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池县镇龙全乡现有葡萄近100万余株,总面积达3000亩。已形成洋紫桦、鸡公岭、逸清源等三个大型基地,栽种有阳光玫瑰、黑巴拉多、紫华蜜等20多个品种。葡萄年产值达2000余万元,葡萄酒产值近200万元。
小葡萄成就大产业
今年,洋紫华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葡萄已经收获完毕,总共收了200多万斤。回忆起葡萄丰收似的景象,该合作社总经理杨冬华乐呵呵地笑了起来:“前前后后,我忙了一个多月,尽管进园采摘紫华蜜要5元一斤,巨玫瑰要10元一斤,但城里面的人还开着车络绎不绝来采摘葡萄,都快把我的基地挤爆了。”
为什么大家对这里的葡萄情有独钟?杨冬华透露了其中的奥秘:“这个基地的葡萄使用的都是农家肥,农药少,都是自然成熟,吃起来非常甜,水分多,晶莹剔透,好吃又好看。”
这么多的葡萄愁销路吗?杨冬华说,除去游客采的和被重庆、南充等大市场订购了的,剩下的葡萄还要用来搞深加工,酿葡萄酒,今年,洋紫桦葡萄基地共酿造优质葡萄酒5万余斤,产值达200万元。总投资预计600多万元的“庄园酒”已经获得了国家葡萄酒生产认证。
此时,在葡萄园内,你仍能看到还有很多“小青疙瘩”,杨冬华神秘地告诉记者:“近年来,我一直在致力于引进黑巴拉多、新贵公子等国内外的优质品种,成熟后不仅香、甜、脆,而且含糖量高,而且还耐储运。今年我总共有80亩的优质晚熟品种,这些都是我的“金疙瘩”,预计8月底至9月初可以出产6万多斤,我准备储藏到春节,把这些宝贝送到高档酒店和超市,保守价格在50—80元一斤,现在就已经有很多超市订购了。
葡萄让群众齐奔小康路
来到位于鸡公岭村的逸清源葡萄专业合作社,我们看到很多大叔、大娘戴着草帽,正在葡萄园里忙碌着。其中姚文英大娘告诉记者:“卿老板没有来之前,我们都是靠务农为生,一年下来勉强够吃,没有什么余钱,娃娃读书的钱都成问题。现在我们以每亩500斤谷子的市场价把土地承包给了老板,每年一亩就可以大概纯收入600元钱左右,我家有3亩田加上1亩土,一年的租地收入就有2100多元。我和老伴常年在逸清源葡萄基地里干活,按照50元/天的工资标准,一个月一个人差不多可以领到1200元的工资,一年下来我们家纯收入接近26000多元,一家四口的人均收入都有5000多啦,是这些好老板给了我们脱贫致富路,要是政府能够多引进些老板,我们致富就更有希望了”
“我以前就是这儿的农民,从2009年开始到现在,我总共发展了400多亩葡萄,今年葡萄大丰收,收了50万多斤,都是重庆等地的批发商自己开车来收购的。那些未成林的园子里,上半年可以间种辣椒、豇豆等经济作物,下半年可以种萝卜、小白菜等蔬菜,单就这项我就可以收入十几万元。”鸡公岭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朱登平介绍到。
顺着朱登平手指的方向望去,已经成规模的葡萄林非常茂盛,一眼望不到边,还在培育期的葡萄林子里面,葡萄苗正在努力往上生长,利用空地,成片种着的海椒、豇豆、茄子等经济作物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画卷。
镇龙乡通过成功举办三届葡萄品鉴会,联合各业主坚定发展思路、抱团发展,在打响镇龙优质葡萄品牌的同时,继续推广“合作社+农户”模式,将葡萄种植及深加工业作为全民水库库区脱贫奔康的主打产业,打造成为享誉川东北的“葡萄之乡”和农旅观光基地。
(谭溢 肖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