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资讯
时政要闻
学会动态
经济热点
县域发布
城镇发展
金沙逐浪六十载 攀枝花开启新程

时间:2025-03-04 10:19:36  来源:四川日报

攀枝花城市景色。攀枝花市委宣传部供图

阿署达四季花海景区。攀枝花市委宣传部供图

中老班列(攀枝花)稳定运行。湛璐霜 摄

攀枝花构建起生育友好环境城市政策体系。王东 摄

攀钢超细粒级钛铁矿高效回收示范线建设工程。 攀钢集团供图

攀枝花美斯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现场。 李永忠 摄

钒融科技年产2000立方米钒电解液生产线。 龙海 摄

二滩水电站大坝。 攀枝花市委宣传部供图

3月,伴随春风的吹拂,又到一年花开时,红色的攀枝花次第绽放。伫立金沙江渡口桥头,遥想60年前,那时的攀枝花是不是也这么红?

答案是肯定的。

与花同名的攀枝花市,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那段火红年华。1965年,一幅绚丽恢宏的建设画卷,在金沙江畔、宝鼎山麓徐徐展开。一代代奋进者无私奉献,艰苦奋斗,攀登创新,千锤百炼,让攀枝花更加娇艳。

攀枝花的红,是铁流钢花铸就的筋骨;攀枝花的红,是战天斗地的英雄实践。60年风雨兼程,60年春华秋实,21000多个日夜的不懈奋斗,攀枝花在“破”与“立”的张力中拔节生长。

工业立市 从“百里钢城”到“钒钛之都”

攀枝花,因三线建设而生,因矿而兴,工业立市。

时间回溯。1965年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成立攀枝花特区人民委员会。攀枝花特区,成为新中国首批资源开发特区。1965年3月4日,中央领导同志在关于攀枝花筹建情况的报告上批示:“此件很好。”这一天,成为攀枝花开发建设纪念日。

从此以后,这里不断创造“攀枝花工业速度”——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攀枝花实现钒钛磁铁矿资源开发利用“零的突破”。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攀枝花完成钒钛磁铁矿资源从单一利用向多元利用的转变。进入二十一世纪,攀枝花成功迈向钒钛磁铁矿资源高质量开发利用进程,实现了从“百里钢城”向“钒钛之都”的华丽转身。

持续创新——

在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的展柜里,有一块长18厘米、宽6厘米、高4厘米,重1723.2克的灰黑色微型铸铁。它是攀钢炼出第一炉铁水的珍贵纪念,见证了三线建设时期的光辉历史。时光荏苒,铁水早已冷却,凝聚其中的火热创新一直延续至今。

远销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生产3000多万吨的攀钢钢轨就是代表之一。走进攀钢钒轨梁厂万能生产线,耳边不时传来轰隆隆的巨响,厂房内错落有致的巨型设备犹如钢铁巨兽。一根通红的钢坯从加热炉里翻滚出来,瞬间腾起红色热浪,即便是站在几十米外,脸部也能感觉到灼热。“最高温能达到1100多度。”工作人员说,高温的钢坯在大型轧机之间穿梭,越轧越长、越轧越细,再经过定尺、钻孔、检测等工序处理,就形成钢轨的成品。

目前,攀钢钢轨品种达到100余种,获我国授权发明专利340余项,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励30余项。此外,攀钢在钢轨领域获得的国外授权发明专利已超过50项,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全线所需的3.8万吨铁路钢轨全部由攀钢提供,这是中国标准高速铁路专用长定尺钢轨首次规模化出口海外。

向“绿”而行——

攀枝花不仅用埋藏在地下的宝藏,为中国及世界高铁高速平稳飞驰提供支撑和保障,还将地表的水、空中的风、天上的光有效利用起来,在海拔1000米至2800米之间,形成一个立体的、零碳排放的绿色发电矩阵。

