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资讯
时政要闻
学会动态
经济热点
县域发布
城镇发展
创新33555模式 壮大集体经济

时间:2018-07-17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中共旺苍县委  旺苍县人民政府
   
        近年来,旺苍坚持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来抓,突出攻坚贫困村,统筹强化非贫困村,创新形成了农村集体经济“33555”发展壮大模式。截至目前,全县已有321个行政村有了集体经济收入,其中147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3万元。2016年已退出的17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实现27.9万元,人均收入达16.96元;2017年脱贫退出的30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98.39万元,人均收入达33.03元。2018年拟定退出的39个贫困村预计集体经济总收入可达136万元,人均收入突破40元。
        一、充分利用集体“三资”,夯实集体经济发展基础。一是用活集体闲置资源,实现资源变资本。充分利用全县352个行政村的土地、山林、塘堰等闲置资源折资量化入股新型经营主体5.28亿元,用于发展集体经济,实现资源变资本。二是盘活集体沉睡资产,实现资产变收益。大力推行租赁、置换、入股等集体资产市场化运营方式,盘活79个村闲置的学校、村委会、卫生室等沉睡集体资产折资8500万元,用于发展集体经济,实现资产变收益。三是用好集体发展资金,实现资金变股本。采取入股分红、保底分红、二次返利等方式,用好集体经济发展扶持基金和“一村一品”标准化产业扶贫示范园财政投入资金1.38亿元,全部股权量化到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资金变股本。
        二、建立“三种”组织架构,促进集体经济现代经营。一是构建“一司”集体经济组织。对集体资产体量较大、区位优势明显的东河镇凤阳村、嘉川镇红旗村等4个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试点村,按照现代企业制度,采取“一村一策”的方式,建立了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二是构建集体经济股份经济合作社(联合社)。对有一定规模集体资产、基础相对较好的尚武镇寨梁村、白水镇光明村、龙凤镇锦旗村、天星乡大山村等112个村,按照政经分离原则,因村施策组建了集体经济股份经济合作社(联合社)。三是构建集体经济合作社(联合社)。对集体资产较少、地处边远的水磨乡桥板村、天星乡青峰村、国华镇山寨村等16个村,按照产权清晰要求,因地制宜组建了集体经济合作社(联合社)。
       三、创新“五种”实现路径,推动集体经济多元收益。一是资源入股,实现股权收益。在对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全面股权量化到村集体经济组织,再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入股到新型经营主体经营发展,按照同股同权的原则,实现股权收益。嘉川镇五红村集体经济组织把5亩水域资源作价入股到五红村旅游合作社,发展“藕鱼虾”立体生态种养产业,村集体去年实现股权收益1.5万元;张华镇松浪村集体经济组织把200亩耕地作价入股到松浪花开专业合作社,规模发展“翡翠李+中药材”长短结合立体种植,去年(第一年)村集体实现股权收益3万元。二是合作经营,实现协议收益。推行“集体经济组织+新型经营主体+农户(贫困户)”合作经营模式,由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新型经营主体、相关产业农户按照投资合作协议共同经营发展,并按照协议分配收益,保证持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尚武镇寨梁村集体经济组织2017年11月与青川翊瑞农产品有限公司合作租赁西河现代农业园区农业大棚100个发展羊肚菌产业,2018年村集体预计可获得收益21.9万元。三是资产租赁,实现租金收益。将集体闲置资源资产租赁给第三方经营,按照合同约定收取租金,增加集体收益。东河镇东郊村通过出租原村委会闲置用房(主要用于门面经营),每年获得租金收益12.5万元。四是自主经营,实现经营收益。由具有一定组织经营能力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或聘请新型职业农民经纪人自主经营村集体产业项目,实现经营收益。柳溪乡梨花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流转村民土地15亩,自主发展食用菌20万棒,截至目前,村集体已实现经营收益5万余元。五是招商引资,实现开发收益。充分利用村域优势资源和自然禀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有开发能力的业主在村内投资开发乡村旅游、发展特色种养业,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协议获取开发收益。白水镇光明村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引进业主发展乡村旅游,村集体每年可获得开发收益5万元。
