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资讯
时政要闻
学会动态
经济热点
县域发布
城镇发展
关注耕地隐性流失

时间:2013-01-28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基础地力降低

  发挥增产潜力受制约

  “现在的地,那是大不如前了!”山东省济阳县高槐村村民孙军华说,“过去我们这里是沙土地,特别适合种地瓜和花生,是周边出了名的地瓜窝子,长出来的地瓜又大又光溜,大的能有三四斤重,但是现在不行了,地瓜种下去,不仅长不大,还窟窟窿窿的不光滑。”

  根据对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优势区107个国家级耕地质量监测点数据分析,20多年来我国粮食主产区耕地基础地力变化情况清晰地分成了3个阶段:1987~1990年,基础地力贡献率较低,平均只有49.8%;1991~2000年,基础地力贡献率最高,平均为56.1%;2001~2011年间,较1991~2000年间降低约5个百分点。

  “基础地力贡献率,表示的是耕地地力对作物产量的贡献。”农业部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专家指导组副组长、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副所长徐明岗分析说,上个世纪80年代末耕地基础地力较低,主要是因为农民重用轻养,农田培肥改良措施不配套;之后国家重视耕地培肥改良,主要作物主产区的基础地力贡献率有所提升;随着高产作物品种的大量推广应用,上世纪90年代以来耕地地力耗竭比较严重,基础地力又有所下降。

  “目前主要作物主产区耕地的基础地力,远不能满足当前农业生产需要,耕地基础地力已经或正在成为高产量、高密度品种增产潜力发挥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徐明岗介绍说,当季不施肥的作物产量基本代表了土壤的基础地力水平。目前,欧美国家粮食产量的70%~80%靠基础地力,20%~30%靠水肥投入,而我国耕地基础地力对粮食产量的贡献率仅为50%左右。全国范围内,不施肥区作物平均产量最低,玉米、小麦和水稻不施肥情况下亩均产量分别为268.4、93.7和227.1公斤,产量变化趋势是旱地下降,水田基本稳定。

  不同的作物主产区,基础地力贡献率都存在较大差异。根据监测结果,小麦的基础地力贡献率平均为46.3%,但基础地力贡献率最高的西北小麦主产区达到了53%,最低的黄淮海小麦主产区仅为42.7%;玉米基础地力贡献率平均为44.9%,其中北方春玉米主产区最高,为47.5%,南方玉米主产区最低,仅为33.1%,二者相差了将近15个百分点;水稻的基础地力贡献率差距较小,东北地区、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水稻主产区分别为62.0%、60.2%、59.3%。“综合分析,水稻主产区的基础地力贡献率明显高于小麦和玉米。”徐明岗说。

  根据101个国家级监测点数据分析,不同土壤类型耕地基础地力贡献率不同。其中,黑土的基础地力贡献率最高,为62.1%;水稻土次之,为54.7%;潮土、褐土分别为53.9%、51.6%;红壤最低,仅为41.7%。综合分析认为,尽管近些年黑土因不合理开垦、水土流失等因素质量有所退化,但从研究结果看,黑土仍能够提供给作物较多养分和水分,对粮食产量的贡献作用较大;红壤受其养分瘠薄、结构性差、土壤酸害等因素限制,基础地力贡献率较低,严重制约了红壤区高产稳产品种潜力的发挥。

  种植方式不同,基础地力贡献率表现也不同。监测结果显示,稻—稻连作的基础地力贡献率为58.5%,分别高于稻—麦、稻—油连作13.3和17.9个百分点。“这说明水稻土能够较好地提供作物生产的养分,但对旱季作物产量的贡献却相对减弱。”根据目前不同土壤类型的基础地力状况,徐明岗建议加强红壤培肥改良,提高耕地对作物产量的贡献,同时要加强水稻土及褐土的施肥管理,维持和提高耕地基础地力。

  作物产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基础地力,一个是水肥管理,然而基础地力与水肥投入并不是“1+1=2”的关系。基础地力就像是人的先天体质,体质直接影响到水肥的消化吸收,基础地力较差的耕地更加“吃肥、吃水、吃工”,因此徐明岗一再强调,要“先提高基础地力再考虑减少大量施肥问题”。

 [1]  [2]  [3]  [4]  [5下一页
经济热点
李国华:发展柠檬标准化产业园 带领周边群众共同致富[详细]
县域发布
学会与一上止正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工作交流[详细]
学会动态
学会与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共谋县域教育大计[详细]
特色新镇
城镇化样本:民资投入4个多亿至今收益很少[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