在海拔1400米的攀枝花市盐边县新九镇安宁村万家山,连片的光伏板在阳光下铺展,如同蓝色的波浪。“这些光伏板离地60余厘米,天气晴好时,一天能发电18万度。”万家山光伏发电站负责人介绍,电站采用“清洁能源、设施农业”一体化发展路径,利用光伏板下方地面种植金银花等喜阴植物,光伏区空地上种植西红柿、花生等农作物,将传统的大型光伏发电项目转变为“绿色工厂”。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攀枝花电力总装机938.79万千瓦,其中,水电装机660.77万千瓦、风电装机51.65万千瓦、光伏装机147.02万千瓦,清洁能源占比达92%。从以前的“黑色能源”到现在的“绿色矩阵”,攀枝花在绿色低碳的道路上行而不辍。

加速奔跑——

“竞跑”新赛道,攀枝花分秒必争:仅用1年时间就初步打通氢能“制、储、输、用”产业链。制氢方面,已建成一条1000吨/年氯碱化工副产氢提纯制氢示范线;储氢方面,已建成投用2座加氢站,日加氢能力均为1000公斤;输氢方面,已建成1.2公里的管道输氢线,并实现跨市州运输;用氢方面,氢燃料电池公交车、重卡等已投运(用)。

坚持工业立市。经过60年发展,攀枝花已形成从钛矿到钛材的钛金属全产业链和全系列冶金用钒制品产业链,是世界第一的钒制品生产基地和国内最大、全球重要的全流程钛工业基地。2023年,钒钛产业产值首次超过钢铁产业产值。当前,攀枝花正围绕建设钒钛钢铁新材料、清洁能源、绿色化工等9个产业生态圈,建强21条重点产业链,“大抓产业、大抓工业”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民生向暖 大裂谷中生长出“山海湖”

2025年1月27日,阿署达四季花海景区正式开园,其前身是始建于三线建设时期的攀钢马家田尾矿库。马家田尾矿库完成历史使命后,蜕变为集生态、文旅、体育竞训于一体的生态乐园。

花海景区建设是攀枝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一个缩影。从昔日的火热年华,到如今连续4年获评“最具幸福感城市”,幸福感在这里变得具象化。

这里是生态宜居之城——

攀枝花的“山海湖”城市景观,指的是东华山山地体育公园、阿署达花海和银江湖公园。建设中,当地推动后山变绿心、尾矿变花海、裸岸变平湖,将攀西大裂谷的自然景观与设计创意结合在一起,让“山海湖”自然生长,造就了这座城市的“山水浪漫”,也走出了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城市精明增长之路。

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近年来,攀枝花全面推进花道、花墙、花街、花园、花海建设,打造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幸福的宜居城市。从春季到冬季,从城区到乡村,整个城市就像戴上了五彩斑斓的花环,全市花卉种植面积达7990亩,观花公园、街道、河岸、村庄等“网红”打卡点达100余处,真正实现“城在花中”“家在园中”。

这里是生育友好之城——

一大早,攀枝花市民周黎送2岁的女儿去家附近的托育机构,她的丈夫则送5岁的儿子去幼儿园。“女儿一出生就赶上了好政策,入托很方便。”周黎说,2021年7月,攀枝花在全国率先推出育儿补贴金政策,对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每月每孩发放500元育儿补贴金,至幼儿三周岁为止。更让她高兴的是,2024年9月,当地又推出托育补贴券政策。

“全市近4000个育儿家庭、2900名孕产妇得到‘真金白银’的帮助,补助总额达3200万元;拥有托育服务机构122家,可提供托位数4600余个;普惠性幼儿园学位覆盖率达91.6%,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99.5%……”攀枝花市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市已基本形成生育友好环境城市政策体系,下一步将探索建立从胚胎到生命终了的“全生命周期”人口服务机制。