        四、配套“五大”服务平台,强化集体经济发展服务。一是建设产业园区,强化示范服务。利用财政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在每个贫困村建设300—500亩“一村一品”标准化产业扶贫示范园,示范带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投入资金8040万元,建设“一村一品”标准化产业扶贫示范园70个,2018年将再投入4130万元,实现97个贫困村产业扶贫示范园全覆盖,确保所有贫困村集体均有增收“小金库”。二是组建产权交易平台,强化开发服务。发挥省市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的平台作用,利用深化农村土地改革的利好政策,实现集体土地交易开发增值收益。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实施集体产权在线交易20宗,集体经济组织实现开发增值收益近120万元。三是依托科技在线,强化技术服务。利用县乡村三级科技在线服务平台,强化对集体经济产业发展的科技服务,实现科技增效。截至目前,共建成科技在线村级服务驿站216个,集聚省市县各类专家500余名,为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产业提供在线服务5200余次,促进村集体收入增长25%以上。四是撬动金融投入,强化金融服务。通过财政建立分险基金、承担担保费用、贴息等手段,撬动政担银企户、扶贫再贷款、产业精准扶贫贷款等金融投入,扶持集体经济发展,着力解决集体经济发展投入不足的问题。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撬动1.32亿元金融资金扶持集体经济发展。五是搭建电商平台,强化营销服务。通过搭建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平台,依靠“互联网+”,改进营销手段,畅通营销渠道,着力解决集体产业发展销售难的问题。截至目前,全县共在贫困村、中心村、产业示范基地等建设电商服务站点260个,把村集体优质特色农副产品和旅游产品远销全国各地,提高集体经济组织收益20%以上。
        五、构建“五大”保障机制,增强集体经济发展实效。一是党建引领机制。通过选优配强村集体党组织班子,加强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组织领导,重点把好产业发展方向关、利益分配管控关、生产经营监督关,跟进搞好人才培养集聚、经营发展能力提升、党员示范作用发挥等保障服务工作,确保集体经济健康稳步有序发展。截至目前,全县进一步充实调整了20个村级领导班子,整治了软散基层党组织10个,有力提升了村级党组织引领集体经济发展能力。二是多元投入机制。积极拓宽投入来源,综合运用整合财政投入、撬动金融投入、吸纳社会投入、引导群众自主投入等方式,多元强化集体经济发展投入保障。截至目前,全县共配套集体经济发展专项扶持基金1592万元、“一村一品”标准化产业扶贫示范园建设资金1.22亿元,撬动金融投入1.32亿元,吸纳社会投入8900万元,引导群众自主投入3200万元。三是监管激励机制。组建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监管机构,将监督管理方式及内容纳入村集体经济组织章程,建立健全村社“三资”台账,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制度,推行集体经济民主决策机制和审计制度,充分发挥“三资”监管平台和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促进集体经济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同时,按照当年集体经济经营性纯收入(税后利润)新增部分的一定比例提取奖励资金,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共同讨论制定具体奖励办法,对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进行奖励,调动其不断提高发展集体经济实效的积极性。四是风险防范机制。进一步强化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风险防范意识,按照“选准产业避风险、多元经营降风险、适度经营防风险、构建机制控风险”的原则,科学确定发展思路,切实选准产业项目,建立健全监测监控、风险预警、风险提示和及时处置等制度,确保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发展安全。五是利益分配机制。本着贫困户优先、兼顾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原则,切实形成了“3:3:4”“3:7”两种利益分配机制,即贫困户脱贫前,将集体经济收益的30%分配给村集体积累公益金和公积金,30%分配给贫困户,40%分配给非贫困户;贫困户脱贫后,将集体经济收益的30%分配给村集体积累公益金和公积金,70%分配给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经济热点
四川换季消费拉动春日经济[详细]
经济热点
李国华:发展柠檬标准化产业园 带领周边群众共同致富[详细]
县域发布
“快马”资中再“加鞭”[详细]
学会动态
学会党支部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详细]
特色新镇
城镇化样本:民资投入4个多亿至今收益很少[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