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资讯
时政要闻
学会动态
经济热点
县域发布
城镇发展
水润民生 来自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枢纽的报告

时间:2014-05-14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蓝天下的亭子口水利枢纽。

自制土特产成了移民的增收新门路。

昔日水困古城。

6年前,这里是一片河滩荒地;下游逢旱地干、雨多成涝,稍有大暴雨就响起防洪警报,动辄几万十几万沿江群众紧急疏散转移; 6年后,这里“高峡出平湖,坝锁嘉陵江”,昔日喜怒无常的江水变得驯服而温顺,饱受旱涝之苦的苍溪、阆中等地成为水旱从人的丰腴之地; 6年弹指一挥间,这里为何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立夏前后,我们走进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走进库区移民定居点,走进千年古城找寻这背后的答案。

 

生态之道

 

5月1日凌晨,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4号机组顺利通过72小时试运行,提前4个月投产发电。至此,经过3年多的建设,亭子口水利枢纽4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顺利实现110万千瓦的设计发电能力,完成了除航运工程外的全部工程建设任务,圆了川东北老区人民半个多世纪的“水利梦”。

 

初夏时节,我们来到了位于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境内、嘉陵江干流中游上段的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枢纽。走在这个国内最高红层地质高坝的建设工地上,既没有看到伤痕累累的山体,也不见堆积如山的废弃垃圾;脚下,那高116米,长度近1公里的大坝,以其独特的造型,将西南水乡文化和建筑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远处,青翠的山岭交相辉映,宏伟工程与美丽大自然和谐融为一体。

 

回顾6年建设过程,大唐亭子口公司始终坚持建设一个工程,保护一方环境的宗旨,履行建设民生水利、创新和谐致富工程的使命,走出了一条人水和谐的生态发展之路。

 

大幕未启,亭子口公司就组成相关联合专家组,对嘉陵江流域河流、湿地的水质、土壤,和涉及迁徙复建的主要场镇、村庄等进行环境现状监测,并对生态环保工作进行深入调研,制定了科学严谨的保护措施和具体要求,为科学生态施工监管提供依据。

 

修建水利工程要产生大量的施工垃圾,建设废弃物向何处去?“水利工程是民生工程,建设必须服从环保,决不能对生态造成损害!”大唐人言出必行,他们投入巨资,沿公路两侧修建高大坚固的挡墙,严防施工垃圾进入江中,将施工渣土、施工垃圾集中运输到固定地点处理,从而避免了对环境造成破坏。

 

在保护生态环境中,企业付出的不仅是人力、财力,有时更要面对道义责任、利益诱惑乃至巨大风险的艰难考验。

 

2012年2月,亭子口工地实施导流明渠临时截流,当时,有两种方案供公司选择:一种是采用传统方式完全断流,这种方式水头小、安全系数高,又节约成本,但下游断流时间将长达4至10个小时,不仅沿岸的企业群众生产生活将受到影响,还有可能致使鱼类死亡,影响嘉陵江生态;另一种则是部分断流,待水位先壅高4米至大坝底孔正常过流,以保证下游生态用水后再实施合拢,该方案实施难度极大,企业成本更会大幅增加,而且如果措施落实稍有不到位会有一定的风险。

 

“国内河流截流时上下游水头差一般不到4米,三峡大坝也只有4米多,而亭子口截流时的水头达到了8米,是国内最高的。用这种保护生态的方式实施高水头截流,难度相当大,企业风险巨大。”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熊雄说,“为了保护下游生态,公司毅然放弃第一方案,采用先保证泄洪底孔过流、嘉陵江不断流的同时截流。”

 

为了不破坏生态又保护施工安全,公司从人员设备到原材料都重新做了充分准备,相对常规截流增加了投资。2012年2月17日,亭子口顺利实施导流明渠临时截流成功,下游百万人民生活、嘉陵江水生物未受任何影响。

 

“尽管大唐人为保护生态自我加压的做法并不为外界所知,但作为建设者如果破坏了一方生态环境,那就是失职犯罪!”熊雄掷地有声地说,“为保护好生态,企业付出再大代价也在所不惜!”

 

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亭子口公司在满足水利枢纽工程功能的同时,突出自然和生态,力求工程与两岸景观建设及周边环境相协调,先后在库区周边地区、枢纽场区、坝区边坡、渣场、裸露部位等,开展了绿化美化、环境整治和景观建设。6年来,共栽植桂花、银杏、天竺桂等绿化树木3万多株,绿化面积达到200多亩,种植草坪6万多平方米。

 

如今,水利枢纽场区变成了美丽如画的风景区,同古城阆中市遥相呼应,联袂生辉,一些旅游界人士在实地考察后惊呼,“亭子口水利枢纽称得上嘉陵江地区独树一帜的靓丽奇观,如果同阆中古城、剑门关天险组团营销,大有希望成为川东北地区旅游业的新亮点!”

