田园城市在我们县和镇。我们有山有水,我们这个提出了水城新津,我们怎么好做好山水田林。我们是水城怎么用好我们的水,怎么在水上做文章,体现水城的特点。这一个我想,苏州在南京这个叫做秦淮河,用得很好,这部分,还有苏州河也用的很好,在隔着两岸可以看到很多很多的人文景观。我们讲水城新津我们把水用好,水要表现出他的特色和特点来,你才能把这样一个亮点提升出来,实际上我们这个成都啊,当然也有一些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些问题。你比如说我们有些农业产业化当中的同构性现象,你比如我们在调研活动中我们发现了,我们成都葡萄园有多少?有30多个,他们面积都是很广的。葡萄园30多个,你的这个市场状况怎么样,因为他们才做出来,加工怎么办出厂怎么办?物流怎么办?等等等等,这都是市场问题。还有我们流通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最后我们发现了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我们主要是以土地出租为主。如果说我们要搞合作社,那就是我们农业自己的组织。怎么把农民组织起来,我们实际上一个是引进业主制,引进他们的资金,我们出土地,还有一种就是这个自己来搞。但是我们自己搞的,农民搞的还是比较少,这是我们一个是项目没有,二个是我们的人才上,可能这个头脑没有。在我调研过程当中,集体经济这个,经济实力是很差的,最高的就是几十万,最低的只有2、3千。这个集体经济组织怎么来搞,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些问题。这个新津有些地方我觉得还是走在了前面,给了我们一些示范,有些还是值得我们进一步的去总结、去推广。其三我还觉得,我觉得还有一个值得我们提升的空间,我们怎么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尤其是我们新津的工业园区,我觉得很强。工业怎么反哺农村这一块,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农业基本上我们成都市是很少的,我们包括四川,我们四川过去粮食产粮是可以自足的,现在我们的粮食是不够的,需要从外面去这个运进来的,这个粮食的整个的格局,已经发生了变化,由南向北转移,所以农业现代化怎么发展,我们还需要进行探讨。

 

经济热点
李国华:发展柠檬标准化产业园 带领周边群众共同致富[详细]
县域发布
“快马”资中再“加鞭”[详细]
学会动态
学会党支部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详细]
特色新镇
城镇化样本:民资投入4个多亿至今收益很少[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