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6日,第40届成都市房地产交易会(2012年秋季)在成都市新会展中心拉开了帷幕,首次亮相的北改馆和天府新区馆成为本届房交会上最大的亮点。北改和天府新区作为成都未来发展的重点项目,完工后将铸造全新的城市格局,大大增强成都的综合竞争力。
当混乱已成往事
北改打造宜人城北
成都北改规划图
城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成都北门户,如今更是拥有川陕路、宝成铁路等出川入蓉要道,拥有凤凰山、天回山、府河等生态优势。但长久以来,城北地区给人的感觉就是混乱和贫穷,这里几乎没有高档住宅,没有大型卖场,只有一望无际的破旧房屋和满街的小商小贩,和拥有休闲之都之称的成都显得格格不入。
2012年,作为成都“立城优城”战略龙头项目的北改工程正式启动,该项目涉及金牛、成华两区,其中金牛区84平方公里,成华区55平方公里,新都区73平方公里。具体边界为西至成灌路及北部商贸城西侧边界,东至成华大道,南至府河,北至香城大道及三河场镇。据初步统计,“北改”项目约360个,总投资约3300亿元。
发达城南继续南征
天府新区带来产业成都
天府新区规划图
2011年12月25日,总投资达数千亿元的上百个重大项目在成都集中开工,备受瞩目的天府新区建设正式开启。
根据相关规划,天府新区所涉及的地区包括成都市的高新区南区、龙泉驿区、双流县、新津县,眉山市的彭山县、仁寿县,资阳市的简阳市,共3市、7县(市、区)、37个乡(镇),规划面积1578平方公里。到2030年天府新区城镇人口控制在580—630万人,建设用地约650平方公里。
该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天府新区将会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现代制造业、高端服务业和现代都市农业,把天府新区建设成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形成现代产业、现代生活、现代都市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示范区。
除“三纵一横一轨”等重大支撑性基础设施工程、兴隆湖等重大生态绿地工程、天府文化中心等重大公共服务项目陆续动工外,成都市、眉山市、资阳市及省直相关部门还将建立分层级的重大项目动态储备库,科学确定项目准入门槛,不降格以求。
在项目设计规划上,天府新区将产业功能、城市功能、生态功能融为一体,它将是一个“组合城市”而不是无序的“摊大饼”。天府新区将会在不同产业的功能区里,建立若干个产城单元。在这些不同的单元中,工厂、学校、医院、超市等配套服务应有尽有,最终再由各个功能区组合成一个特大城市,这样不仅新区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的城市病可以有效控制,还能起到缓解中心城区城市病的作用。
北改片区的核心功能可以概括为“一中心、两高地”,即国际现代商贸中心、科技研发商务高地和多元文化创意高地。其中,国际现代商贸中心将推动传统商贸向现代商贸提档升级;科技研发商务高地将依托西南交大等高校,铁二院、华西集团等大型企业,以火车北站、猛追湾、高科北区等为空间载体,集聚发展科技商务产业。
成都北部城区老旧城市形态和生产力布局改造工程将按照“8横10纵”的骨干路网规划,完善路网结构。主要包括建设货运大道、建设北路北延线、商贸大道北延线、绕城高速与沙西线互通立交桥等项目,为城市发展提供良好的交通路网环境。
在人文建设方面,北改工程将充分挖掘天回镇历史文化内涵,天回场镇将变成集传统文化、民俗商贸为一体的文化旅游景点,成为具有川西民俗特色的文化地标。同时,昭觉寺丰厚的禅文化、茶文化底蕴,以及驷马桥、三洞古桥等历史典故的运用,也将提升城北“软实力”。
此外,国际大熊猫文化品牌的打造,成都欢乐谷、东区音乐公园等项目现代文化娱乐效应的不断扩大,也将为城北地区居民、消费者提供丰富的文化娱乐产品,一个高质量、高品质的生活环境将会逐渐呈现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