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资讯
时政要闻
学会动态
经济热点
县域发布
城镇发展
威远 “321”金融创新助力扶贫

时间:2017-09-12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威远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威远县按照国务院扶贫办和省、市的总体部署及要求,总结运用互助资金、金融创新、产业扶贫等工作经验,构建起评级授信、风险防范和风险补偿金等一套严密的工作体系。运用支农再贷款撬动产业扶贫,强力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工作,促进贫困户融入产业发展大环境。截至今年8月,已全面完成贫困户的评级授信,授信总额1.81亿元;发放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9.54亿元,带动发展农户5609户,实现扶贫信贷资金由过去的粗放“漫灌”变为现在的精准“滴灌”。
      一、降低三大成本,筑牢脱贫“防线”
      在不折不扣做实扶贫小额信贷“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威远县结合实际,在工作推进机制上推出“自选动作”,通过优化授信、降息、服务三项基础,畅通贫困户贷款渠道,让贫困户能方便、高效、快捷地获得扶贫小额贷款。
      一是坚持最优利率,减轻贷款压力。为减少贫困户发展融资成本,坚持贫困户小额贷款一律使用支农再贷款,不分贷款时间长短,贷款利率执行年利率5%,低于全省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平均利率0.31个百分点。贷款期限,不用简单的半年或一年来界定,而是根据正常生产经营周期灵活确定。支付利息方式适合贫困户支付能力,灵活选择支付方式,缓解贫困户贷款的压力,对生产经营小额信用贷款实行贴息,贴息利率5%,在诚信基础上按照先还款、后贴息的方式,1年期内的偿还后给予一次性全额贴息,超过1年期的采用分期贴息,财政筹措资金,通过一卡通(折)账号直接补贴到户。截止2017年8月,发放贫困户小额信用贷款3515 万元,累计支持贫困人口6793人,政府贴息的贷款622.02 万元,累计将惠及贫困户789人。
      二是优化评级授信,降低贷款门槛。按照便于理解、简单可行、易于操作的思路,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农户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将贫困户评级指标简化为4大项,其中诚信度评价50分、家庭劳动力占比20分、家庭劳动技能20分、上年度人均纯收入10分。根据信用等级测评情况,对贫困户评定为五星、四星、三星、二星级,经评级授信的贫困户,按照规划发展产业项目在农商银行申请1-5万元不等的贷款,贫困户无需提供担保和抵押,就可在授信额度内向农商银行申请贷款。目前,全县316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评级授信工作全面完成,评级率达100%,有效授信建档立卡贫困户1.19万户,授信额度1.81亿元,有效授信率达100%。
      三是提升金融服务,减少贷款时间。根据农户需求适时调整贷款方式,由“村风控小组”和银行工作人员,收集贫困户的第一资料,进行统一核定,建立前台部室下乡工作机制,固定各前台部室挂村下乡时间,每周到村服务,形成“村周银行”和“流动银行”,对统一核定的贫困户需要贷款时,只需经过申请→初审→承贷银行审批→签订贷款合同四个环节,金融服务联络员在收到贫困户贷款申请2日内,结合评级授信等级把初审意见上报承贷银行,承贷银行需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并放款,保证贫困户在5日内拿到贷款。
      二、补齐两大短板,拓宽脱贫“路子”
      充分发挥资金、科技、产品等综合优势,重点支持贫困地区的主导产业、重点企业和金融基础设施等,打造产业优势,推动经济发展,从根本上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一是支持现代农业发展,补产业短板。以“一村一品”作为扶持重点,发挥农村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作用,带动贫困户融入产业带,鼓励贫困户将小额信贷资金用于扶贫特色产业发展,支持优势产业发展较为成熟、组织化程度较高的镇西、新店等镇的贫困村,按照统一种苗、统一标准、统一病防、统一技术、统一回收的方式,由银行使用支农再贷款或降低贷款利率支持公司,公司与贫困户签订保底收购合同,确保贫困户产品销路,保证根本利益,从而实现增收致富。加大对金四方果业、久润泰、威宝食品等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扶持力度,通过信贷杠杆,帮助企业走出威远、走出国门,把地方产业特色变成经济发展优势。截至目前,为全县58户(家)规模以上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发放贷款 87007万元,带动1580户贫困户脱贫。成功培育黄老五、金四方等一大批名牌产品,形成产业带动脱贫致富的良好局面。
      二是支持惠民项目建设,补金融短板。通过大力推广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积极布放POS机、EPOS电话支付终端台等现代支付设备,拓展农村支付结算渠道,设立助农取款服务点365个,有效延伸农商银行8小时以外的金融服务,积极满足农村地区在现金存取、汇款转账、借款还款等方面金融服务需求。依托现有的“蜀信e·惠生活”O2O平台,加强与农产品交易市场、电商超市的跨界合作,着力推动农商行线上线下服务融入农民生产生活,带动农副产品“走出去”,让更多贫困农户搭上“互联网+扶贫”的快车。
      三、规避一大风险,凸显脱贫“成效”
      由政府搭台,主动担当,构建多位有效的风险防控体系,实现贫困户贷款风险管控前移。
      一是分级设立风险基金。以县为单位,首期出资100万元设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基金”,并专户储存,为全县扶贫小额信贷提供政府担保,各银行按1:10的比例投放扶贫小额贷款,每半年按辖区内贫困户扶贫小额信贷余额进行差额补足风险基金。
      二是成立村级扶贫小额信贷风险管控小组。采用民主选举的方式,在本辖区内选择3-5名村干部、致富带头人、德高望重的老同志作为成员,同时吸纳银行信贷人员和金融联络员作为辅助人员,履行一定的评级授信、放贷初审、风险防控、贷款催收和呆账风险补偿核算等责任。
       三明确风险分担比例。贷款贫困户因不可抗力等因素导致全额或部分无法偿还贷款的,按未偿还额度的70%由风险基金承担,余下30%由承贷银行分担风险的方式,降低贫困户的贷款风险。同时,大力推行农业政策性担保,由政府出资支持开展扶贫小额信贷保险,尽力提高风险保障水平。

经济热点
四川换季消费拉动春日经济[详细]
经济热点
李国华:发展柠檬标准化产业园 带领周边群众共同致富[详细]
县域发布
“快马”资中再“加鞭”[详细]
学会动态
学会党支部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详细]
特色新镇
城镇化样本:民资投入4个多亿至今收益很少[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