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学会调研组与广西四川商会举行调研座谈会
学会会长、省委省政府决咨委副主任、省政府原秘书长唐利民
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顾问、原四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厅长张成明出席座谈会
3月9日至3月10日,学会会长、四川省委省政府决咨委副主任、四川省政府原秘书长唐利民率学会调研组赴广西壮族自治区调研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顾问、原四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厅长张成明,学会特邀副会长、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徐立,四川省经济合作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江,学会特邀副会长、四川省政府参事、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原党组副书记、副厅长、一级巡视员李岳东,学会特邀副会长、四川省经合局原机关党委书记李骏,学会特邀副会长、四川省委省政府决咨委委员、四川省酿酒协会第四届白酒专家技术委员会主任张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当代县域经济》杂志社社长、四川省政协委员杨彪等参加考察调研。
四川省人民政府驻广西办主任王德胜
广西四川商会会长朗云燕
3月9日,学会调研组深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开展专题调研,先后考察了钦州平陆运河建设指挥部、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等重点项目,并与广西四川商会举行战略合作座谈会。
学会调研组走访钦州坭兴陶小镇
调研组在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
唐利民表示,平陆运河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条通江达海的人工运河建设项目,建成后将直接连通西江航运干线与北部湾国际枢纽海港,形成江海联运新格局,其经济效应将为川桂两地物流体系重构带来重大机遇。
调研组在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
调研组调研平陆运河项目
据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刘祥介绍,该园区作为我国首个中马两国政府合作共建的国际园区,已吸引川企投资超20亿元。唐利民表示,这种“两国双园”模式值得四川县域在对外开放中借鉴,特别是在南向通道建设中可探索“飞地经济”合作。
3月10日,学会调研组与广西四川商会举行调研座谈会,10余家川籍企业代表与调研组展开深入交流。唐利民表示,要积极发挥商会能动作用,构建“政府搭台、商会联动、企业唱戏”的合作新模式。
平陆运河项目建设现场
钦州坭兴陶
广西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因地制宜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始终把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抓手来抓,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走出一条产业支撑强、城乡融合优、开放程度高的边疆民族地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2024年,广西制定印发《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聚焦各地资源禀赋,持续加大力度,创新工作举措,率先开展县域产业“赛马制”,加快推动县域经济“加速跑”。以广西工业树产业林全景图为引领,依托县域资源优势,打造了柳州螺蛳粉、梧州六堡茶、横州茉莉花、广西山茶油、永福罗汉果等农产品加工品牌,培育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目前,广西11个特色产业集群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广西柳州螺蛳粉及特色米粉、水牛乳、甘蔗糖、六堡茶、桂酒、合浦月饼产业等重点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列入国家重点发展产业,成功打卡“国家队”。全区111个县(市、区)GDP由2016年的1.59万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2.67万亿元,年均增长5.7%;2023年,广西县域工业经营主体数量稳步增长,累计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985户,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6家、累计101家;新增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产品)3家、累计5家。据统计,2024年以来,广西共实施102个1000万元以上的设施农业重大项目,累计创建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9个(并列全国第一),打造粮食、蔗糖、水果、蔬菜、渔业、优质家畜等6个千亿元产业,带动乡村振兴、农民增收。
(文/图 罗梓毓 编辑/车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