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科技化、制度化、纪律化 蒲江水务打造防汛精兵
蒲江河、临溪河贯穿全境,头顶长滩、朝阳、石象、妙音“四盆水”,丰富的水系资源,在润泽蒲江大地的同时,一旦大汛来临,也为蒲江防汛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今年“7·9”强暴雨,蒲江县降雨量普遍达到100毫米以上,西来镇最大202.4毫米。由于汛前准备充分,特别是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在防汛指挥中的运用和蒲江水务人早已融入日常工作的严格纪律保障,有力的保证了蒲江干部群众打赢这场抗洪防汛战斗,在大汛面前,全县基础设施基本无重大损失,沿河人民群众全部安全度汛,保证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早演练 早准备
部门联动 汛前检查全覆盖
7月蒲江县暴雨预警信号拉响以后,蒲江县指挥系统随即快速启动,各子系统高效运转,密切配合,从容应对。此次全县虽有10个乡镇遭受暴雨袭击,但抗洪抢险救援工作有序,及时组织转移安置受灾群众,将暴雨天气对群众生命危害和财产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主要得益于蒲江县委、县政府在每年汛期来临前举行大规模军警民抗洪抢险综合演练的实际成效,提高了防汛救灾的应对能力,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报告指挥长,寿安镇汪场村部分村民被困于洪水中。”“命令!组织寿安民兵立即救援!”今年,由蒲江县人武部、县应急办、县防汛指挥部组织卫生、公安、交通、通信、水电气能源、基干民兵等应急抢险队伍500多人在寿安镇参加抗洪抢险实战演练,面对“险情”,参加演练的单位干部职工和综合应急救援大队沉着应战,各项应急抢险紧张有序推进:发布预警信号、保障通讯;组织疏散群众,水电气能源抢修,解救被困群众,卫生防疫、抢通道路……整个演练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各项任务。此次演练将指挥所演练与实兵演练结合起来,全面演示了预警、决策、调度、抢险、安置等各个环节,真实模拟了“灾情发生-组织指挥-抢险救援-灾情控制”全过程。
“防汛演练是年度民兵军事训练的一个重点环节,是对全县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一次有效检验。每一次的演练都是高标准、严要求,用人多、装备齐”。参与演练的相关负责人说。
与此同时,蒲江县防汛部门与交通、建设、国土等部门实施联动巡查,对全县基础设施进行拉网式隐患排查,“不留死角,全面覆盖,全方位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消除。”蒲江水务局相关领导告诉笔者,此次检查中实施的多处汛前加固工程,有效地抵御了这次暴雨汛情,起到了全县基础设施安然度汛的良好效果。
新技术 新设备
高科技防汛指挥平台 汛情掌握全方位
蒲江防汛指挥中心,新建了防汛指挥系统,建成简易监测雨量站34个、自动监测雨量站10个、自动监测水位雨量站6个、自动监测视频站4个、自动监测气象六要素站4个、无线预警广播46套、机房及会商室改造,软硬件设施全部安装到位。县防汛指挥中心充分利用山洪灾害防治系统58个野外监测站点,对重点河流、场镇,重点部位的水雨情监测系统实施24小时监控。不断将采集的数据向指挥平台汇聚。长滩、朝阳、妙音三大水库与县城河道的视频监控清晰的实时监控画面呈现在指挥中心大屏幕上,及时收集汇总各乡镇降雨量和河道水位涨落情况,为全县防汛救灾指挥提供科学依据。
为了使系统平台的利用效益最大化,蒲江县采取资源共享的原则,积极整合现有信息、通信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项目监测预警效果。一是实现与公安天网视频共享,将全县山洪监控重点区域的19个天网视频接入防汛指挥中心,进行实时监控。二是实现与“村村通”广播共享,在34个山洪、地质灾害点建设的无线预警设备与“村村通”广播相整合,通过无线广播的方式将信息直接传递到村社,切实解决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问题。三是将气象监测信息、水务水情系统监测信息、国土人工监测信息整合,确保工程效益最大。
反应快 指挥快
打造一支充满战斗力的防汛精兵
洪灾发生后,蒲江县迅速启动防汛预警信息,县防汛办、县气象局、县国土局等职能部门紧密配合,组织应急救援力量及时转移受灾群众34人,设置1个临时安置点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并提供救援物资解决受灾群众后顾之忧。寿安镇松华社区一户群众被洪水围困,防汛部门干部第一时间组织成功营救,鹤山镇蒲砚村和西来镇双流村2起滑坡地质灾害因提前预警和干部现场指导措施有力,无一人员伤亡。
汛前,蒲江县就防汛应急队伍、物资抢险准备和水、电、气及通信等基础保障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全县共组建防汛抢险队伍223支3895人,落实防汛抢险编织袋,防洪砂石料,雨具,运输车辆等物资准备。有力地确保了洪灾发生时,蒲江防汛队伍拉得出、用得上、战得胜,是蒲江人民群众信得过的防汛精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