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资讯
时政要闻
学会动态
经济热点
县域发布
城镇发展
实施“四驱带动”战略 夯实县域经济发展基础

时间:2017-08-09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近年来,剑阁县牢牢把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主基调,围绕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奋力做强工业、做优农业、做深旅游、做大城镇,经济总量再创新高,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发展后劲持续增强,人民生活持续改善。201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98.3亿元,增长8.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75.08亿元,增长14.2%;地方公共财政收入4.26亿元,同口径增长4.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5亿元,增长11.5%;全县农民人均年现金收入9717元,增长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25789元,增长9.1%。
      竭尽全力强工业、建园区,释放转型升级新动能。坚持“工业强县”发展战略,以省级经济开发区为契机,着力构建“一区五园多点”集聚集群发展新格局,不断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工业园区内企业入驻的承载力和可行性。即以县经济开发区为总揽,加快建设剑门工业园区和普安工业园区,着力在剑门工业园区打造新型工业品制造基地、在普安工业园区打造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在军民融合产业园打造民爆产品基地、在江口食品饮料园区和白龙、元山等地打造原浆酒生产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基地。坚持市场导向,遵循产业发展规律,改造提升传统特色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明确支柱产业,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和食品加工两大主导产业,配套发展电子机械、农副产品加工、生物医药等产业,重点建设剑门和普安工业园区。至2016年底,全县入园企业8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5家,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93.26亿元,增长5.09%。县经开区先后创建成为全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省级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四川剑阁兴能新材料有限公司纳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体系。全县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建筑建材、机械电子、医药化工、新能源和纺织服装六大新型产业基本形成,县域经济基础得到有效巩固。


兴能新材公司 

                       

新纪元电动总成公司

      不遗余力促三农、夯基础,推动农业特色发展。围绕农产品持续增产、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一体、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养殖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健康稳定发展。以巨星集团、铁骑力士为龙头,广泛开展寄养模式,促进生猪养殖提质扩面;以白龙蜀道元牛为龙头,肉牛羊良繁体系加快建设,力争建成全省较大规模的良种母牛繁殖场。以江苏吴氏铁皮石斛为龙头,大力发展铁皮石斛、芍药等中药材产业。突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科技支撑和示范带动。进一步加强与中农大、川农大、省畜科院等单位合作,开展有机农业、剑门关土鸡品种选育等深度合作,打造剑门关土鸡、剑门豆腐、东宝大米等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牌。实施精品园区工程。按照“一年建点、二年扩面、三年建园、五年为带”的思路,将现代农业园区作为“兴业、家富、人和、村美”的实践基地,以抄手、五指、姚家、剑江等现代有机农业园区为重点,建设宜业、宜旅、宜居的五大现代农业园区,同步催生康养、旅游等农业新业态。深入实施“三园联动”建设,五指现代农业园区已建成3000亩,种植有机蔬菜品种达30多个;剑江现代农业园区面积达80982亩,已栽植特色果树4760亩、养殖生猪及剑门关土鸡729900头(只)、户办小庭院94912个。剑门关桂花村农旅融合、五指现代农业园区、白龙蜀道元牛、城北中医药产业园作为省市会议参观点。创品牌,显特色。充分发挥绿色生态特色优势,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集中打造“剑门关土鸡”、“剑门火腿”、“凉山牛肉”、“东宝大米”、“富硒海椒”、“剑门豆腐”、“五指山有机蔬菜”等具有地域特色的区域品牌。

                                                              牡丹芍药园
      坚持不懈抓重点、促增长,创新推动现代服务业持续发展。以剑门蜀道为主线,以剑门关国家5A级景区为龙头,以大县城为依托,以剑门关华侨城、通用航空产业园、自驾车度假营地等生态康养旅游项目为支撑,构建“一极(依托剑门关国家5A级旅游景区构建北部地区旅游综合发展极)、三带(剑门蜀道文化景观带、嘉陵江水域景观带、下普金山村景观带)、三区(依托亭子湖构建东部原乡休闲度假功能区、依托升钟湖和西河流域构建南部山地运动休闲度假功能区、依托下普金环线有机农业园区构建西部康养休闲度假功能区)”的全域旅游格局。重点规划了以剑门关景区为核心,总面积50平方公里的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其中,在新县城大仓坝规划了6平方公里的剑门关文化旅游产业园,着力打造游客集散和服务中心、旅游购物和蜀道三国文化展示中心、实景演艺和温泉度假中心,使景区与城区互动发展,并以创建全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县为抓手,大力开展剑门蜀道自然遗产申遗、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等工作。剑门关蜀道三国文化旅游月成功举办,剑门关、翠云廊景区深度开发加快推进,鹤鸣山文化公园建成3A级景区,以化林村、高峰村、五指山村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开发有序推进。目前,剑州大道、剑门关文化旅游产业园主干道南延线已建成通车,西成高铁剑门关站前广场已建成,剑门关国际五星级酒店已投入运营,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广元机场为主的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形成。2016年,全县接待游客662.2万人次,同比增长19.8%;门票收入1.2亿元,同比增长20%;全县旅游综合收入72.02亿元,同比增长42%,有力地推动景区与城镇互动发展。


                                               全域旅游片区重点项目分布图


      全力以赴拓空间、提内涵,增强城镇综合承载力。着力“一城两翼,八镇多点”新型城镇化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大县城发展战略实施。启动以剑州大道为轴线,统筹推进剑门关、翠云廊景区为核心,覆盖普安、城北、汉阳、剑门关、下寺及上寺“五镇一乡”大县城规划及建设,进一步拉大城市骨架,拓展城市空间。同时按照“强中心、壮大支点、夯实基础、完善补充、互动共进”的城镇体系发展思路,以“县域中心镇为躯干、一般建制镇为支点、乡镇集镇为基础、新农村为补充”的途径来做大中心集镇,努力形成功能互补的产业集聚带、布局合理的城镇带及“两化”互动、城乡统筹的示范带。“十三五”末城镇化率达到%以上,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7平方公里以上,城市常住人口达到20万人。近年来,剑门新区作为县城新区、“两化互动”示范区,当初提出的“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五年再造一座新城”的发展目标已基本实现,目前,正在实施下寺村高铁片区市政项目、沙溪坝旧城棚户区改造、广下快速通道剑阁县城区段、县城白温泉至天赐温泉环山道路改建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乡镇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得到提升,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步伐加快,乡村土坯房和D级危旧房改造有序有力有效推进,城乡人居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深入推进,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住环境和质量不断提升。
           
剑阁县发展和改革局(供稿)

经济热点
四川换季消费拉动春日经济[详细]
经济热点
李国华:发展柠檬标准化产业园 带领周边群众共同致富[详细]
县域发布
“快马”资中再“加鞭”[详细]
学会动态
学会党支部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详细]
特色新镇
城镇化样本:民资投入4个多亿至今收益很少[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