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资讯
时政要闻
学会动态
经济热点
县域发布
城镇发展
统筹城乡 全域发展 涪城全面转型跨越

时间:2013-12-16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2013年,涪城区注定要写下不平凡的一笔。

建区以来,特别是汶川地震灾后重建5年多来,涪城区工业化、城镇化互相促进,三次产业竞相发展,连续18年稳居全省十强县,两度位列前三甲。

2013年,涪城人思想激荡、激情飞跃: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领先发展总体取向,实施“统筹城乡、全域发展”战略,明确了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新的发展理念,建立在对既有模式的深刻思考基础上,有力诠释了在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省委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市委加快建设西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征途中的涪城答案。

“涪城实施‘统筹城乡、全域发展’战略,核心就是要充分利用涪城的区位条件、丰富的城市资源和科技城科技、政策优势,形成以极带点、以点促面、多点多极支撑的全域发展局面,推动涪城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发展阶段实现全面转型跨越。”涪城区委书记廖凯说。

“具体落实方面,我们选择了服务业发展、工业强区、统筹城乡、园区建设、对外开放、文化产业、生态文明、社会治理八个方面作为抓手和目标,全力实现‘八个突破’。”涪城区区长赖俊说。

视野开阔,气象万千。在历年快速发展的高基数上,2013年,涪城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8亿元,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亿元,增长14.5%;城镇、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加2278元、1262元。

循着实施 “统筹城乡、全域发展”战略,涪城全面转型跨越已经迈开大步!

眼光向前看涪城转型巧打“提前量”

12月9日20点,天色渐暗,涪城区龙门镇的高水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内却是灯火通明。来来往往的大货车、面包车、三轮车将市场围个水泄不通——这里的蔬菜交易量近万吨,全年交易额30亿元,龙门“指数”直接影响川西北地区蔬菜水果价格。

辐射西部地区的冷链物流项目在这里破土动工,全省最大的农资批发市场已经在这里开业迎宾……龙门农副产品加工及物流园区的蓬勃发展态势,只是涪城区服务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今年,涪城区将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发展的首位,加快推进“一核四区”建设,全力打造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全年预计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5亿元,增长10%。

一方面发展城市主城区高端服务业态这一“核”,打造“百亿级”中央核心商务圈。对传统商贸零售业进行改造升级,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城市综合体从无到有,目前已有6家落户;马家巷城市文化、跃进路历史文化等特色街区初步形成。

一方面在城郊打造四大服务业功能区,金家林、石塘、龙门、新皂各有侧重,引导商贸、物流、加工等产业链条集中集聚。其中,金家林总部经济试验区重点打造金融聚集区,培育金融、商务、休闲、娱乐、旅游等业态相融的商业中心;石塘商贸物流城为全省首批、全市唯一“省级商贸流通集聚区”,是川西北规划建设面积最大、经营商品门类最多、服务功能最全的大型现代综合商贸物流基地;新皂综合物流园区要建成区域性货运仓储物流中心。

与服务业崛起同步,工业发展质量也不断提高。在金家林总部经济试验区光通信产业园,一组数据令参观者惊叹:华拓光通信公司打火机大小的光模块产品售价高达7000美元,20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年产能达2至3亿元,公司员工人均年产值在百万元左右。

作为光纤信号传输中的关键环节,光通信是当之无愧的朝阳产业。在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中,涪城区敏锐地捕捉到光通信产业的发展趋势,抓住绵阳成为“三网融合”试点城市的战略机遇,成功布下了这枚产业妙棋。目前,已有海瑞尔等8家光通信企业落户。根据规划,整个园区电子厂房总建筑面积将达10万平方米,可容纳20余家光通信及其配套企业。将围绕光通信产业链条,彻底打通上下游的产业通道,实现整体产业的崛起。未来总产值可达60亿元,实现税收4亿-5亿元。

培育下一个“长虹”、“九洲”,涪城区大力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目前,金家林总部经济试验区已将“中国科技城创新中心B区”、“中国科技城软件产业园”两块金字招牌揽入怀中,打造了集创新、研发、销售、培训为一体的创新孵化平台,入驻市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达214家。

为帮助企业渡过成长的瓶颈期,涪城区建立7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并支持金融机构向62户科技企业发放1.7亿元信贷资金。 
     城乡一体化共享全域发展“红利”