 

南斗移民的新生活

 

2012年,为了支持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他们整村搬迁到亭子口库区最大的移民安置点——广元市昭化区虎跳镇南斗村安家落户,组成了拥有389户1337人,其中移民人口占97%的新南斗村。

 

两年过去了,这些“为国家、顾大局、舍小家”的移民日子究竟过得咋样?5月3日,笔者来到这个库区移民重点村实地走访。

 

有舍有得 群众心中有杆秤

 

松涛家电、红梅果蔬店、玉琼副食店、何氏肉铺……小巧精致的安置点上商铺林立,俨然一个“袖珍城镇”。

 

住房当街的卫永枝大爷正在自家阳台上俯瞰南斗街:漂亮的楼房、宽敞的街道、来往的行人……“拆除老房子时我和好多老人号啕大哭,没想到现在不仅住上了楼房,还建了街道、兴了集市,隔三差五下馆子吃小火锅,日子过得有板有眼的。”住了一辈子土坯房的古稀老人发自内心感慨生活大变样了。

 

“不光买东西方便了,文化生活也丰富了。”老伴儿张克兰眉飞色舞,“晚上7点过大家就自发聚到村委会小广场,老头子玩玩健身器材,老太婆跳跳健身舞。一天的疲惫就在蹦蹦跳跳、说说笑笑中化解了。”

 

居住环境改变了,脏乱差现象少了,人们的观念也变了,住进移民村后,大家为人处世渐渐少了“大老粗”的做派。“到村上图书室借书的人多起来了,学法律、学技术、学管理的都有,生活方式变了,要学的东西多呀。”“有舍才有得,如果不移民,只怕这辈子也享受不到现在的好生活。”上了岁数的老人心里有一杆秤:“我们年龄大了,也就图个安乐稳定,日子过成这样够幸福了。”

 

八仙过海 发展产业奔致富

 

“老板,买包烟”“现在能不能充话费”……正午时分,旭日副食店的老板娘张旭忙得不可开交,“老公出去跑摩托了,这段时间农忙,拉肥料拉种子的多,今天一上午就跑了10多趟。”

 

张旭一家人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移民后在南斗街上开起了小超市。“我们超市是街上开得最早的一家,已经有了不少固定的回头客,下一步还打算搞水上养殖。”

 

在离南斗安置点不远的并子崖,移民仲文中正在圈舍里进行午间的例行查看,“过几天小鸡崽下地了,到时我把圈舍后面这片草地用网围起来,跑山鸡就能放养了。”

 

跑山鸡,是继跑山羊后南斗安置点引进的又一新兴产业,仲文中的500只鸡是南斗第一批成规模的小家禽养殖,也是他在自主创业路上迈出的第一步。

 

自封库令下达之后,南斗作为淹没区长期没有培育支柱产业,农民增收缓慢。如今,开超市、种蔬菜、跑运输、包工程……像张旭、仲文中这样自主创业的移民户比比皆是,全村共修建蔬菜大棚23个,种植核桃树320亩,出现了养殖跑山鸡、跑山羊等新产业,“稳得住、能致富”的希望正成为现实。“跑山鸡的成长期约4个月,广元蜀门市场的商家已经下了订单,按目前的市场价,这批鸡纯收入能有5000多元。”仲文中坦言,“移民后,或许还要花很多年才能富起来。但是不移民,我们肯定就只有守着山林过一辈子种庄稼的穷日子。”

 

居安思危 当家人未雨绸缪

 

“老张,去楼下买点新鲜豆腐,我们中午煮豆腐鱼!”“这儿的菜不多了,我马上再去大棚里摘”……初夏热烈的阳光里,正值逢场天的南斗街上熙来攘往,街道两边秩序井然地摆满了蔬菜、水果、肉类等小摊点,织就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移民新村生活图。

 

楼房修起来了,基础配套跟上来了,产业项目引进来了,文化生活变丰富了,旅游开发也提上了日程,但南斗村党支部书记张绍清老是在操心:便民利民的金融机构什么时候才能驻进来?自主创业缺资金、缺技术的难题该如何解决?

 

张绍清多方奔走,聘请了种植、养殖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采取“手把手、面对面”的形式到村授课,入户现场指导,先后培训了385名村民,发放技术手册1300余份;专门联系虎跳砖厂、嘉森木业厂协调村民务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今后还要积极配合镇上旅游景点桃花岛的打造,为发展水上养殖业的村民争取政策扶持;搞出自己的特色产业,把虎跳豆腐干、虎跳白酒的品牌建起来、打出去……”年近六旬的张绍清人老志不老:“5年内,争取把南斗新村建成嘉陵江畔和谐移民示范村、水乡生态旅游示范村,让南斗人真正实现安居乐业!”

