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资讯
时政要闻
学会动态
经济热点
县域发布
城镇发展
茶叶撬起名山县域经济发展

时间:2017-06-15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雅安市名山区茶旅融合发展新模式
              □名山区发改局 蒋仕辉
       雅安市名山区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东邻成都110公里,西距雅安市区14公里,幅员面积614平方公里,辖9镇11乡,192个行政村,总人口28.06万,农业人口19.4万,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农业县,以盛产“蒙顶山茶”闻名于世,最大的产业是茶业,拥有茶园面积35.2万亩,90%以上的农户种茶,75%以上的人口从事与茶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近年来,名山区致力于茶业转型升级,积极探索茶旅融合发展,以“茶”为主题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迅猛发展,成为全国最美乡村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全国唯一的国家茶叶公园、中国茶文化之乡,以“中国至美茶园绿道”为代表的“中国南丝绸之路·蒙顶山茶乡风情游”被评为中国十佳茶旅路线,推动茶旅融合发展已成为名山区实现跨越发展和致富奔康的主要路径。
一、确立了“1+6+N”空间布局
      为深化茶业转型升级、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做响“茶”文化、做大“茶”市场、做优“茶”品牌,名山区委、区政府全面把握名山区自身的生态、区位、产业特点,坚持“生态、绿色、健康”的发展理念,确立了“以茶业为引擎、旅游和康养双轮驱动、工业为持续动力”的产业发展定位,完善了“以茶为本、文化为魂、茶旅融合、生态康养、全域旅游”的茶旅融合发展思路,制定了蒙顶山茶产业转型升级中长期发展总体规划和茶旅融合、基地、品牌、企业4个专项规划以及《关于加快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等支持政策,优化形成了“1+6+N”空间布局(即建设1条生态茶产业文化旅游经济走廊,在走廊上分步打造科普茶乡—牛碾坪、骑游茶乡—红草坪等6个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茶乡组团,培育若干个休闲农场、茶家乐、茶庄),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辐射带动了沿线12个乡镇近15万群众广泛参与,形成了连点成线、连线成片的发展格局。
二、推动了“4个”一体化进程
     (一)景区茶区一体化。立足实现景区茶区化,在蒙顶山、清漪湖、百丈湖和幸福美丽新村等周边实施了茶园全覆盖工程,提高景区茶园覆盖率,发展优质新茶园、改造低产老茶园,打造精品观光茶景。立足实现茶业资源景区化,坚持把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与农业、农村、农民互相融合,以做优做强茶叶基地为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基础,以完善农村水、电、路、通讯、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台阶,以农耕文化、农业生产过程、农民劳动生活、农村风情风貌的挖掘保护为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亮点,全域建设四川蒙顶山国家茶叶公园,新培育农家乐、茶家乐、林家乐等产业经营主体25家,新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体化农民专合组织16家,推广了“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运营模式(即引导农户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合作社将土地委托给公司经营,公司对茶园景观、休闲设施进行统一打造),提升了茶园休闲旅游功能和游客接待能力。抓住灾后重建机遇,投资1.44亿元实施茶叶产业基地项目,完成了万古红草坪、中峰牛碾坪、双河骑龙场等组团茶叶基地建设,完善了游步道、骑游道、观光亭、节点景观等休闲观光设施,打造了中峰、万古、双河3大万亩生态观光茶园,新培植特色经果林“茶+贵”“茶+李”1万亩、特色经济作物“茶+紫薇”“茶+核桃”3000亩,“花香茶海”的独特茶园旅游景观优势成为了名山与周边地区错位发展的竞争优势。
     (二)茶旅品牌一体化。立足打造茶旅品牌,推进了蒙顶山5A级旅游景区创建和提档升级生态茶产业文化旅游经济走廊。蒙顶山5A级旅游景区创建是名山区推动茶旅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围绕“世界茶文化圣山”主题,从核心吸引物构建、旅游产业要素布置、旅游线路重组、旅游服务软硬件等方面对蒙顶山核心景区以及道路沿线进行系统规划建设,提高了景区资源品质、产品品牌形象和服务水平。中峰乡牛碾坪是生态茶产业文化旅游经济走廊重要节点,也是名山区茶旅融合发展示范点,按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和A++标准,完善了牛碾坪游客接待中心、休闲农业观光亭廊等旅游基础设施,建成了集茶园休闲观光、知识科普、采摘体验、茗茶品鉴、茶膳品尝、茶产品加工为一体的旅游综合体。2016年,牛碾坪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中峰牛碾坪综合体被认定为省级示范农业主题公园。
