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资讯
时政要闻
学会动态
经济热点
县域发布
城镇发展
九龙农牧民歌唱新生活(图)

时间:2013-08-19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位于河口村深山中的“亲戚”新居。

  原标题:九龙农牧民歌唱新生活

  最偏远的山村,有干部驻守;最普通的百姓,有干部联系;最贫困的群众,有干部帮扶;最头疼的问题,有干部包办。八月,穿行于藏彝文化走廊九龙,在街道社区,在困难人家,在偏远村寨,在各项民生项目建设现场,处处都能看到各级干部扑下身子解民忧、办实事的身影……这是近日,笔者随单位结对认亲小分队在“走亲访亲”活动中捕捉到了真实场景。

  “以前吃水靠背,照明靠柴,上一趟县城要步行三十多里山路。”带路的村支书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国家减免了农业税,种地有补贴,还帮我们修通了公路,各级领导干部千方百计为我们找致富项目,我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红火。”说话间,我们已到了“亲戚”南无阿沙家门口,推开大门,是敞亮干净的院坝,院墙角落开辟了一块小小的菜园,青青翠翠的小葱、小白菜正破土而出,豆角的藤蔓已沿着竹竿蔓延到围墙上,靠着墙边的鸡笼里养着五、六只鸡,一只黄毛小猫在阳光下舒服地眯缝着眼,看到有生人来,“喵”一声就不见了踪影,热情好客的女主人把我们领进了客厅。电视里正放着彝族歌舞的碟子,电视两边时尚大气的音响格外引人注目,雪白的墙壁,光亮可鉴的地板砖,休闲沙发、美观的吊顶灯,小孙子吮咂着盒装牛奶,卫生间里的淋浴、洗漱台一应俱全,这个位于深山里的彝族家庭里,处处充满了现代化的气息。“我家养了50来只山羊,每年可出栏10多只,收入1万多元。加上采挖虫草、松茸的收入,今年有3万元收入。”说到一家的收入,南无阿沙面露喜色。

  在村委会门口,我们碰到了正准备出门的“亲戚”阿扎张松,他勤劳、肯动脑,是村里的致富能手。2010年,他投资30多万元购置了一台挖掘机,承揽了一些小工程,收入不错, 他喜滋滋地说:“在党的惠民政策照耀下,现在路通、水通、电通,为创业提供了条件,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只要踏实肯干,养牛养羊、种水果、种蔬菜、跑买卖、样样都能致富。 现在,我们村上近50%的人家安装了太阳能,购买了摩托车,80%的人家用上了手机等通讯工具,部分人家还买了拖拉机、农用车等交通运输工具。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现在变成了现实。”

  随着群众工作全覆盖的加力深化推进,河口村的农民群众不仅生活条件改善了,生活观念也在悄然发生改变。过去,当地群众做饭烧木材,取暖、照明用木材,甚至种地也用木材烧成灰做肥料。国家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程后,河口村将“保护环境,绿化荒山”写进村规民约,严格执行“谁栽谁受益”的原则,掀起了一浪又一浪植树种草热潮。山青了,水绿了,生态得到了修复,持续发展有了保障,经济收益一年比一年好。据村支书介绍,河口村种植的核桃在今年就有收效了,全村户均增收1000元。

  “钱包鼓起来了,生活富裕了,赌博、酗酒现象不见了。每当节日、嫁娶,唱歌跳舞成了必不可少的节目。”村支书自豪之情溢于言表。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村活动室旁的场坝里,一群姑娘小伙正在踏着音乐节奏翩翩起舞。“唱起来,跳起来,歌唱新生活,歌唱共产党。”幸福的歌声久久回荡在这个美丽、富裕的村寨上空…

经济热点
四川换季消费拉动春日经济[详细]
经济热点
李国华:发展柠檬标准化产业园 带领周边群众共同致富[详细]
县域发布
“快马”资中再“加鞭”[详细]
学会动态
学会党支部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详细]
特色新镇
城镇化样本:民资投入4个多亿至今收益很少[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