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源县发改局 黄康
汉源县位于雅安市西南部,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幅员面积2382平方公里,总人口33万。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汉源县立足自身禀赋,紧紧围绕“大美汉源,区域中心”的发展定位,牢固树立“全域景区,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按照“农业景观化、景观生态化、生态效益化”的发展思路,“重”规划,“强”基础,“种”风景,“育”景点,积极探索农业和旅游深度融合,努力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有效撬动了乡村旅游发展,促进了农业增效,助推了脱贫攻坚,带动了农民增收,取得了明显成效,被命名为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县。
一、立足资源禀赋“重”规划
汉源是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县,四川省蔬菜十强县、水果二十强县,甜樱桃、红富士苹果、黄果柑、金花梨等生态水果四季不断,各类有机蔬菜和汉源花椒、核桃等干果畅销全国。全县有20万亩梨树和集中成片桃树近万亩,素有“中国花椒之乡” “中国甜樱桃之乡” “西部花果第一县”的美誉。有保存完好的清溪、宜东、九襄三大古镇,南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古盐道三条古道,以九襄为核心的“花海果乡”乡村旅游带,大渡河峡谷国家级地质公园,西南最大的84平方公里的汉源湖,独具特色的旅游土特产品,得天独厚的阳光资源。
汉源县立足资源禀赋,找准市场定位,明确发展方向,高起点、高标准规划旅游发展,坚持走农旅融合之路,先后编制完成了《汉源县旅游发展规划》《汉源县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规划》《汉源县花海果乡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汉源县轿顶山景区规划》《雅安市大渡河阳光休闲度假旅游带总体规划和重要区域修建性详细规划》《汉源县花海果乡百里花果长廊精品旅游线路策划》《清溪古城保护和旅游开发总体规划和主要区域修建性详细规划》、《金钟山旅游区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及大田、双溪、片马等乡镇旅游特色村的新农村建设等规划,为推动农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和科学依据。
二、整合项目资金“强”基础
汉源县坚持整合资源、效益优先原则,按照“项目整合、资金打捆、攻坚破难、打造精品”的要求,整合农业、林业、水务、文化、旅游、城建等部门的项目资金,建设“山、水、田、林、路、景”等生态农业文化旅游景观,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集中打造农旅融合发展示范点。
一是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和新村聚集点建设,以乡村旅游自驾游环线建设为重点,规划建设九襄至双溪产业环线、大渡河左岸产业环线、建黎至西溪产业环线、大渡河右岸产业环线等4条产业旅游环线,打造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带,着力培育旅游新业态。
二是每年设立旅游发展资金1000万元,将乡村旅游、新农村建设和旅游基础设施完善有机结合,建设农业主体公园、丝茶古道、历史古镇,对九襄、大田、双溪和前域等乡镇的景区进行重点打造,新建步行游道,修建文化广场、停车场、厕所、旅游标识导视牌等旅游基础设施,做优做靓点、线、面、片,做大做强汉源“花果经济”为引领的乡村旅游品牌,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服务。
三是突出“一村一品”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培育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将特色农业产业基地与休闲观光农业、民宿特色村、美丽乡村精品村培育相融合,形成“采摘果蔬、品尝农家菜、体验农家活、住在农家屋、欣赏农家景”的乡村旅游产品,吸引众多游客。
三、做好特色文章“种”风景
汉源县坚持“农业景观化、景观生态化、生态效益化”的原则,每年设立5000万元的农业产业发展基金,制定出台了《汉源县特色农业发展扶持办法》。结合“绿满汉源”行动,连续3年实施产业发展大会战,形成了10个万亩以上规模的优势产业,其中,金花梨栽种面积6.5万亩,红富士苹果栽种面积5.89万亩,大樱桃栽种面积4.36万亩,黄果柑栽种2.75万亩,伏季水果栽种面积6.44万亩,早春蔬菜栽种面积5万亩,秋延蔬菜栽种面积2.03万亩,高山蔬菜栽种面积6.5万亩,核桃栽种面积11.83万亩,花椒栽种面积11.51万亩。各类产业基本做到应种尽种、连片发展,实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华丽转变,形成了“山上戴帽子,山腰找票子,山脚填肚子” 立体农业发展格局。
同时,坚持以花果为媒,以节促旅,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推荐和旅游促销,连续6年举办了阳光汉源赏花旅游文化月活动,持续举办梨花节、桃花节、品果节、蟠桃会、枇杷节、中国龙舟赛、全国技巧大赛、四川省青少年田径运动会、环湖自行车赛、滑翔伞表演等会节和赛事,借助中央电视台、四川卫视、腾讯大成网等多家新闻媒体,展示汉源丰富多彩的花果景观、雄奇秀美的自然风光、古朴厚重的历史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借助旅交会、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和高速公路大型广告,及时更新发布汉源景区、特产、美食等旅游信息,大力宣传汉源“四季旅游” “花海果乡” “成都后海” “阳光汉源”等旅游名片。
四、农旅深度融合“育”景点
汉源县坚定不移实施旅游三产开发战略,推进农旅深度融合,形成了“产业围绕旅游调结构、交通围绕旅游保畅通、招商围绕旅游引项目、文化围绕旅游赋内涵、宣传围绕旅游造声势、全县围绕旅游聚合力”的良好氛围,培育和打造特色旅游景点。集合梨花山坞、桃花源、清溪文庙、鹤舞田园、锦绣田园以及果蔬长廊各节点景观,成功创建花海果乡4A级、体育公园2 A级旅游景区,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四川100个最美拍摄点” “四川十大最美花卉观赏点”。
按照“一村一主题、一村一特色”的思路,因村施策规划建设新村,汉源县创建为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县和四川省乡村旅游强县,双溪乡创建为四川省特色乡镇,九襄镇三强村创建为四川省精品村寨。九襄、双溪、清溪、大田创建成省级乡村旅游示范乡(镇),申沟村、新堰村、前域社区等8个村成功创建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三强村等4个村创建为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双溪乡申沟村成功创建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和四川省特色乡镇。清溪镇同心村创建为四川省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汉源华新苑度假村成功创建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户”、“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有8名农家乐业主和村支部书记获得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称号。同时,制定出台《汉源县旅游产业扶持办法(试行)》,成立同心村仙人洞、堰坪村、双溪乡木楠村、古路天梯等4个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指导开办华新苑度假村等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20家,普通农家乐和乡村酒店、民宿等200余家。创建了星级酒店2家,旅行社(分社、服务点)10家。
目前,汉源县已建成花海果乡4A级旅游景区1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乡5个、示范村8个,市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村15个。创建 “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户”及 “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1家;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8名。全县共有宾馆酒店、农家乐接待能力达12000人。2016年,吸引游客42.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5亿元,其中,乡村旅游综合收入15亿元,农旅融合助农脱贫致富效果凸显。
下一步,汉源将围绕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家园,推进生态农业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战略目标,按照“连点成线、连线成片、连片成面”的要求,创建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县,启动百里花果长廊产业经济带建设,高标准举办“阳光汉源花卉节”,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快推动景区点的打造升级,深度探索农业产业与乡村旅游结合模式,充分发挥优势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依托花果产业打造田园景观系统,加快农产品转化为旅游地商品,构建以水果、干果等为特色的农耕文化精品旅游线路,不断提高汉源旅游的对外吸引力,助推脱贫攻坚,助农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