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理事、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理事予以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过去四年工作回顾
2008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关于“壮大县域经济”的精神,在中共四川省委农村工作委员会的直接指导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团结和动员全省部分从事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广大县域经济基层工作者,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大力开展学术研讨、学术交流、专项调研、战略规划和咨询服务等活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推进我省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中发挥了积极地促进作用。学会也多次被评为全省先进学术团体。回顾这些年的学会工作,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凝聚专家智慧,举办主题论坛
主题论坛是促进学术发展与促进创新人才成长的手段,是学会凝聚专家、学者和县域经济基层工作者的重要举措。自学会成立以来,学会坚定不移地把省内外学术交流放在突出位置,在不断总结和完善的基础上,对学术活动的组织策划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创新,推动学术活动与实践操作及理论前沿重点问题相结合,提高了学术交流的水平和实效。
四年来,学会在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魏宏和省委常委、副省长钟勉的指导下,已成功举办了两届“四川县域科学发展论坛”,均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首届论坛于2010年5月在双流举行,以“研究统筹城乡发展”为主题。第二届论坛于2011年7月在广元举行,以“统筹城乡发展和城镇化”为主题。同时,每年以县域经济为重点,举行多次小型研讨会议,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省内外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对县域诸多方面的发展,特别是在城乡统筹、民营经济、扩权强县等方面的发展思路、措施、对策进行探讨,对好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推广,有力地促进了我省县域经济的发展。
二、发挥学会优势,办好学会会刊
学会的会刊是学会联系会员的重要手段,是对外信息交流的窗口。四年来,会刊在宣传国家有关县域经济的方针政策、学术交流、传播信息、经验总结、推动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以及支持学会活动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是学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杂志实行刊会结合模式,通过转变办刊理念,调整办刊思路,拓宽栏目内容,提高了刊物的可读性,努力形成自身独特的风格。已成为市(州)、县(市、区)领导交流的重要平台,并荣获四川省优秀期刊称号。
三、围绕县域经济,编好大型丛书
为全面真实记录、集中展示实行改革开放30年来我省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伟大成就,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按照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魏宏提出的“县域经济学会要立足实践,作好服务”的重要指示,学会坚持真实、正面、主流、权威的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以发展县域经济取得的宝贵时代成果为主题,以各市、州各行业发展历程为主线,以各行业优秀单位为代表,以新旧图片、数据对比为主要形式,全面收录了各市、州、县的改革发展成果,编辑出版了《四川当代县域经济》大型文献丛书。丛书的编辑出版工作得到了省领导的重视关心和指导,省长蒋巨峰作为学会顾问,为丛书题写了书名并亲自作序,已故著名经济学家、省政协原副主席辛文曾为丛书撰写了专稿。
四、紧扣发展主题,开展课题调研
多年来,学会紧扣县域经济发展主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研究,每年定期召开县域经济发展研讨会,形成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多次获奖,有的已转化为省委的决策,为各级领导提供了有价值的指导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应邀为一些县组织专家开展咨询指导、进行发展战略规划;组织市县的同志进行专项学习考察活动,均收到了良好效果。在省内形成了日益增强的影响力。
1、积极探索,促进新农村建设
学会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把配合参与新农村建设规划列为重要服务内容,组织力量对我省的部分县(市、区)的新农村建设进行详细的调研和探索,积极协助因地制宜做好规划,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好评。
2、创新理念,倡导低碳经济
2010年,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开展了四川省县域经济低碳化发展对策的专题研究。该课题是继学会的生态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等专题研究的基础上,顺应当今国际国内低碳经济发展潮流而提出的更具有前瞻性和容纳力,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崭新命题。也是在全国较早提出县域经济低碳化发展理念,这对于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我省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推动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3、突出重点,坚持两化互动
四年来,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将省委、省政府“两化”互动带动“三化”联动的总体部署作为工作重点,坚持“一主三化三加强”的发展思路,组织召开“统筹城乡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主题论坛和小型研讨会,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协调发展以及“产城一体”、“城乡一体”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索,并取得了具有前瞻性的理论成果,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加速新村建设步伐,加快城乡融合等提供了研究工作、指导实践上的基础性支持。。
五、围绕素质提高,加强自身建设
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自1990年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学会一直严格遵循办会宗旨,自律守法、自觉接受四川省委农村工作委员会的指导,在工作中坚持按照章程办事,依法建会,依法活动,取得了应有的成绩。
1、规范规章制度,提高管理效益
2011年,经过上下反复多次的研究讨论,对学会内设机构进行了规范,同时重新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
通过规范制度,促使学会在运行中把外在约束与内在约束结合起来,建立健全以会员为主体的组织体制,在学会建设、活动开展等方面充分体现大多数会员的意愿,不断提高管理效益。
2、注重人才培养,增强学会活力
人才培养是学会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根本。针对我省县域经济基层工作者水平参差不齐,学会采取专项培训、以会代训、考察培训等多种方式,借助专家委员会智力密集、覆盖广泛的优势,有计划地开展了一系列教育培训活动,为县域经济未来的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3、搭建网站平台,促进信息交流