 

链接: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坝区、淹没及影响区共涉及苍溪县、剑阁县、利州区、元坝区4个县区的35个乡镇、151个村、14个集镇、157个单位和19家工矿企业。为了让库区移民安居乐业,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移民安置工作,亭子口公司与地方政府千方百计为移民选好新家园,先后淘汰了56个定居点选址,占定居点总数的40%以上。

 

千年古城无水患

 

“消除了频繁的洪涝灾害,滨河路可以放心搞市政建设了。”“水上旅游发展起来了,又增添了旅游亮点。”“市民、游客可以睡个安稳觉了,再也不用半夜三更跑贼水了!”5月1日下午,阆中市滨江路,沐浴晚春阳光的市民们争相诉说亭子口电站建成蓄水以后给古城带来的种种好处。

 

嘉陵江在阆中市境内有近30公里水域。绵延流长的嘉陵江像一条巨龙时而宁静可亲,时而桀骜不驯,在呵护古城灿烂文明的同时也留下了无数惨痛的记忆。2300多年来,阆中人民世世代代和洪涝灾害顽强抗争,至今尚留有“鱼翅”和“石犀”等见证洪灾的文物遗迹。

 

为了给市民营造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阆中市从2000年以来投资近10亿元建成了鱼翅公园、华胥广场、嘉艺广场和10公里滨江休闲长廊,兼具防洪、绿化和市政建设等多种功能,使洪涝灾情有所减轻,然而洪灾肆虐的局面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在古城百姓的记忆中:每年6至9月都会遭遇好几次大的洪灾,洪水袭来时,滨江路被淹,车辆无法通行,沿江绿化带和风景树损毁。全市紧急总动员,发动武警战士、民兵和警察组成队伍抢险,在警戒水位堆码大量的沙袋拦截洪水。

 

“涨洪水的时候,大家害怕洪水会漫过铺面,一到洪水季节往往只能停业。”在滨江路做了10多年生意的何明辉想起来就心疼,“夏天是旅游业的黄金季节啊,一停业只能眼睁睁看到银子化成水。”

 

人口集中的华光楼属于古城核心景区,这里商家云集、生意繁荣,但住在江边的市民至今心有余悸:大伙儿喝夜啤酒、吃冷淡杯玩得正开心,广播骤然响起通知紧急转移,家家户户顿时手忙脚乱,转移家具和电器;有时客人睡得正香,却被防洪抢险人员紧急敲门要求另找安全地方。

 

下沙河街的老街坊周小名老人记得:前些年的紧急疏散把居民们折腾得够呛,半夜三更得到亲戚朋友家或者找单位借宿;洪水过后,房子毁坏,家具被淹,还要杀毒灭菌,清理好久才能重新入住。

 

“每到洪水季节,全市党员干部彻夜难眠,沿江百姓草木皆兵,外地客人也大为扫兴。”市民潘晓明感叹。

 

转折点出现在2010年夏天,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建成施工二期围堰,防御20年一遇洪水;2013年6月18日,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通过国家验收正式下闸蓄水,全面发挥防洪功能,从此古城告别洪灾频频的历史……

 

2010年7月23日、25日,嘉陵江流域发生近2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危急时刻,亭子口工程二期围堰有效消降洪峰,避免了下游苍溪、阆中、南充等沿江城市10余万人的紧急避险搬迁和洪灾损失。

 

“那一年雨下得相当大,我们做好了紧急转移准备,结果一直没听到通知,后来才晓得亭子口电站起作用了。”华光楼码头的王皮影老板王彪回忆说:“以前整个夏天都提心吊胆,生怕贼水突然就冒上来了,如今再也不用担心了。”

 

“各项数据显示,亭子口电站的建成对于调度下游的灾情和削减洪峰有很大作用,对阆中来说更是效果明显。”从事嘉陵江水文工作20多年的阆中市水文站站长蔡兴兵坦言,由于阆中是一站调控,电站可以迅速消减洪水灾情,如果把泄洪时间控制好,古城就不会遭受洪涝灾害。

 

2013年7月2日,阆中市降雨量达到303毫米,预计最大流量是9000立方米/秒,要在过去,沿江10万居民必须紧急撤离,得益于亭子口水库蓄水,当天通过阆中的最大流量控制为5000立方米/秒; 7月12日,亭子口电站开始泄洪,阆中方面的流量仅为4000-6000立方米/秒,强大的调控能力将一场洪灾化于无形,古城安然无恙。“我的很多亲戚都在阆中、南部,以前一涨水就紧张,十几万人迁徙防灾成了家常便饭,现在大家都不怕下雨涨大水了,这多亏了亭子口电站啊!”曾在亭子口公司工作过的南部小伙李金强很是自豪。

 

随着嘉陵江逐渐被人类驯服,阆中古城水上旅游也急剧升温,数十艘豪华游船、快艇游弋于平静宽阔的水面上,两岸树木郁郁葱葱,山水古城融为一体,诗圣杜甫《阆水歌》和画圣吴道子《嘉陵江三百里旖旎风光图》描绘的绝妙美景再现人间……

 

链接:2010年7月,嘉陵江流域发生近2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亭子口工程围堰有效削减洪峰4000流量,拦蓄洪水近4亿立方米,避免了洪灾损失。2013年7月,嘉陵江中上游流域暴雨不断,短短1个月时间就有11次涨水过程,洪水频繁程度历史罕见,刚刚下闸蓄水的亭子口水利枢纽及时限泄错峰,为嘉陵江下游区域抗洪抢险作出了重要贡献。

经济热点
李国华:发展柠檬标准化产业园 带领周边群众共同致富[详细]
县域发布
学会与一上止正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工作交流[详细]
学会动态
学会与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共谋县域教育大计[详细]
特色新镇
城镇化样本:民资投入4个多亿至今收益很少[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