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资讯
时政要闻
学会动态
经济热点
县域发布
城镇发展
路通了 脱贫就有希望——看四川偏远县乡村道路扶贫

时间:2018-09-06  来源:新华社

  平均海拔4300米以上,空气中含氧量不到平原一半——这里是四川最偏远、海拔最高的县,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2日,石渠县德荣玛乡至真达乡一条约100公里的农村公路贯通,结束了这里的乡亲祖祖辈辈被“隔绝”的历史。

  “路通了,致富就有希望!”德荣玛乡乡长拉绒告诉记者。

  拉绒说,以前没有路,乡亲们进县城只能骑马或是步行,要走整整一天。现在公路修通了,坐车1个小时就到了。外面的游客可以进来了,乡里的白菌、虫草、牦牛肉可以运出去了。

  说到偏远,石渠县不仅距离成都上千公里,最远的村庄离县城都有约200公里。石渠县辖区面积2.5万平方公里,约相当于浙江省面积的四分之一,人口只有约10万人。地广人稀、交通不便是石渠的“标签”,也是当地贫困的根源。

  “要想摆脱贫困,必须修通道路。”石渠县常务副县长朱小林说。

  从2015年开始,交通建设成为石渠县脱贫攻坚的首要任务。石渠县规划了农村公路三年建设攻坚战。从那时起,中铁一局等施工单位来到这片偏远的高原开始修路架桥。

  在石渠二期通村公路德荣玛乡至真达乡道路施工现场,记者见证了道路最后的贯通。负责施工的中铁一局四公司石渠项目负责人唐明治告诉记者,石渠因地处高海拔高原地带,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落雪期长达7至8个月,每年有效施工期仅有半年时间。

  “从2016年以来,中铁一局已高标准完成和在建农村柏油公路293公里,占石渠县通乡通村公路总体规划的一半以上。”唐明治说。

  有了路,乡亲们就能走出高原,石渠也就不再是一座“孤岛”,脱贫这个梦想就有了根基。

  “路修好后,现在骑车、开车就可以去县城,非常方便,牦牛肉的价格也翻了一番。”石渠县虾扎镇党委书记土登颜批说。通畅公路修建之前,石渠县虾扎镇人均纯收入为3000余元。路修通后,人均纯收入达到了6000余元。

  石渠县的交通扶贫攻坚战也是四川省甘孜州乃至全国交通扶贫的一个缩影。

  据悉,今年甘孜州计划完成农村公路6470公里,确保到年底全州所有乡镇基本通油路、所有建制村通硬化路。截至上半年,甘孜州建成通乡油路111.7公里,建成通村硬化路2314.4公里。

  作为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和四川省脱贫攻坚“四大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甘孜州全州有18个县(市)都是省级重点贫困县,有贫困村1360个。随着一条条通村公路的建设,改变了乡亲以前出行主要靠步行和骑马的状态,有效带动了甘孜州旅游业、农业、牧业的发展。

  “道路通则百事通。”朱小林说,“乡村公路的建设,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最后一公里’奠定了基础。”(记者 齐中熙 侯鸿博)

经济热点
反向旅游的泼天流量 四川县域能不能接住?[详细]
经济热点
李国华:发展柠檬标准化产业园 带领周边群众共同致富[详细]
县域发布
国有企业转型赋能千亿极核打造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详细]
学会动态
“青城论道:低碳能源共生发展”大会在成都圆满举行[详细]
特色新镇
城镇化样本:民资投入4个多亿至今收益很少[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