     (三)茶旅文化一体化。蒙顶山作为“茶文化发源地、茶文明发祥地、茶文化圣山”,为名山区奠定了先天的茶文化优势。通过灾后重建,名山区升级了世界茶文化博物馆,建好了蒙顶山茶史博物馆,以全新的面貌展示了世界茶文化、中国茶文化、蒙顶山茶文化。在生态茶产业文化旅游经济走廊上,深入挖掘以茶为重点的历史民俗文化,让茶文化元素融入到了城镇建设涉及的道路命名、绿化美化、店招店牌和服务设施中,营造了茶树遍地、茶字遍街、处处茶影的茶都氛围。精心组织以茶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在2016年相继推出了“春·采茶”、“夏·纳凉”、“秋·骑游”、“冬·喝汤”系列活动,在2017年又成功举办了第十三届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节暨首届蒙顶山禅茶大会,向省内外游客充分展示了名山的茶技茶艺文化,体现了蒙顶山茶文化的独特魅力。2017年3月,名山区获“中国茶文化之乡”称号,蒙顶山茶文化获“全国农业文化遗产”称号。
     (四)茶旅康养一体化。打造了近40公里中国至美茶园绿道,将茶马古城—万古红草坪—清漪湖—百丈湖—中峰牛碾坪一线的生态茶园、湿地湖泊、浅丘山地等自然景观和茶庄果园、民居庙宇、新村公园、文化节点等串点成线,形成了集农业观光、休闲体验、康体养生、茶旅互融于一体的一道靓丽风景路线。依托生态本底和灾后恢复重建物化成果,综合开发百丈湖、清漪湖,让游客在与水亲近中回归自然、休闲养生;推进实施蒙顶山禅茶文化体验中心暨茶马司精品文化旅游小镇项目,让游客在观蒙顶山、品蒙顶茶中体味禅茶一心,从而静心养心。
三、取得了“3大”阶段性成效
      (一)产业升级。茶产业综合实力显著提高,鲜叶总产量近19.08万吨,茶叶总产值居全国第二,茶产业发展综合实力居全国第四、四川第一。龙头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作用不断增强,36家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省级龙头企业11家)、269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省级示范专合组织7家)、218家农家乐(星级农家乐58家),带动了60%以上农户致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2%,实现了农民可持续增速。旅游业发展迅猛,全年接待游客达342.3万人次、同比增长19.8%,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5亿元、同比增长32.3%。
     (二)社会认可。农民作为茶旅融合发展最大受益者,增收结构从单一的鲜叶收入转变为茶旅融合发展带来的复合性多元化收入结构,采摘体验、餐饮住宿和茶产品销售收入占比逐年提高,抗风险能力逐渐增强。探索实践茶旅融合发展新模式得到了各级领导及有关部门(单位)充分肯定,党和国家领导人、国家部委有关领导、省委省政府领导、香港特别行政区全国人大代表团、云南、广西、贵州等省以及省内市州代表团54批次4600余人先后到名山参观考察。品牌体系建设硕果累累,12家企业35个系列产品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4家企业28个产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2家企业15个系列产品获有机茶认证,82家企业已取得国家食品质量安全QS认证,“蒙顶山茶”成为“最具发展力品牌”,品牌价值达26.66亿元,位居全国第9位、四川第1位。
     (三)后劲更足。名山区探索实践茶旅融合发展新模式得到了国家、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单位)的关心和支持,也同省市知名国有大型企业在茶旅融合发展、茶修生态康养等方面达成合作和投资意向,后续发展支撑更加有力。茶叶电子商务及仓储物流中心、蒙顶山风景区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名山区茶产业融合发展提升等8个项目获2.6亿元以上的资金支持。由市委、市政府牵线搭桥,引进川投集团注资3亿元控股四川蒙顶山茶业有限公司,重点打造蒙顶山茶5万亩特色茶旅融合发展和茶产业特色小镇。今年以来,省发展改革委、省农业厅等部门又把名山茶产业供给侧改革作为工作亮点,向CCTV和人民日报、四川广播电视台、四川日报等媒体推荐,报道名山区茶旅融合发展及推进茶叶供给侧改革取得的成效。

 

经济热点
反向旅游的泼天流量 四川县域能不能接住?[详细]
经济热点
李国华:发展柠檬标准化产业园 带领周边群众共同致富[详细]
县域发布
国有企业转型赋能千亿极核打造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详细]
学会动态
“青城论道:低碳能源共生发展”大会在成都圆满举行[详细]
特色新镇
城镇化样本:民资投入4个多亿至今收益很少[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