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天刚蒙蒙亮,平昌县“驷马水乡”村民贺军就打开了自己的 “爱心小卖部”。开业才半月的小卖部给这个夫妻都是残疾人的家庭带来了稳定的收入:每天有50元不等的纯利润。住上新房子,当上“小老板”,对贺军来说,在半年前是不敢奢望的事情。
随着产城一体、城乡一体的建设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平昌农民告别了土坯房,落户到配套一流的聚居点;越来越多的平昌人不用再背井离乡,可以就近就业创业,找到致富门路。
规划引领
绘就“全域平昌”发展蓝图
宽阔的金宝大道,车辆川流不息;繁华的金宝新区,商贾云集;雄跨巴河的大桥,让城市内畅外达……
平昌依托三面环山、两江环抱独特自然条件,确立建设生态城市、产业城市、平安城市的城市发展定位。坚持以全域规划引领城乡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投入规划费用5300万元,聘请专家实地勘察、反复论证,高起点、高标准科学编制完善县城—特色镇—中心村—聚居点四级城镇体系规划以及县域产业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巴山新居”建设规划等15个专项规划。
四级联动
新区、园区、社区“三区”同建
8月13日傍晚,金宝新区安置房建设工地一派繁忙。租住在县城的原竹园村搬迁户袁宗义同往常一样,邀约老邻居一边散步,一边欣赏着逐渐“长大”的新家,“再过几个月,我们就能住上花园式洋房了。”
平昌始终坚持“全域平昌”的理念,坚持四级联动,新区、园区、社区“三区”同步建设。总投资76亿元的 “四桥两道一隧”和安置房建设有力有序推进,连接新区的第一座大桥安家坝大桥提前半年通车。2015年建成星光大桥、黄滩坝大桥和五一火车站连接线,实现“一年奠基、二年起步、五年新城崛起”的目标。积极主动地承接产业转移,以食品白酒工业、机械制造业、清洁能源工业、文化旅游业、商贸服务业等五大骨干产业为重点,培育支撑县域经济的现代优势产业集群。
同时,平昌按照全域、全程、全面小康的要求,大力推进新村建设、连片扶贫开发、产业集聚地、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已建重点镇2个、中心村10个、聚居点577个,新建农房34800户,风貌改造6200户。全县规划用五年时间建成11个重点镇、20个中心村、1028个聚居点,建成巴山新居9.36万户。
设施配套
力争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配套齐全,生活也方便。看病、办事在家门口就‘搞定’了。”8月10日,在元山镇中岭村“巴山新居”聚居点,带着孙子玩转盘的村民陈大爷脸上堆满了笑容,“现在,我们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在他身后,幼儿园、村卫生室、超市、便民服务中心错落有致地分列在广场两旁。
在城镇化建设中,平昌县充分注重民生,强化功能配套,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把农村党建综合体纳入“巴山新居”建设总体规划,一个或几个相邻聚居点构成农村新型社区,并在社区同步建设一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便民服务中心、文化体育中心、卫生计生中心、综合调解中心、农家购物中心等“1+N”党建综合体,将县、乡镇民生服务关口前移到村社,打造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农村便民服务工作站。在农村新型社区成立社区物业管理协会,实施“一长四员”(村民自主推选协会会长以及卫生保洁员、绿化管理员、治安安全员、水电管理员)社区物业管理模式。
据悉,该县在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中,还整镇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新型城镇化、城镇功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