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
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欢迎来到四川县域经济网!
学会简介
领导人员
常务理事
理事
组织架构
秘书处
市州联络处
文化艺术院
企业发展工委
乡村振兴工委
特色产业工委
数智产业工委
通知公告
理事活动集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时政要闻
学会动态
经济热点
县域发布
城镇发展
县域金融
工会先锋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农业农村
现代工业
文化旅游
城市建设
特色小镇
专访
美丽四川
学会活动
企业发展工作委员会
乡村振兴服务工作委员会
特色产业发展工作委员会
数智产业发展工作委员会
组织机构
重要活动
作品选登
成果发布
用户名:
密码:
资讯
时政要闻
学会动态
经济热点
县域发布
城镇发展
四川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体制创新
时间:2012-10-08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四川是一个多民族大省。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10 年11 月1 日零时,全国55 个少数民族在四川均有分布,达 490. 8 万人,占全省人口 6. 1%,比 2000 年上升 1. 12 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全国占比由 2000 年的 3. 86% 提高到 4.31% ,居全国第六位。全省世居 14 个少数民族,按在省内人口多少,依次为: 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其中,居全省少数民族人口前三位的: 彝族 264. 4 万,是全国最大彝族聚居区; 藏族 150. 0 万,是全国第二大藏区; 羌族 30.0 万,全国惟一羌族聚居区。四川省民族地区幅员辽阔①面积达 30. 21 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 60. 14%; 资源富集,尤以农、林、水、矿资源著称,旅游资源冠绝华夏,乃中国景观大道黄金段。“民族地区是四川高品位旅游资源富集的核心地区。”
但是,因为多种原因叠加,四川省民族地区多为边远、贫困、落后地区。下面以凉山、阿坝、甘孜三个民族自治州为代表,谈谈促进四川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体制创新问题。
一、凉山、阿坝、甘孜三州概况
( 一) 凉山彝族自治州简况
位于四川省西南,面积 6. 01 万平方公里,辖17 个县( 市) ,有彝、汉、蒙、藏、回等十多个世居民族,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四川省民族类别最多、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全州总人口约 480万,其中彝族过半。凉山州资源富集,最具特色的五大资源分别是:
( 1) 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 7100 多万千瓦,是全国最大的水能富集区。
( 2) 矿产资源。钒钛磁铁矿居四川省第二位,稀土居四川省第一位、全国第二位,铜、铅、锌、锡居四川省第一位。
( 3) 农业资源。光热水土资源充足,是国家优质烟叶的重要基地,四川省三大林区、三大牧区之一。
( 4) 旅游资源。已形成邛海 - 泸山、螺髻山、泸沽湖、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火把节、冬春阳光之旅等旅游品牌,是四川省八大风景区和全国十大旅游线路之一。
( 5) 民族文化资源。拥有全国唯一的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有彝族火把节、彝族歌舞、彝族服饰、彝族毕摩文化、泸沽湖摩梭文化等。
近年来,凉山州依托资源开发,初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整体经济实力由四川省第十位跃升至第五位。2012 年 4 月 28 日,雅( 安) - 西( 昌) 高速公路正式开通,凉山州经济发展驶入新车道。
( 二)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简况
位于四川省西北部,紧邻成都平原,四川少数民族自治地方中距省会最近,具有相对区位优势。辖 13 县,幅员 8. 42 万平方公里。2010 年末户籍人口898846 人,其中: 农业人口697255 人、非农业人口 201591 人。总人口中,藏族 56. 6%,羌族18. 5% ,回 族 3. 3% ,汉 族 21. 4% ,其 他 民 族0. 1% 。
旅游、水能、生物和矿产资源优势明显。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卧龙 - 四姑娘山大熊猫栖息地等闻名遐迩。独特的藏羌民族风情、神秘的藏传佛教文化吸引着众多中外游客。水能理论蕴藏量 1933 万千瓦,可开发量 1400 万千瓦,河流落差大,距离负荷中心近,年发电小时长,造价低。
立体气候明显,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名、特、优、稀水果和反季节蔬菜良好的种植区。已建成成都市蔬菜基地。有优质天然草场 422 万公顷,为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的川西北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阿坝州已基本完成“5. 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任务,随着都( 江堰) - 汶( 川) 高速公路的开通,阿坝州的经济发展也将开创一个新局面。