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网站共设置了学会概况、领导论坛、县域热点、专家建议、县域经济、县域专题、新农村建设、县域旅游等8个栏目,由专人负责更新维护。自网站开设以来,备受广大会员和群众的关注和欢迎。同时,学会也注意听取反馈意见,不断充实学会网站内容,提高网站质量,促进信息交流与研究成果共享,使网站成为学会发表信息、推广先进经验,展示学会形象、沟通联系和为会员服务的渠道。
六、积极抗震救灾,促进社会和谐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号召,视灾情为命令,视时间为生命,紧急行动起来,积极参加抢救生命、转移安置受困群众、募集款物、捐赠和运送灾区急需的各种生活物资、参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为夺取抗震救灾的阶段性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被四川省民政厅授予 “四川省5.12抗震救灾先进社团组织”荣誉称号。
四年来,学会的工作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对学会的定位不够明确;
2、杂志、主题论坛和专项调研等活动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3、部分学会工作者对学会工作的热情不够高;
4、学会工作机构需要进一步规范化,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
对于这些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认真研究,逐步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的工作建议
今后五年,是我国县域经济工作持续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全国情况看,国家“十二五”计划将在这一时期实现,中共“十八大”即将隆重召开,我国的政治经济生活中将不断涌现出新的亮点。对于县域经济工作来说,也将经历一个新的机遇期。就我省而言,省委、省政府确定了全省今后几年的奋斗目标,为我省经济发展和四川率先在西部崛起指明了方向。可以预见,未来的五年,我省县域经济工作将好戏连台、捷报频传,这将为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工作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为了推动学会工作不断前进,结合当前学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科学定位,拓展学会平台
学会的定位关系到人员组织架构的设计,发展目标的设定和运行方式的选择。学会是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的作用,将热心于县域经济发展的专家学者、有识之士和社会贤达组织起来,进行社会调查、课题研究和学术研讨,对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提出见解意见和建议,供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推动工作时参考。因此,学会应始终坚持服务领导决策,服务基层发展的工作理念,不断创新管理机制,拓展学会平台,大力开展专项调研,增强活力,办出特色,促进学会各项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凝心聚力,推动工作开展
1、发挥论坛优势
把积极构筑主题论坛活动作为学会发展之要务,继续坚持和完善学会主题论坛制度,重视探索机制、提高质量,切实将论坛办成全省县域经济富有影响力的学术盛会,不断彰显学会优势,提升学会的凝聚力和支撑力。同时,每季度开展一次具有广度和深度的学术研讨会,并坚持在学术活动的“社会化、精品化、信息化”上下功夫。积极主动引导基层工作者围绕县域经济,深入研究讨论,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上报。
2、办出会刊特色
《县域经济》创刊多年,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已具有一定的影响,有力的支持着学会活动。今后的任务是抓住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进一步解放思想,挖掘潜力,发挥优势,通过资源和人才的整合,把它办成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高质量的刊物,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为会员交流提供便捷的渠道,也为学会的活动提供有力的支持。在坚持“服务与自愿”的前提下积极探索会刊出版经营,进一步增强活力和路子。
3、提高调研质量
在开展课题研究上,要坚持实用性原则,将选题的目标逐步向基层倾斜、向工作的薄弱环节倾斜,使研究的题目更符合我省县域经济工作的实际,更有利于转化吸收,更有利于服务领导决策。在课题调研中,必须要真正深入基层,深入与课题研究有关的行业、部门,扩大课题的参与面,切实掌握大量的数据资料。要在调研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升华,形成调研成果,尤其那些观点超前、视角独特的前瞻性、预测性很强的成果要吸收反映到调研成果中来。同时,要加强宣传,通过学会现有的理论阵地和媒介,对一些优秀成果进行推介。对于那些与县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的成果,还应积极向领导推荐和有关部门推荐。
三、扩大影响,加强对外沟通
要作好对外联络工作,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要加强与省内外有关机构和学术团体之间的联系,增进各方的了解。一是要加强与我国有关县域经济研究与服务的高层权威机构的纵向合作。联合承担课题研究、共同举办论坛、网站平台互动等形式开展学术交流,与其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二是要加强与兄弟省学会之间的横向合作。近些年争取每年与1-2个省县域经济学会建立友好学会关系。积极与兄弟学会开展成果交流,广泛学习东部沿海先进学会在课题调研、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活动开展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开拓视野、增进联系,以促进我省县域经济学会的自身建设,推动我省学会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四、统筹城乡,注重科学规划
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精神,重点围绕推进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坚持总体规划、分类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连片推进、以片带面,高起点、高标准编制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和新村建设、产业发展等专项规划等方面内容,积极做好参与服务的工作。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组织专门力量对全省新农村建设进行调研,有针对性的建言献策,及时跟进服务,为加快全省新农村建设的进程贡献力量。
五、加强学习,提高综合素质
俗话说:“打铁先须自身硬”,我们全体学会工作人员应当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综合素质,一是加强党的政治理论学习,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拓展知识面,不断适应新形势下工作要求;三是深入基层调研,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为县域经济服好务。
各位领导、各位理事、同志们,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经过22年的发展,为四川县域经济的发展,为推动我省统筹城乡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今后的五年,只要我们风雨同舟,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就一定能够浓墨重彩谱写出新的篇章!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