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宜宾三江新区城市景观。
2月18日,四川首个省级新区——宜宾三江新区迎来成立5周年。
5年,一个重要的时间刻度。肩负“为全省省级新区探索新路、作出示范”的使命,5年来,三江新区向上生长,活力迸发。
5年,三江新区地区生产总值每年迈上一个百亿级台阶,2024年站上600亿元新台阶;作为三江新区核心区,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在2023年度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综合排名中居第26位,是四川唯一上榜前30强的国家级经开区。
改革破题,开放成势。动力电池铁路运输拿到全国首张“火车票”、成为全省首批集成授权改革试点、成交全省首例自然资源集成出让项目、举行首例留宜安居共有产权住房首批次签约仪式……5年来,三江新区走过的历程,既是开放大门越开越大的探索,也是改革一步步向纵深推进的突破。
三江新区,这片四川改革的热土、开放的高地,正持续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进扩大开放,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向着国家级新区的目标奋进。
开放“三江” 唱响“双城记”探索区域协同发展新机制
2024年12月3日,宜宾造光伏产品长江运输出口海外,首航从位于三江新区的宜宾港出发。这批产品经过长江黄金水道抵达上海后,再通过海运运往东南亚。
通江达海,联动世界。宜宾造“新三样”从三江新区走向世界,2024年宜宾市实现货物贸易进出口343.86亿元,规模稳居全省第二,其中三江新区占比超七成。
三江新区规划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谋划几乎同期。因此,三江新区的一大使命就是要探索区域协同发展新机制,为经济区、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提供经验。
5年来,三江新区把开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主动融入对外开放格局,构建高能级对外开放平台,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随着成宜高铁和渝昆高铁四川段这两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在三江新区交会,三江新区同时进入成都和重庆1小时经济圈,和两地的合作日益紧密。
看重庆,三江新区与重庆两江新区鱼复新城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在汽车领域合作紧密,双方互采产品订单超100亿元。
总投资60亿元的时代长安动力电池项目落子三江新区,下线的电芯产品全球领先,重庆生产的新能源汽车源源不断装上三江新区生产的电芯。
依托车企研发中心和院士工作站等优势资源,三江新区“天府科技云”服务中心投入运营,促进两地实现科技服务、成果转化和项目的常态化发布与对接。
看成都,三江新区和成都联手打造的成宜装备制造产业园去年建成投用,目前入驻率超50%,已吸引宁德时代在四川投资的首个动力电池测试项目等一批优质项目入驻。
当前,成宜合作建设的长江上游成宜国际物流园正在三江新区加快建设,预计今年投用。
左手成都,右手重庆,三江新区充分发挥在国家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的重要节点作用,积极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开放合作新态势,加速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南翼和川滇黔结合部的核心引擎。
改革“三江” 探新路作示范 勇担集成授权改革“试验田”重任
2024年11月19日,随着一声响亮的汽笛声,一辆挂载四川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动力锂电池的列车缓缓驶出四川宜宾港,驶向千里之外的上海。
动力电池铁路运输拿到全国首张“火车票”,标志着动力电池水路、公路、铁路、空运相结合的多式联运新模式成为现实。该项改革探索的成功,是三江新区充分利用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稳妥推进制度型开放,形成发展合力的一个缩影。
省级新区,着力点在“新”,创新是三江新区发展的根本动力。5年来,三江新区充分用好省委、省政府赋予的更大自主发展权改革权创新权,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3年初,四川启动首批集成授权改革试点,通过“发点球”方式,分别赋予三江新区等9个试点区域部分省级权能和政策,旨在探索以清单式批量授权方式,将改革发展亟需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赋予试点区域,配套一揽子支持政策,加快破除制约试点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和政策性问题。
当时,三江新区面临土地供应趋紧、产业发展空间不足等现实问题。
如何破题?三江新区与宜宾市翠屏区携手在体制机制、要素配置、区域合作等多方面深入改革,统筹各类平台资源,以三江新区为核心,落地动力电池产业链龙头企业,在周边县区延链补链落地配套企业,为省级层面探索实施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打造现代产业集群提供有益探索。
三江新区招引来的科达利等大项目接连落地长江工业园,长江工业园转变为三江新区和翠屏区共建共享园区。
改革引领。2023年,宜宾动力电池产业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三江新区成长为世界级动力电池生产基地;2024年,三江新区动力电池产业产值逼近千亿元大关。
创新驱动。位于三江新区的大学城和科创城汇聚了超10万名大学生和数千名大学教师,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产业升级和人才集聚的重要源泉。
5年来,随着宜宾市科创中心、长江上游区域大数据中心、大学科技园等一批核心平台在三江新区建成投用,三江新区持续深化改革,高标准打造科技创新体集群,推动高质量发展。
民生“三江” 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2023年12月8日,全省首例自然资源集成出让项目在成都农交所宜宾所成功交易。经过3家公司11轮的激烈竞拍,宜宾沿江铁路管理有限公司成功竞得宋家镇1559亩耕地、209亩林地以及80亩水域等自然资源的20年使用权和经营权。
这一项目的成功出让,让土地承包经营权、林地经营权、水库经营权等的流转价值相较于以往农户的小规模零星流转有了显著提升。
更重要的是,试点区域内3个社区(村)的285户近900人,通过耕地、林权流转收益以及就地务工等多种途径,实现人均年收入的大幅增加,同时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
自然资源集成出让,是三江新区全面落实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尝试。三江新区聚焦农民身份的转变和农村土地价值的提升,以及农业生产力和农村聚居点布局的优化,通过小切口改革试点来破解发展难题,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并惠及民生。
5年来,三江新区坚持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站在新房阳台上往外看,对面就是青山绿水,视野和风景都好得很!”住进自己申购的共有产权房,宜宾凯翼汽车有限公司24岁的制造工程师钱兴强十分激动。
2023年9月8日,三江新区举行首例留宜安居共有产权住房首批次签约仪式,共推出超过500套房源。这一改革举措在全省尚属首次。在推动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良性互动、“城市开发—房地产—金融”良性循环,以及农民身份转变和农村土地价值转换等方面,三江新区进行了大量富有成效的探索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创新探索共有产权住房模式,吸引和留住产业工人,为发展高水平制造业、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随着三江新区产业的持续集聚,2024年新区产业工人达12.63万人,其中211家重点企业在职员工6.5万人。三江新区积极推进安居工程建设,建设约3万套企业配套宿舍、人才公寓、保障性租赁住房,并实施房票安置等改革政策,让产业工人“住有所居”。
大川(图片由宜宾三江新区党群工作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