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彪在政协分组讨论会上发言
1月21日,出席四川省“两会”的省政协委员、省县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当代县域经济杂志社长杨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充分发挥智库作用,助力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杨彪说:“县域不仅承担着经济大循环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而且肩负着推动我省整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任,更是我省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所在。”
在杨彪看来,“小县域”蕴藏“大能量”,县域发展是当下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县域正在撑起中国消费的一片天。相关数据显示,以咖啡、鲜花、丽人、宠物为主的四种新消费业态正在县城内“茁壮成长”,在一线、新一线城市中流行的露营、剧本杀、沉浸式剧场等新兴业态,正越来越多出现在三四线城市和县城。但受历史和现实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四川县域经济总体规模较小,发展质量较低,“三产”融合度较弱。
杨彪指出,壮大县域经济的关键是加快县域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探索县域经济发展新路子。他为此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拓展县域经济发展新空间。通过转变生产方式,提升产业科技含量,提升产业链延伸与高附加值,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从资源输出到价值输出转变。
二是形成县域产业发展新特色。县域产业集群已成为我国工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要通过专业化分工和协作,走差异化、特色化道路,形成较强的产业竞争力,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
三是构建城乡融合新形态。县域经济发展首先要加快城乡融合的进程,重点在于资源和服务的双向流动,让年轻人回流,赋予县域经济新活力,同时要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特色产业集群。
四是抓好数字化转型新契机。数字经济改变传统的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的配置方式、生产流程、生产空间布局,为县域经济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杨彪说,作为一个服务县域经济30余年的智库机构,省县域经济学会将在新的一年继续关注并服务四川县域经济发展。“我们将联合川观智库,围绕‘魅力县城’如何打造、营商环境如何提升、‘一县一品’特色产业如何发展等,进一步加大样本研究、学习交流和宣传推广,为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服务。”(据川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