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资讯
时政要闻
学会动态
经济热点
县域发布
城镇发展
《人民日报》刊载邓玲教授文章《大保护促进大发展》

时间:2016-08-03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是习近平同志从全局出发、从长远考虑,对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提出的重要要求,也是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在长江经济带这一特定区域的科学运用,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引领中华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的重大政策导向。
  习近平同志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从中华文明发展史的宏阔视角,揭示了长江经济带必须共抓大保护、不能再搞大开发的根本原因。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和摇篮,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千百年来,凭借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长江流域养育了无数中华儿女,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今,长江的货运量居全球内河第一,长江流域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是我国经济重心所在、活力所在。这一举世瞩目的内河经济带发展史,充分见证了“生态兴则文明兴”。然而,经历过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繁荣的长江经济带,也深受其负面影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母亲河已不堪重负,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变得十分突出。此外,长江经济带还存在发展不平衡问题,重经济发展、轻社会发育,重沿江城市繁荣、轻全流域均衡发展;长江中上游地区贫困形势严峻,脱贫致富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同样突出。
  面对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尖锐矛盾,长江经济带建设必须“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面对“绿色贫困”,要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努力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科学的生态文明价值取向,也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不能再沿用以往的长江开发模式,否则势必造成“生态衰则文明衰”的严重后果。共抓大保护,就是要发扬光大“天人合一”的智慧,兴生态促文明,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共同保护好长江;不搞大开发,就是按照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推进发展,否则,既解决不了当前的问题,又愧对祖先,更对不起子孙后代。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明确了长江经济带建设的主基调。“绿色发展”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面绿色化的过程,包括国土空间绿色化、生产方式绿色化、生活方式绿色化以及绿色产业、绿色城镇、绿色社区、绿色人生等丰富内涵。绿色发展既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理念,又是其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生态优先”即生态环境治理保护优先、生态产品生产优先、生态财富创造优先,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在绿色发展中的优先地位、“压倒性位置”,尤其要把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作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项目的优先选项,用改革创新的办法抓长江生态保护。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这一战略定位,充分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财富观。习近平同志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水青山是最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必需的基本生态产品、最宝贵的生态财富、最重要的生产力。“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定位的长江经济带“大保护”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更有质量和效益的绿色发展。“大保护”不仅可以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还可以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黄金水道产生黄金效益。从这个意义上讲,大保护本身就是大发展。
(文章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经济热点
四川换季消费拉动春日经济[详细]
经济热点
李国华:发展柠檬标准化产业园 带领周边群众共同致富[详细]
县域发布
“快马”资中再“加鞭”[详细]
特色新镇
城镇化样本:民资投入4个多亿至今收益很少[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