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资讯
时政要闻
学会动态
经济热点
县域发布
城镇发展
乐山、遂宁、巴中、阿坝切实加大促进农民增收工作力度

时间:2012-08-14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编者按:6月中下旬,省委常委、省委农工委主任李昌平先后主持召开民族地区、丘陵地区、山区及连片贫困地区三个片区促进农民增收专题座谈会和省直农口部门联席会议暨上半年农民增收分析例会,分类区研究促农增收的对策措施,要求各地切实加大促农增收工作力度。会后,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强化对策措施,着力促进农民持续快速增收。我们摘编了乐山、遂宁、巴中、阿坝四个市(州)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的有关情况,供各地参考。

乐山:召开全市促农增收工作专题会,总结上半年农民增收工作,分析当前农民增收形势,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着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确保实现农民增收目标。上半年实现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834元,同比增长17.4%。下半年重点抓好“六个一批”:一是产业拓展增收“一批”。突出抓好以优质粮食、现代种业为重点的战略产业;以“一都四基地”为重点的主导产业;以特种林下和水产(大鲵)种养殖、农村休闲旅游为重点的特色产业。加快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都市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二是主体带动增收“一批”。深入推进专业合作社以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管理规范化、社员知识化、产品安全化的“五化”为重点的规范化建设,培育一批市场占有率高、技术创新能力强、同行业领先的龙头企业。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要实现加工值、销售额和出口创汇比上年增长15%,新发展专合作组织100家。三是深化改革增收“一批”。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鼓励连片集中流转,为吸引工商资本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供便利。创新农业金融服务,支持有条件的专业合作社开展资金互助或信用合作。认真做好惠农政策的兑现工作,实现农民转移性收入增长30%以上。四是就业创业增收“一批”。大力扶持、鼓励农民群众从事商业、餐饮服务和农副产品加工、贩运、销售等行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切实加大劳务输出工作力度,使劳务输出由体力型输出转向管理技能型输出,建立稳定的劳务输出基地,确保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20%以上。五是休闲农业增收“一批”。鼓励休闲观光农业经营主体以农事活动为基础,结合农林牧渔及加工业生产,以农业生产经营为特色,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自然环境,挖掘乡土文化和农耕文化内涵,提升农业的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农民从第三产业增收10%以上。六是强化服务增收“一批”。把工业的管理理念、生产方式、营销手段带入农业,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市场化程度。

遂宁:全省丘陵地区促进农民增收工作座谈会后,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上半年,实现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610元,同比增长17.7%。一是强基础提高生产能力促增收。整合农田水利、农业开发、土地整理、移民扶贫等涉农项目,积极引导农民筹资投劳,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目前,农田水利共投入16.38亿元,改造中低产田土15.56万亩,新建乡村机耕道145公里。二是调结构优化产业升级促增收。不断优化种养结构、粮经结构,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增强市场竞争力,重点在肉类、果蔬等主要农产品的转化增值方面取得较大突破。深化现代畜牧试点,全面提升畜牧产业抗御市场风险和疫病风险的能力。加快启动每个县(区)1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三是抓龙头提高经营水平促增收。加大扶持力度,抓好银政、银企合作,切实破解龙头企业的资金瓶颈制约。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建设,引导龙头企业建基地,发挥专合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探索多种形式利益联结方式。上半年,全市12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7.37亿元,出口创汇2013万美元,助农增收17.46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累计达到1310个,带动农户48.13万户,助农增收13.29亿元。四是抓劳务开发提高输出质量促增收。立足市场需求,开展“订单式”培训,不断提高劳务人员素质,推进体力型输出向技能型输出转变。上半年,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118.18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62.98亿元。

巴中:组织召开了农民增收工作专题座谈会,研究分析了农民增收工作的现状,在上半年实现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618元、同比增长18.4%的基础上,对下半年促进农民增收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一是要在发展山地经济方面求突破。根据昌平常委重要指示,进一步完善发展山地经济的规划,明确山地经济重点目标、任务,充分发挥山地资源优势,做响南江核桃、通江银耳、罗村茶叶等绿色品牌,做大做强山地特色经济产业。二是要在产权制度改革方面求突破。盘活农村各类资产,激活生产要素。各项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措施要在重点镇、中心村全面推开,在确权的基础上发挥产权的作用。做好与金融部门的协调,积极探索信贷支持巴山新居工程建设、支持特色产业发展的新路子。三是要加强农村社区的管理与创新。要充分借鉴城市社区管理的经验和作法,发挥公共服务机构、群团组织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四是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在巴山新居工程建设的规划中,一定要根据当地民俗文化特点将乡村旅游规划进去,并在实施过程中加以探索与创新。五是要加大科技推广力度。积极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在农产品研发、品牌树立、食品加工等方面加强合作,不断提升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六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发挥巴中的资源优势,在发展绿色生态经济上求突破,实现农民增收致富,让农民早日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促进全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阿坝:全省民族地区促进农牧民增收工作座谈会后,州委、州政府及时召开会议,分析上半年农业和农村工作形势、农牧民增收态势,提出确保全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5%目标任务的对策措施。上半年实现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2471元,同比增长22.2%。主要在七个方面着力:一是发展特色效益农牧业促增收。种植业要继续在发展优质蔬菜、特色水果、高原马铃薯、中低温食用菌、道地中药材、酿酒葡萄六大主导产业上做文章,配套发展玉米、青稞、杂粮杂豆油菜等产业。畜牧业要巩固发展高原牦牛、优质肉羊、优质生猪、优质禽兔四大主导产业,配套发展特色藏猪、特色藏鸡、优质蜂、优质牧草及特种养殖等产业。二是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促增收。积极引进和培育带动能力强、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和管理,进一步强化其带动、联结、组织和服务作用。打造优势特色品牌和地域品牌,培育名牌产品,提升特色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三是推进农牧民创业就业促增收。大力开展农牧业生产技术和农民务工技能培训,增强农牧民科学种田、科学养畜和就业创业能力。紧紧依托灾后重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和幸福美丽家园建设成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打造特色乡村旅游产品,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输出和就地就近转移。四是打好扶贫攻坚之战促增收。整合各种政策、资金和项目,集成用力、联动推进。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以培育可持续发展产业为突破点,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着力点,以培养新型农民为基准点,以增强农村的造血功能、增加农牧民收入为落脚点,突出差异化扶贫开发重点,打好全域性扶贫攻坚之战。五是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增收。对集体所有的牧场、林地、土地、房屋、门市等资产进行资源整合,采取外包、入股分红、租赁等形式,建立健全经营管理机制,强化带动主体,加大群众监督力度,实现集体资产的有效增值。六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促增收。加强科普宣传,强化科技服务,加强农牧业科技推广应用,千方百计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以乡镇为重点完善机构设置,理顺管理体制,强化队伍建设,构建多元化农牧业技术服务体系。七是落实惠农富民政策促增收。切实加大国家和省上各项惠农富民政策落实力度,确保专项资金按期不折不扣地兑现到农牧民手中。

经济热点
李国华:发展柠檬标准化产业园 带领周边群众共同致富[详细]
县域发布
“快马”资中再“加鞭”[详细]
学会动态
学会党支部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详细]
特色新镇
城镇化样本:民资投入4个多亿至今收益很少[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