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潘兴扬 周淼葭
“凤翔新民小区,这个原不是震后新村聚居点的本名。”
四川省天全县始阳镇凤翔新民小区党支部书记彭强解释道:“自古以来,始阳镇的凤凰文化就十分浓厚。这里背靠着丹凤山,又有凤凰嘴;兴建之初叫新民新村。后来,为了给这个震后重建的新村美好的寄望,更名成了凤翔新民小区,寓意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心帮助下,通过灾后重建,实现凤凰涅槃,新民重生。”
灾后统规,千余村民变居民
318国道上,进出藏区的大卡车和车轮飞转的骑行一族往来密集。不远处坐落的,便是天全县始阳镇凤翔新民小区的聚居点。
2013年7月,“4•20”芦山强烈地震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在天全县全面展开,作为天全县的工业重镇,始阳镇涉及重建项目36个,总投资近30亿元。天全县依托国道318线这条天然纽带,将灾后恢复重建与幸福美丽新村有机结合起来。本着让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形成了一条具有天全地方特色的休闲、养生旅游线,使幸福美丽新村聚居点与彩色景观大道形成彩线穿珠的亮丽风景的目的,便有了凤翔新民小区的规划。
作为天全县新村灾后重建的缩影和典型,凤翔新民小区建于丹凤山下,占地200余亩,安置了来自6个行政村的235户受灾群众,共计1002人。房屋采用独门独栋、前庭后院、“微菜园”配套的设计布局,配套应急疏散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此外,凤翔新民小区还打破原有村级行政建制,实行“双边约束、单向管理”,对宅基地、“微菜园”等重新进行确权颁证,促进新村居民“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实现农民变居民。
今年1月8日,凤翔新民小区的新村聚居点基本建成,235户住户根据每户人数的不同、通过抓阄分到了自家的新房,过上了从散居到聚居的生活。经过半年多的自行打理和组织管理,如今走进凤翔新民小区,目所能及的是绘有火凤凰图腾的川西传统民居、承载着始阳全镇娱乐和安全疏散功能的文化广场,以及干净整洁的道路与院落、种满蔬果的“微田园”。
自管委,聚居聚出新名堂
然而,作为新的震后新村,凤翔新民小区的住户原本并不属于一个村落。彭强说:“村民之间相互不大认识,需要一个熟悉认同的过程;新小区新气象,需要从一开始就自觉爱护和管理。”为此,始阳镇想到了好办法——借鉴凤翔新民小区建设过程中得到好评的“自建委”模式,组建小区“自管委”。
“自管委委员不仅要有一颗为众人服务的心,有较强的工作能力,还要有足够的时间开展工作。”为便于管理,始阳镇把凤翔新民小区的聚居点分成了凤鸣院、凤翔院、凤舞院、凤朝院和凤栖院5个部分,以院为单位推选代表进行管理的评选工作。交房之后2个月,在村民相继为新房装修时,凤翔新民小区的自管委组建工作也正式展开,235户住户通过毛遂自荐参选的方式确定候选名单。
4月9日,经过自我推荐、民主测评、公开投票选举,凤翔新民小区自治管理委员会正式组建,公认的年轻能干又公正热心的村民胡德斌被推选为自管委主任。除1名主任外,还选举产生了4名委员,并制定通过了《始阳镇凤翔新民小区自治章程》。
通过不断完善,凤翔新民小区自管委下设环境整治、治安巡逻、矛盾调解、文明劝导、文化建设、产业发展等6个工作小组。在小区的服务工作点的墙上,各级组织和代表被设计成图表张贴在墙上——哪家归哪管、每户几口人、户主联系方式和家庭工作情况等重要信息一目了然。主任胡德斌说:“规范清楚的管理,不仅保证了小区的正常维护,也让我们这儿的人一下就有了凝聚力。”
值得一提的是,为保障自建委的持续运行,始阳镇不断为凤翔新民小区拓宽筹资渠道,目前,各类资金已到位20万元,从小区开支情况来看,基本达到了收支平衡。
“有了资金就有了待遇保障,各级委员和代表的办事动力也被激发了。”据了解,凤翔新民小区采取“书记、主任长期坐班,委员轮流坐班代办服务”制度,建立日常考核和年底考核办法——小区书记由社区书记兼任,由社区干部津贴保障,自管委主任解决公益性岗位,每月考核合格发600元,年度考核合格额外奖励4800元;两委委员按每月补贴总额500元的标准执行。这样一来,小区“两委”成员就成了有职、有权、有为、有位的干部。始阳镇党委书记杨斌评价道:“目前大家干劲十足,凤翔新民小区的管理和工作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动手动脑,新村消灭零就业
作为新兴的新村聚居点,凤翔新民小区需要面对的是人多地少、人均农业用地不足0.3亩的现状,这里注定不能靠天靠地吃饭。
为了让居民顺利就业,小区党委和自管委在进一步摸清家底的同时,建立了小区住户基本信息情况登记表,对每个住户的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建立了“大账”;同时,对小区住户、劳动力状况、收入结构、就业去向进行摸排并建立“专账”。在此基础上,积极做好“产业+创业+就业”三篇文章,筹建了小区创业联盟,成立涵盖种养殖、餐饮、汽修等各类产业协会。其中,始阳汽修业商会组织开展了现场招聘会,招工23个,在场镇和周边解决落实劳动力120余个。
此外,小区为了鼓励村民积极致富,在建设之初便有所筹划,配套修建的老年儿童关爱服务中心和应急广场综合业务用房,彻底解决了青年外出务工的后顾之忧。据悉,小区已有不少村民在周边镇或县内做起了生意,有的开了杂货铺,有的卖起了时装。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凤翔新民小区意识到临近318国道的交通优势,已在逐步进行乡村旅游方面的规划,目前已成型的“凤翎别院”便是小区旅游产业的先行探路者。
“凤翎别院”实际上是凤翔新民小区里的一套5人户住房,房主李红霞原本是隔壁村上的文书。分到新房后,李红霞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各级政府的帮助,将自家的住房改造成了现今非常流行的客栈民宿,专门为往来于318国道上、出入藏区的骑行爱好者提供歇息的场所。
“我今年47岁了,请人装修、跑成都买家具和装饰品,开张后每日的清洁也都是我自己来。”今年4月20日后,李红霞的“凤翎别院”已经开门迎客了。干净整洁的环境和“小清新”的时尚装潢,再加上天全县旅游局派专人设计的装饰,都让这个农家客栈颇受好评。李红霞还说:“现在生意平平,我还要在各个门类网站上扩大宣传、做出口碑,让来过的人帮到起推广,把名声打出去!”
目前,凤翔新民小区已基本消灭“零就业、零产业”家庭,预计明年人均纯收入可达到12700元。按照省委“三年基本完成、五年整体跨越、七年同步小康”总体要求,到2020年,小区人均纯收入预计将达20000元以上。
(文章来源:《当代县域经济》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