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坚持将百镇试点建设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升小城镇综合实力的重要抓手,不断创新机制,强化措施。截至目前,凉山州共有西昌市安宁镇、冕宁县复兴镇、德昌县麻栗镇、会理县黎溪镇、西昌市礼州镇、会东县姜州镇、宁南县松新镇、越西县中所镇8个省级试点示范镇。
百镇试点建设,最重要的是规划引领,在工作中,凉山州以规划为龙头,科学编制修订城镇建设规划。西昌市安宁镇委托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对安宁镇进行了总体规划和设计,该规划在省专家评审会上得到一致肯定,并推荐为四川省“百镇建设行动”的规划范本。目前,8个省级试点示范镇都完成了规划编制,为示范镇建设提供了建设依据。
突出产业支撑是凉山州推进百镇建设的又一特点。因地制宜、依托资源、突出重点,发展特色产业。越西县中所镇突出打造特色旅游镇,依托自然景观,挖掘“文昌文化发源地”等历史文化,将用5年左右的时间建成国家4A级文昌故里旅游景区,做强试点镇发展的特色产业,做强做牢试点镇发展的产业基础。
资金投入是任何建设的关键,凉山州在推进百镇建设中也加大了资金投入。积极协调国土、财政等相关部门,配套完善试点镇土地、资金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初步落实8个省级试点镇的建设用地,落实省级补助专项资金约5000万元,县市财政配套资金约4000余万元。重点支持试点镇规划编制和市政道路、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目前,预计8个镇总投资约1.5亿元以上。
同时,加强政策扶持,优先安排符合条件的项目尽量安排在示范镇,鼓励试点镇积极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将符合条件的镇作为全国重点镇积极向省上申报。目前,省住建厅将西昌市安宁镇、礼州镇,越西县中所镇作为全国重点镇积极向国家申报。
此外,凉山州注重以人为本,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在土地征用、拆迁补偿安置等方面,充分考虑“失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问题,就地安置、就近安置、门市安置,通过“一转四保”(即被征用土地的农民转为城镇居民,解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就地就近吸纳农村转移人口,让失地农民充分享受试点镇建设发展的成果。
(文章来源:凉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