( 三) 甘孜藏族自治州简况
位于四川省西部,俗称康区,面积 15. 3 万平方公里,辖 18 县,2010 年末户籍人口 106. 06 万,其中藏族 864029 人,占 81. 5%; 汉族 157743 人,占 14. 9%; 彝族 32116 人,占 3. 0%; 其他民族6744 人,占 0. 6% 。甘孜州地域广阔、地貌复杂,农、林、水、矿、牧、副资源丰富,旅游资源多姿多彩,蜚声中外。
( 1) 农业资源。耕地毛面积 180. 45 万亩,草地面积14164. 27 万亩,林地面积6219. 09 万亩,水域 313. 73 万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 2 亩以上。九龙牦牛为国内优良地方畜种。
( 2) 林业资源。全国三大林区之一的西南林区主要组成部分。1998 年以来成为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的重点地区。有青藏高原特产动物 12 种,2010 年在石渠发现雪豹。药用植物 800 余种,冬虫夏草著名。
( 3) 矿产资源。固体矿产地1581 处,矿点512处。有色金属矿产地 490 处。稀有金属及分散元素重要成矿区,已探明大型共生铂( 钯) 矿、超大型银矿,及较多砂金矿。
( 4) 水力资源。有大小金川河、折多河、鲜水河、无量河、硕曲河,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为长江上游主要支干流。地表出露热泉 249 处。年经流量 641. 8 亿立方米,占全国水力资源总蕴藏量的 6%,水电蕴藏量 3700 万千瓦。
( 5) 旅游资源。“蜀山之王”贡嘎山为世界第十一高峰。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康定跑马山和木格措、泸定铁索桥、新都桥、稻城、乡城,都是著名风景旅游区。藏传佛教寺院、德格印经院、藏碉等举世闻名。多年前,甘孜州就提出了“农牧稳州、旅游兴州、电矿富州、科教强州、文化扬州”的二十字发展思路,并结合“西部大开发”、“长江上游防护林工程建设”机遇“加快四省藏区建设”,二郎山隧道的贯通,特别是雅( 安) - 康( 定) 高速公路的开工,必将进一步推动甘孜州的经济社会发展。
二、凉山、阿坝、甘孜三州的省内比较
因为地处偏远、高寒、闭塞之地,四川省三州经济发展历来滞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 2008年“5. 12”灾后重建以来,三州的经济均已取得前所未有的发展,但作省内横向比较,我们看到,凉山已基本实现跨越,而阿坝、甘孜则仍然滞后。“一年之计在于春。”为此,我们根据四川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截取 2009 ~ 2012 年第一季度全省 21 个地市州的 GDP 及其增长速度以为比较。参见表一 ~ 表四。至于人均所得问题,这里暂不考虑。
表一 2009 年第一季度四川省 21 个地市州 GDP 一览
单位: 亿元、%
2009 年第一季度全川 GDP 为 2815 亿元; 增速为 10. 8%。
表二 2010 年第一季度四川省 21 个地市州 GDP 一览
单位: 亿元、%
2010 年第一季度全川 GDP 为 3451. 8 亿元; 增速为 17. 7%。
表三 2011 年第一季度四川省 21 个地市州 GDP 一览
单位: 亿元、%
2011 年第一季度全川 GDP 为 4257. 6 亿元;增速为 15%。
表四 2012 年第一季度四川省 21 个地市州 GDP 一览
单位: 亿元、%
2012 年第一季度全川 GDP 为 4943. 28 亿元;增速为 13. 1%。
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发现:
一是基础设施在一个地方发展中的重要性。凉山州是四川省民族地区中第一个通铁路、航空和高速公路的,州内州外的交通运输相对方便、快捷,特别是三线建设和西昌卫星基地的建设,意味着国家项目对一个落后地区的牵引何其重要。而阿坝、甘孜则几乎没有这类项目,其基础设施的改进当然就滞后了,其经济滞后自然也就难免。基础设施的落后,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2]
虽然这几年阿坝、甘孜也开通了航空,还有新机场建设,借力灾后重建,两州成就亦有目共睹,但一步慢步步慢。阿坝、甘孜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还有很大困难,因为其他地方都在发展。
二是撇开成都、德阳、绵阳,把三州放在 18 个地市州的框架内进行比较,凉山就显得非常出色,而阿坝、甘孜仍然垫底。这说明,即使历史上一个落后的民族地区,只要能够抓住新的历史机遇和发展契机,实现跨越式发展就不仅是可能的,而且也是现实的。凉山州如果能把邛海保护好,把基础设施维护好,把生态和人文环境建设好,借助安宁河谷这个四川省第二大平原的深度开发,凉山州在省内的经济地位将进一步提升,甚至可能跻身三甲。现在邛海 - 泸山一带的生态有某种危险、危机迹象,需要引起高度警惕和重视。引进攀钢项目已成定局,但环保配套跟进仍然让人担心。“凉山州作为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屏障地区,安宁河谷区域环境保护压力较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的矛盾较大。”[3]
