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成都彭州市小鱼洞镇灾后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产业吸引了上万游客和市民。当天,小鱼洞首届春笋节隆重开幕,品春笋、吃冷水鱼、看文艺表演、采购春笋等山货……春笋节不仅让游客体验到快乐,也让当地村民受益。
春笋节活动将持续10天
此次春笋节活动将持续10天,互动活动包括文艺演出、自行车骑游、春笋采摘体验活动、农产品采购节等。在昨日的开幕式上,当地名厨现场制作了多道鲜竹笋、时鲜山野菜及冷水鱼等特色菜品,让游客尝鲜。
春笋采摘体验,更是欢声不断。记者来到小鱼洞镇大楠村,走进一家笋用竹基地,一种奇特的笋用竹——蟠龙雪竹已长得非常茂盛,而春笋更是遍地都是。更奇特的是,这种春笋采摘后即可食。记者一尝,其味鲜、脆,有阵阵清香。
直接进超市形成春笋产业链
昨日,成都市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与超市进行了“春笋进商超及直销”签约,现场签约销售鲜笋约5万公斤,合同金额达600余万元。
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目前已在彭州小鱼洞镇和通济镇发展笋用竹产业种植基地,并计划实施年产能力4万吨食用竹笋加工厂,建设农业现代(竹)产业园区,内容包括竹类展示、竹类美食、竹工艺、竹类休闲观光等。通过项目发展,让当地笋用竹形成了一条完善的产业链,从种植到采摘,从餐桌到观光休闲、从深加工到销售,彭州小鱼洞镇已初步走出了春笋产业发展之路。
除了进超市,记者看到,在小鱼洞镇大楠村活动中心广场和小鱼洞断桥遗址,专门设有春笋采卖点,供游客采购竹笋及其他山货。沿线也形成了多家春笋美食餐馆和农家乐。
建万亩竹海村民家门口挣钱
按照相关规划,竹产业是四川省四大林产业之一,四川省拟充分发挥地震灾区的区域优势,加强竹林资源培育,短期内将成为灾区林农的新经济增长点。其中彭州市拟建规模3.5万亩,包括恢复重建2.4万亩,新建1.1万亩。
灾后,小鱼洞镇形成了“春挖笋、夏捉鱼、秋摘果、冬烤羊”的旅游品牌,并将在2012年建成万亩竹海,目前笋用竹种植规模已达到4000余亩。据介绍,以灾后重建为契机,把这里规划成万亩竹海,当地将对这里的荒山、低效林进行改造,然后成规模地种植竹子,在恢复生态的同时,也给当地的老百姓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
“在笋用竹基地打工,让我们实现了家门口挣钱。”村民告诉记者。据悉,当地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先进合作模式,鼓励业主租地、联营、合作造林,村组和农户以林地入股、劳动力入股,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户增收。村民在笋用竹基地里打工,一般一个月能挣1500—2000元。(记者 杨华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