一花独放不是春。在工业化、城镇化推进过程中,涪城区坚持“统筹城乡、全域发展”总体战略,采取集中连片发展的路径,切实推进现代农业规模连片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三倍增”。

坚持规划先行。在绵阳近郊的杨家、关帝等镇,自发形成的蔬菜种植、生猪养殖业初具规模,但受困于分散经营,一直处于小打小闹阶段。直到涪城区《杨关产业带》总体规划出台,高起点建设杨关大道、整治阴山河,“量身”打造幅员28平方公里的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城市近郊乡村旅游集聚区。

目前,被誉为西部的“普罗旺斯”——杨家原香国际香草园已正式对外开放,每天平均接待游客上千人,给周边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餐饮、住宿、购物商机。依托杨关大道和阴山河,香草、葡萄、莲藕、芦笋等产业基地此起彼伏,醉乡园、乡约田园、丰邱涵蒙等融现代农业、观光休闲于一体的观光农业项目星罗棋布。

更值得期待的则是农民、农业、农村从创新发展方式中获得的“养分”。涪城积极探索农民入股、企业运作的方式,注重盘活就地、就近优势资源,发展现代农业和农家乐等第三产业,实现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本地产业与周边产业有机结合,拓宽群众的收入来源,提高群众和企业的积极性。关帝镇齐心村、大树村的100多户农民入股芦笋合作社,成为“股东”,每年每人可以从土地流转、务工、分红中获得2万多元的收入,而随着芦笋进入盛产期,每亩收益最高可达10万元,他们的收益也将“水涨船高”。

收入高了,心气顺了,基础设施也完备了。涪城区持续大手笔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年新建、改造农村公路87公里,全域发展的交通环线已初见雏形。不断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解决吴家、金峰等乡镇1.5万人饮水安全,农村生活用水供水入户率达95%以上、集中供水率达90%以上。今年以来,涪城共建成新民居830户,其中新建530户,改扩建和风貌改造300户;建成14个新村,聚居农户2467户;建成2个新农村综合体。基本形成了“宜居宜游宜业”的幸福美丽新村新样板。

解民众所急搭建全方位民生“保护网”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养老成为全国关注的热点问题。2013年10月,第一届全国“敬老文明号”荣誉称号花落涪城区,再一次将涪城社区养老模式推到了公众视线内。

根据老人需求,南河路社区老人日间照料中心开辟了上门、白托、晚托和自助四种服务方式:出行不便的采取上门服务;子女在身边的采取“白托”,即白天在照料中心,晚上与子女团聚;子女不在身边的,采取“全托”。

目前,全区已在多个社区设立服务站,引进了95081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平台,形成了日间照料与上门服务相结合,社区管理服务与社会组织参与相结合,专业化服务与志愿者服务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为不同老年群体提供差别化、个性化的养老服务。

养老只是涪城民生“保护网”的一环,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层次民生需求,2013年,涪城区共投入资金11.41亿元,完成民生工程项目158个,“保护网”涵盖就业、安居、医疗、社会救助等多维度,彻底解决群众最关切的民生问题。

一组数据真实记录了涪城改善民生的动作轨迹:通过深化创业型城市建设,大力实施就业促进政策,预计全年新增城镇就业7728人,实现成功创业2935人,“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社会保险覆盖面逐步扩大,全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7.4万人,新农合参合率达100%,全年支付参保农民群众医疗费7728万元。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完善,累计发放低保金和各项困难人员救助资金3300万元,1.7万余名城乡低收入群众实现应保尽保。保障性住房建设顺利推进,新建成铁经适房二期、福星时代天骄二期等保障性住房项目,筹集房源2402套,发放廉租房租赁补贴689户……

民众所急,即是政府所急。“统筹城乡、全域发展”的战略,最终落脚点还是民众。通过一年的探索,涪城区已驶上跨越发展的正轨,通过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群众共同富裕!

经济热点
李国华:发展柠檬标准化产业园 带领周边群众共同致富[详细]
县域发布
学会与一上止正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工作交流[详细]
学会动态
学会与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共谋县域教育大计[详细]
特色新镇
城镇化样本:民资投入4个多亿至今收益很少[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