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中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资中县地处四川中部,幅员面积1734平方公里,辖33个镇,总人口132万,是全省70个丘陵大县、20个百万人口大县、首批27个扩权强县之一。有省定贫困村102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3726人,是全省四大片区之外贫困村数量超过100个的4个县之一,贫困村、贫困户超过内江市三分之一,主要呈现面宽量大、劳动力少、文化程度低、病患残疾多、基础条件差等特点,属典型的插花式贫困,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
近年来,资中县坚持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头等大事”,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抓亲管、科学决策,乡镇、部门履职尽责、勇于担当,扶贫干部殚精竭虑、昼夜兼程,突出政策兜底、医疗救助、住房条件改善等工作重点,压实责任、落实政策、扎实推进,努力探索走出一条解决丘陵地区插花式贫困的新路子。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资中县针对“插花式”贫困特点,狠下“绣花”功夫,通过“一村一图、一档一卡、一户一码”等“六个一”的方式,实现了“墙上卷上、纸上心上、手上网上”立体式、精细化痕迹管理,有力地夯实了基础性工作。
一、“一村一图”,墙上卷上立体式精细化管理
统一制作县、镇、村三级脱贫攻坚作战五张图模版,县上镇上村上三级同时将帮扶具体规划及措施等写进档案卷宗、挂图上墙。
一是贫困现状图。分镇、分村、分社、分户展示贫困基本情况、贫困户分布情况、“五个一”驻村帮扶情况、责任落实情况,做到家底清、情况明。
二是致贫原因图。逐村逐户分析贫困户因病、因残等致贫主要原因和第二致贫原因,精准掌握“病因”,便于因病施策。
三是分类措施图。逐村逐户列出产业就业扶持措施、医保低保兜底人数、住房教育保障情况等具体措施,明确数量、金额等,精准帮扶举措。
四是产业发展图。详细制定贫困村,贫困户“一村一品、庭园经济”等产业就业发展规划,“村级公司”等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明确帮扶方式。
五是作战攻坚图。列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幸福美丽新村、小农水等项目措施,重点突出危房改造目标任务、倒排工期、责任人、完成时限等,明确攻坚目标。
二、“一卡一档”,纸上心上立体式精细化管理
创新制作一套脱贫档案、两张明白卡(条),将帮扶过程、帮扶成效记录在纸上,群众满意度留在心上、说在口上。
一是创新贫困户精准明白卡。为每户贫困户制作精准明白卡悬挂上墙,展示贫困户户主照片、人口、致贫原因、具体帮扶脱贫措施,让帮扶人员明白怎么帮;列出市县帮扶领导、帮扶部门、第一书记、帮扶责任人、驻村工作组、驻村农技员,让贫困户明白谁在帮。
二是创新贫困户精准明白档案。为每户脱贫户制作了精准脱贫档案,内容包括贫困户基本情况信息、减贫情况、帮扶措施及成效、家庭及家庭成员收支明细、市县等联系帮扶部门帮扶备忘录等,详细记录帮扶措施、享受政策、帮扶过程、脱贫成效精准、收支明细等信息。以台账、备忘录等方式,精确计算贫困户收支情况,经村民小组长、村支部书记、第一书记、镇长、镇党委书记、分管领导、帮扶责任人、贫困户户主等“八个方面”同时签字确认,将帮扶收入精准算帐、帮扶对象认帐。
三是创新贫困村集体经济档案。为每个贫困村建立“村集体资产统计、财政补助收入统计、经营收入统计”三本台账。其中,村集体资产统计详细记录集体资产情况;财政补助收入统计全面展现贫困村退出投入情况,与精准档案互为补充;经营收入统计展示盘活“资产型、资源型、资金型”村集体资源的情况,以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一些有益探索。
三、“一户一码”,手上网上立体式精细化管理
搭建二维码信息管理平台,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成二维码,帮扶情况随手记录、网上查看,贫困户农副产品网上推广、销售。
一是扫码查看基本信息。与“六有平台”“精准档案”相结合,扫码查看贫困户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家庭收入、帮扶成效、需求需要、保障措施、政策宣传等内容,让二维码成为脱贫攻坚“明白码”。
二是扫码记录帮扶情况。与“五个一”驻村帮扶相结合,帮扶人员进村入户帮扶时扫描二维码,在页面上留下帮扶痕迹,并详实记录帮扶措施,撰写帮扶网络日志,上传帮扶工作开展的影像资料,系统即时上传到云端,记录在二维码管理平台上,实现全程痕迹化管理,破解“五个一”驻村帮扶不实、不深入的难题。监督部门随时扫码,查看帮扶落实情况,破解“五个一”驻村帮扶监管难问题,让二维码成为驻村帮扶“监督码”。
三是扫码销售农副产品。与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相结合,探索在电商平台开辟“电商脱贫”专有频道,帮助有条件的贫困户通过微商、微店销售土鸡、土鸭、果蔬等2—3种土特农副产品,由电商网点、党员骨干、大学生村官免费提供物流服务和金融支持,并鼓励广大党员干部分享、推广、购买贫困户产品,让二维码成为长效增收的“电商码”。同时,贫困户基本信息、帮扶单位与电商产品相互印证,确解农产品质量担保和产地溯源难题。在销售推广中强调“购真正的乡村土货、帮真正贫困的人”这一理念,强化产品正宗、行为公益两大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