简要说来,三州自然条件相似,资源禀赋大体相同,人文资源各有特色,发展水平的差异似乎更多的在基础设施和发展理念方面。2008 年 1 月,四川省、铁道部联合签署的“打通出川铁路大通道会议纪要”及其相关规划,因为 5. 12 汶川大地震和其他多种原因而停摆,拟建的川藏铁路、兰成铁路搁浅。对此,甘孜、阿坝需要直面现实奋起直追。
三、四川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体制创新
纵观近年来四川省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有三大特点值得重视: 一是主要依靠外源动力和政府动力。二是主要依靠优势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三是面临“维稳”的重大挑战。综合看,就是重视增长而忽视发展。主要问题是过多地想在“体制内获得成功”。②
四川省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突破这个局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有高速持续的经济增长速度,而且同样重要的是在发展质量上的增长。”[4]
自改革开放建立“深圳特区”以来,当今中国的区域发展已进入战略制胜时代; 区域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国家区域战略”几乎覆盖了整个中国。遍览全国三十一个省市自治区,目前只有浙江、黑龙江、贵州等没有国家级区域规划。预期中央还将出台新的“国家区域战略”。因为改革开放,我们建立了经济特区; 因为一国两制,我们建立了行政特区; 因为灾后重建,因为发展民族经济,我们也需要某种特区。
( 一) 呈批“青甘川滇藏区灾后重建区域规划”
青甘川滇已有一些国家规划,不过四省藏区灾后重建并未进入“国家区域战略”规划。虽然有对口援建,但还远远不够。四省藏区灾后重建作为一个特别的“民族•政治•生态•经济”区域,有充足、充分的理由和必要性进入“国家区域战略”规划。四省藏区要力争将灾后重建和民族经济发展列入新的“国家区域战略”。
( 二) 建立四省藏区扶贫工作联席会议
鉴于中央专门有“西藏工作座谈会”,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四省藏区需要有扶贫工作的联动机制以为因应,并争取将其纳入“西藏工作座谈会”,筹建“四省藏区扶贫工作联席会议”,突破行政地域局限,更好地进行本区扶贫工作,实为四省藏区灾后重建和产业化扶贫工作的主要议题。“民族”与“经济”是民族经济的内涵,不可分割; 外延上,民族经济与周边经济又发生着种种关系和联系,亦不可分割。简言之,少数民族区域经济必然具有自身特点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据此,可以把四川省民族经济划分成三大组成部分: 彝区经济、藏区经济、羌区经济。进一步地,可就四川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体制创新给出以下建议:
1. 筹建“四川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联席会”。
以期在发展谋划、政策拟就、措施搭配、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等方面达成四川省民族地区内部的战略合作。
2. 筹建“彝族地区发展联谊会”。凉山州牵头,省内加强与攀枝花、乐山的民族经济交流,省外加强与云南、贵州以及广西的彝族经济交流。
3. 筹建“藏族地区发展联席会”。阿坝甘孜推进产业发展及产业化扶贫事业,巩固灾后重建成果,需要突破自治州的区划局限从“四川藏区”理念出发; 放大些,可从青甘川滇四省东部藏区的视域出发; 再放大一些,可从西藏和四省藏区的藏族民族经济区域的视域出发。基于同质的民族文化和地理文化,或将更好地实现资源整合优势和管理协同优势。
返 回
更多
经济热点
更多>>
李国华:发展柠檬标准化产业…
李国华:发展柠檬标准化产业园 带领周边群众共同致富
[详细]
·
四川泸州:凤鸣农民自筹资金70万养殖娃娃鱼
·
王晓娅:租用闲置房舍养鸡创业有道
·
泸州方洞镇:特色水产养殖引领致富路
·
城镇化样本:民资投入4个多亿至今收益很少
县域发布
更多>>
“快马”资中再“加鞭”
“快马”资中再“加鞭”
[详细]
·
广汉:挺起“高端”脊梁 “智造”产业高地
·
既要做大规模,还要拓展场景 宜宾如何造好“…
·
“花样”雅安这样将春光“变现”
·
冲刺百亿级,小菌菇动力何在
学会动态
更多>>
学会党支部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
学会党支部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
[详细]
·
丁湘率队赴绵阳仙海调研
·
学会发布首部《四川县域经济蓝皮书》
·
学会与金口河区开展工作交流座谈
·
学会与乐山市沙湾区举行工作座谈会
特色新镇
更多>>
城镇化样本:民资投入4个多…
城镇化样本:民资投入4个多亿至今收益很少
[详细]
·
官员谈扩权县尴尬:只去省里开会市里觉得你不…
·
旺苍茶叶为何卖得起价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会简介
领导人员
常务理事
理事
组织架构
秘书处
市州联络处
文化艺术院
企业工委
乡村工委
特色工委
数智工委
通知公告
理事活动集
学 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资 讯
时政要闻
学会动态
经济热点
县域发布
城镇发展
专 题
县域金融
工会先锋
图片
农业农村
现代工业
文化旅游
城市建设
特色小镇
视频
专访
美丽四川
学会活动
专委会
企业发展工委
乡村振兴工委
特色产业工委
数智产业工委
乡村文艺院
重要活动
作品选登
成果发布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