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吹拂,走进资阳市雁江区丹山镇万亩稻渔产业园,原本明净的稻虾田里涟漪渐起,捕捞工人的手一起一落间,浮出水面的小龙虾挥舞着钳子迅速登上田园舞台,不远处,长高的秧苗随风摇曳,伴随着淅淅索索声,虾与稻一同奏响“丰收序曲”。
一片稻田、两份收获,这是丹山镇藏在田间的“丰”景,也是丹山镇以高标准建设“天府粮仓”目标为指引,大力发展稻虾产业的真实写照。如今,丹山镇田里的“文章”越做越精彩,这些田园舞者在田野间走出了一条农业增值、生产提速、集体增效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实现稻虾种养面积从2021年1000亩到现在10000余亩的飞跃,稻虾规模位列全区第一。
小龙虾稻田争霸错峰上市 抢占市场“鲜”机
“起网了!”2025年4月16日清晨,在丹山镇大佛村,还未走进四川中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包的稻虾田,田野间已经传来阵阵吆喝声,工人们默契合作,在小船上一拉一取,不一会儿,这些稻田里的“小霸王”,一改往日的嚣张模样,被虾网硬控。随后,这些春季早虾被工人迅速倒入框内,经过快速筛选、分拣、打包处理后,通过冷链物流迅速发往成都。
“今天我们收了1500多斤成品虾,要运到成都朴朴超市总仓。我们在丹山有2000多亩稻虾田,亩产成品虾有300斤左右。捕捞期从2月底或3月初开始持续至5月底,这里的温度让小龙虾比湖北的早一个月,一斤最高80元。”雷挺说。
错峰上市不仅让早虾在市场上抢占先机,也让这抹“鲜味”成为老饕心头好,背后有什么秘诀?雷挺告诉记者,“稻虾轮作”的种养模式实现了绿色种植和生态养殖的双重目标,既保证了水稻的生长,又提升了小龙虾的品质和口感。
该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徐丹为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以前田里只种水稻,一年到头收益六七百块。现在既种水稻又养虾,稻虾米价格也比普通大米高,亩均增收3000元以上。”
如何让稻与虾制霸田园,成就一番事?丹山镇持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提升项目,完成改田3464亩、改土6391亩。目前华光村、大佛村、天池村、两河村、楠木村、谢家桥村已实现连片发展,招引众诚祥霖、中虾农业、良田万亩、濛溪水产等稻虾种养业主、企业入驻。2025年,早虾产量达180万斤,总产量预计360万斤。
“当前,丹山镇稻虾种养面积10000余亩,不断更新养殖技术推动产业提质升级。”徐丹表示,丹山镇还将通过产业提质、品牌赋能、科技驱动,让“稻虾经济”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金色杠杆”。
秧苗住进现代化“产房” 集中培育为粮食生产“提速”
虾与稻相辅相成,正值育秧关键时节,面对万亩稻渔园区巨大的秧苗需求,传统育秧模式无法短时间内提供充足的秧苗。连日来,园区内的雁江区丹山为农服务中心正抢抓农时,工作人员忙碌在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生产先进的育秧中心内,吹响春耕备耕号角。
走进育秧中心内,一张张育秧盘整齐排列,翠绿的秧苗甚是喜人。“这是今年农户预定的第一批次秧苗,五月初就能种进田里,近期我们还准备为小院镇、宝台镇清水片区提供800亩稻田所需的秧苗。”丹山为农服务中心现场管理人员李刚说。
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好的秧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因素,而集中育秧无疑给粮食稳面增产再添一道“保险”。
“集中育秧省田、省种、省力,还保证秧苗质量。院子里的2000余盘秧苗看起来不多,但能满足近150亩稻田的育秧需求。”李刚介绍,中心采用叠盘暗化催芽无纺布覆盖技术等水稻育插秧技术,建立起高效的水稻商品化供秧体系,承接社会育秧和政府的服务采购。目前,该中心已初具规模,截至2024年底,已经实现工厂化育秧近3000亩。
“规范的集中水稻育秧可节约育秧成本60元/亩。高效育秧技术可降低水稻育秧化肥投入15%,减少农药投入约20%,育秧中心能为园区的稻田提供充足的优质机插秧苗,还可以辐射周边乡镇近万亩稻田。”李刚说。
田野掘出更多“金” 一条产业链牵出发展新路径
稻虾共生、种养双赢的模式下,2022年2月,雁江区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和雁江区丹山镇股份经济合作联合总社共同出资280万元,建设雁江区丹山为农服务中心,中心顺势搭建起农业服务产业链,如何让中心提升服务竞争力,让这条服务链发挥更大的价值?为此,丹山镇与区供销社牵手,让农机成为田园新舞者,在田间走出了一条掘金的新路径。
“我们依托‘一个中心+一支队伍’的模式,打造了一个水稻标准化育秧中心,还成立了雁江区盛达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20余台农机设备可实现耕、种、防、收等社会化服务。”李刚介绍。
“村里多为老人和小孩,农机下地干农活省时省力!客户‘按需订单’,中心‘定制订单’,让就近优质、低价的社会化服务给客户提供便利。”李刚介绍表示,中心采用“专业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相互合作的模式,可以实现“四方”共赢。
一方面供销社、集体经济组织和专合社可在投资经营中获得利润和分红;其次引进业主流转土地,实现土地的规模化、机械化操作,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再次小农户可得到流转费和在基地务工取得报酬;中心还可为周边小农户提供优质廉价的秧苗和社会化服务,有效降低种植成本。
机械耕田每亩70-110元、机械播种不带施肥每亩80-120元……明码标价的服务吸引堪嘉、中和、东峰、丹山、小院等地的业主和农户购买农业社会化服务近3万亩次,周边村民也在中心获得务工单,每天有80-300元的收入。经过近三年的发展,这些农机设备走遍雁江的大小村落,农技工人们靠着勤劳的双手获得工资近百万元。
从传统种植到稻虾共“舞”,从靠人力到靠机械化的耕种变革,丹山镇稻虾综合种养这一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还在继续,土地在人们的精心侍弄下,正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活力。(文/图 雁江融媒 刘佳雨 赵梦婕 严孜晗 王仲杰 舒晶 编辑/车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