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资讯
时政要闻
学会动态
经济热点
县域发布
城镇发展
建设一片新居催生一带产业

时间:2012-09-11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一座座悄然矗立的新居在山间格外耀眼,遍布新房周围的一丛丛金银花在风中摇曳,漫山遍野的茶园一眼望不到头,规范的养殖小区一个接着一个……这是南江县下两镇通过以巴山新居建设为平台,大力推进产业发展所展现出的一幅幅新画卷

  “既要住上新房子,又要长远生计有保障”

  在南江县下两镇碓盘村,在漫山遍野的茶园里,茶农们正享受着收获的喜悦。村委会主任张作明喜滋滋地介绍说:“碓盘村自实施巴山新居建设工程以来,大家不仅搬进了新居,还发展起了产业,日子越过越好啦!”目前碓盘村初步形成了集茶园风光、巴山风情、现代风貌、绿色时尚为一体的观光生态新农村。

  据了解,碓盘村原来是下两镇最贫困的之一。“在建设巴山新居的同时,如何让老百姓在新房住得舒心、安心,让他们的长远生计有保障,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下两镇党委书记吴超明说。去年,镇、村两级紧紧抓住元顶子连片扶贫开发区位于碓盘村山顶的特殊地理位置优势,提出了“把碓盘村建成集茶园风光、巴山风情、现代风貌、绿色时尚为一体的观光生态新农村的奋斗目标。一年多来,通过采取引进业主、培养大户,创新租赁流转土地机制。截至目前,碓盘村不仅有100多户村民住进了漂亮的新居,而且还完成新植茶叶750亩,改建厂房300平方米,低改茶园500亩,新建畜牧养殖小区23个,培育养殖大户30户,增养小家畜禽1000余只。

  “我再也不用外出打工挣钱了。”长期在外打工的村民雷才先说,“自从去年搬进新家后,我就在附近帮人支木、打小工,收入和在外打工差不多。特别是茶叶示范基地落户碓盘村后,我便成了基地的工人,每月3000多元的现金收入不在话下!”

  “没有产业支撑,发展就缺底气”

  沿着水泥硬化的村道路,来到落山村,只见成片成片的梨树上的黄花梨压弯枝头,梨树下成群结队的土鸡在自由觅食……昔日的贫困村如今产业发展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走进村民黄通发的梨园里,他正在采摘着硕大的的黄花梨,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他给笔者算起一笔经济账:“今年,我家里3亩梨园产量在15000斤左右,收入不下3万元,加上树下养殖的200来只土鸡,年收入2.4万元以上,一年下来轻松收入5万多元。”

  “没有支柱产业支撑,发展就缺乏底气。”村主任吴传映深有感触地说,“看着邻近村种茶的种茶,发展银花的发展银花,都富了起来,村两委班子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通过深入考察调研,最后确立了走种梨带动产业发展之路。”说干就干,在县水务局、农业局、林业局等部门项目、资金、技术的支持下,村里将昔日贫瘠荒芜的土地改造成200多亩肥沃的田地,并规模化发展了梨园。如今全村140多户农户参与,发展梨园1000多亩,引进黄金梨、黄花梨、河北鸭梨等10多种名优品种,年产梨80多万斤,带来直接经济效益160多万元。同时,充分利用林下资源,开展梨下生态土鸡养殖,发展养殖大户6户,全村年出栏土鸡达到6000多只,年创产值36万元以上。除此之外,还种植核桃120亩、茶叶300亩,年出栏生猪1100头。

  落山村党支部书记雷文山介绍说,明确了产业发展定位,村里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建成通村水泥路2.5公里、入户文明路2公里、组道路11公里。新建蓄水14万立方米的水库1座、蓄水5500立方米的堰塘9口、渠堰5公里、蓄水池30口、集中供水站4处,为建设巴山新居提供了强力支撑。

经济热点
李国华:发展柠檬标准化产业园 带领周边群众共同致富[详细]
县域发布
“快马”资中再“加鞭”[详细]
学会动态
学会党支部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详细]
特色新镇
城镇化样本:民资投入4个多亿至今收益很少[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