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创造条件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必须拓宽增收门路,转变增收方式,挖掘增收潜力
今年全省“三农”工作的核心目标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必须拓宽增收门路,转变增收方式,挖掘增收潜力,才能完成这一艰巨任务。
特色效益农业是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增长潜力很大的板块。要在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供需省内基本平衡的前提下,立足于各地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继续发展特色种植业,突出发展现代畜牧业,加快发展增收潜力极大的林竹产业和特色水产业,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基地主导产业连片发展,着力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化、标准化生产。积极推广种养林结合、一三产业互动发展等多种模式,加快发展林下种养业、林竹花卉业等特色林产业,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充分挖掘农民增收的潜力。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民增收的最有效的现实途径,要坚持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带动农业结构调整、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力量,不断提升总体水平。继续培育带动主体。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特别要着力培育特色农产品行业的排头兵;通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农民抱团发展,着力帮扶专合组织规范运行机制,强化技术和营销服务功能。扎实开展“两个带动”活动。创新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切实增强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带动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积极开拓省外国外两个市场,打造生态、绿色、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推进多种方式的农产品直销对接。
劳务经济撑起我省农民收入的半壁江山。要坚持把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三化”联动同步的重要战略举措,进一步巩固劳务转移输出规模,深化省际合作,拓宽农民工就业增收渠道。当前特别应当加大农民工技能培训力度,转变培训方式,大力培育劳务精品,创出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劳务品牌和中高端品牌,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和技能水平,促进劳务经济提质增效。
增加农民收入,离不开体制机制创新。要继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农村土地经营机制,有效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特别要倡导和鼓励业主流转适量土地向农户提供优质种苗并回收农产品、带动农民持续增收的经营方式。健全农产品价格保护机制,防止农产品价格大跌伤农。完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网络,创造条件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