这里是全域康养之城——

今年2月5日,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万千气象看四川·文旅融合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攀枝花专场上,作为全国康养产业首倡者的攀枝花提出,要将康养产业从1.0版本升级到2.0版本。

康养产业2.0版本将是什么样?该版本将着眼一个“全”字,即全域布局,按照“一核一带三谷”康养产业布局,实现处处可养;全产联动,拓展旅居康养、运动康养、医养融合等“康养+”新业态,实现业业融养;全季开发,深耕冬季阳光康养,大力发展夏日清凉康养,拓展春季秋季康养赛道,实现时时宜养;全龄服务,紧扣儿童、青年、中年、老年人群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实现人人乐养。

有人问,攀枝花的城市形象宣传语“暖暖花城·慢漫生活”中的“漫”字有什么含义?这源于当地有“五个烂漫”:一年四季阳光“烂漫”、蓝天“烂漫”、星空“烂漫”、鲜花“烂漫”、水果“烂漫”。享受幸福,体验“慢漫生活”,在攀枝花触手可及。

光荣使命 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

“不输一口气,努力争红旗”“不怕苦、不怕难,敢教钢城焕新姿”,这两句标语在攀枝花会展中心醒目地张贴着。行走在攀枝花的大街小巷,你会发现,这座因三线建设而生的城市,已将三线精神融入血脉。

60年前,在“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下,一批批建设者肩负使命来到攀枝花,投身三线建设。他们见证攀枝花走过了以攀钢项目为标志的钢铁基地建设时期,以二滩水电站项目为标志的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时期,以发展康养产业、钒钛产业为标志的康养胜地和钒钛产业基地建设时期。

如今,攀枝花已进入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阶段。担负着为四川乃至西部地区城市实现共同富裕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提供样本的光荣使命,攀枝花正用抱负与追求描绘“两试引领、五市并进、共富共美”的城市画卷。

做好“头等大事”——

如何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攀枝花提出,举全市之力、聚全民之智,推动各行业、各领域、各战线、各条块一起谋共富、抓共富、促共富,坚决推进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加快成势见效。

大胆探索,今年,当地将重点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机制、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低收入群体托底机制、农村创富共同体、特色产业创富共同体、城乡贯通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四通”模式、“三个身边”群众工作机制8项系统集成改革。

同时,聚焦缩小“三大差距”,创新实施一批具有引领性、带动性的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完整社区建设、民生服务综合体等改革探索,加快破解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分配制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领域的体制机制障碍。

夯实“压舱石”——

今年2月13日,我国最大钒钛磁铁矿——红格南矿开发利用首批8个建设项目正式开工。当开工的汽笛声响彻山谷时,人们发现,攀枝花关于“项目”的发展脉络坚定、清晰、有力。

当地提出,2025年要努力实现项目储备量质齐升。动态保持“千个项目万亿投资”储备规模,储备产业化项目600个以上,总投资3000亿元以上;精准谋划符合投向、具备支持条件的“两重”“两新”项目400个以上,总投资1000亿元以上。

畅通“大动脉”——

今年2月27日,全国首条矿产品骨干流通走廊——西部矿产品骨干流通走廊在攀枝花正式启动建设。作为该走廊建设的牵头城市,攀枝花又一次承载国家使命,携手成都、乐山、内江、达州、重庆、昆明、宝鸡、嘉峪关、哈密、喀什10个城市,着力构建产供销储运一体化的重要矿产品流通走廊。

山止川行,昨天已写进史册,今天就在奋斗者的手上,明天必定更加美好。

新征程上,承载国家使命,续写时代荣光,攀枝花将加快“立”的节奏,把准“破”的力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勇闯全面深化改革“深水区”,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行。

木南 罗子欧

经济热点
四川换季消费拉动春日经济[详细]
经济热点
李国华:发展柠檬标准化产业园 带领周边群众共同致富[详细]
学会动态
学会党支部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详细]
特色新镇
城镇化样本:民资投入4个多亿至今收益很少[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