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同步抓搬迁 脱贫致富促振兴
时间:2018-07-17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苍溪县人民政府
近年来,苍溪县始终将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当头炮”,统筹结合,纵深推进。截至目前,全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全域覆盖39个乡镇683个村,规划建设集中安置区(点)369个,计划搬迁安置3.33万户11.18万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6144户22327人,开工率100%,入住率86%。
一、坚持干部和群众同步发力抓搬迁。一是领导带头用心用力。聚集“四年任务三年完成”目标,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纳入县委县政府每年“十件大事”之一强力推动。书记、县长充分发挥头雁作用,每月召开一次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亲自研究,亲自推动。分管领导具体跟进,每周召开一次分指挥部调度会议,找短板、补不足。联挂县领导积极配合,常态督办,盯对落实。二是干部联动齐心协力。坚持“头碰头、手握手、脚挨脚”,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乡镇之间、乡镇与村组之间紧密配合,协同作战。创新“一村一专班”,抽调一名乡镇副职,2~3名能力强、业务精的工作人员组成驻村工作专班,落实包建材协调、包开工建设、包装修入住、包后续脱贫措施“四包”负责制,定点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三是群众参与凝心聚力。每个搬迁村推选5名“五老人员”组成建房业主委员会,通过“串门工作法”“以亲带亲”等方式,强化搬迁政策宣传,参与建房监管和矛盾纠纷调解,让群众给群众做工作,真正实现“要我搬迁”向“我要搬迁”转变。今年实施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将于7月30日前主体全面完工,9月30日前全面入住。
二、坚持安居和脱贫同步推进抓搬迁。一是“易地扶贫搬迁+增减挂钩+危房改造”促安居。坚持因地制宜、宜聚则聚、宜散则散原则,将易地扶贫搬迁与土地增减挂钩、危房改造等项目有机结合,全面规划引领住房建设,做到设计、户型、风貌“三统一”,让有意愿的搬迁户圆了“安居梦”。目前,累计建成集中聚居点165个、安置易地扶贫搬迁户966户3091人,分散安置易地扶贫搬迁户2790户10655人。二是“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就业扶贫”促业兴。坚持“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将易地扶贫搬迁与红心猕猴桃、中药材、健康养殖产业同步规划发展,推进产业就业发展,实现搬迁贫困户都有后续增收产业或到园区就近就业。目前,累计建成特色产业园区83个、经济庭院1.3万个,提供公益性岗位500多个,搬迁贫困户人均年增收可达3500元以上。赢来全国产业扶贫片区现场观摩会在苍溪县召开。三是“易地扶贫搬迁+乡村振兴+生态宜居”促村美。坚持“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按照“田园化、景观化、生态化”要求,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公共服务功能,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努力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助推乡村振兴。目前,累计回引6000余人返乡创业,硬化村组道路741.5公里、修建渠系62.6千米、整治山坪塘247口,配套建设文化室、卫生室及其他公共服务设施136个,建成白鹤东风渔家小镇等特色小镇10个。四是“易地扶贫搬迁+文旅融合+乡风文明”促人和。坚持“林水相依、人村相宜、农旅相融、连片发展”,在聚居点建设中融入红色文化、孝道文化、农耕文化等内容,打造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新村。同时,推广“一会六员”乡村治理制度,开展“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和移风易俗行动,引导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目前,累计建成龙王清水河畔等文旅融合安置点23个,打造乡村旅游景点89个,创建省级“四好”村53个。
三、坚持收益和风险同步破解抓搬迁。一是整合资源变资产。鼓励易地扶贫搬迁村将集体土地或林地资源,采取存量折股、增量配股、土地入股等方式,投资入股到各类经营主体,推进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同时,开展“两权”抵押贷款试点,破解融资难题。白鹤乡东风村成立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公司,与志成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共建水产养殖基地200亩,受益农户25户80人,其中贫困户6户17人。二是推进资金变股金。鼓励易地扶贫搬迁村在不改变资金用途的前提下,将财政下拨到贫困村的发展类资金或农户持有的闲散资金,量化为村集体或农民持有的股金,对贫困户设置扶贫优先股,由新型经营主体年终按股分红。永宁镇兰池村探索财政支农资金股权量化改革,分别按1:2:7的比例折股分配给村、组和农户,带动搬迁贫困户年均分红1500元以上。三是引导农民变股民。鼓励易地扶贫搬迁户通过土地流转入股、资源折价入股等方式,投资入股各类经营主体,形成利益联结,取得股权收益。五龙镇三会村创新“四保三分红”(保土地租金,保农户就近务工,保贫困户零投入创业,保产品订单收购;销售利润二次返利分红,贫困户到户扶持资金入股企业经营保底分红,果品保鲜存储增值分红)利益联结机制,带动30余户贫困户年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四、坚持质量和速度同步提升抓搬迁。一是国有企业统建统拆。明确项目由县国投、城投、土投3家国有企业统一实施,每年可实现产值11亿元,上缴税费6000余万元。坚持建新必须拆旧、拆旧必须复垦,目前,复垦土地2248亩、拆旧复垦率达100%。县以工代赈办统一政策规范,强化监管,严守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精准红线、建筑面积红线、群众投入红线,对违规建设的,一律强制整改,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二是项目建材统价统供。组建脱贫攻坚页岩砖和砂石市场监管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页岩砖最高出厂价、统一计量方法、统一核定运输价格,明确砂石资源由县土投公司统一开发管理,实行24小时动态监管,有效杜绝哄抬物价、漫天要价等行为,确保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材需求供应。三是项目资金统筹统管。将涉农项目资金、中央预算内资金、专项建设基金和政策性银行贷款等拼盘整合,有效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目前,整合资金4.5亿元用于易地扶贫搬迁,腾退易地扶贫搬迁复垦面积2200余亩,通过增减挂钩流转节余指标1148亩,实现收益3.3亿元。成立项目资金监管组,全程跟踪审计、竣工结算审计,实现“阳光搬迁”。四是项目进度统督统查。将易地扶贫搬迁纳入目标绩效和脱贫攻坚的重要考核指标,层层签订年度目标责任书。组建“1支督导总组+39个乡镇督导分组”,建立任务、责任、时限清单,坚持一周一通报、一月一督查。严格执行《苍溪县打好脱贫攻坚八条铁规》,对连续2周排位后三位的由分管县领导实行约谈,累计约谈乡镇党政负责人16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