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资讯
时政要闻
学会动态
经济热点
县域发布
城镇发展
栀子花开香满村 ——清平村千亩黄栀子产业基地助农增收

时间:2013-08-15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原标题:栀子花开香满村

  ——清平村千亩黄栀子产业基地助农增收

种植户朱宏国(右)察看栀子花长势

  “栀子花开呀开,像晶莹的浪花盛开在我的心海……”一首《栀子花开》歌曲,仿佛让人感受到了栀子花的阵阵清香。近日,笔者走进资中县新桥镇清平村,在千亩黄栀子产业基地,深入了解黄栀子产业助农增收的情况。

  远远望去,栀子花熙熙攘攘地绽放在枝头,阵阵清香四处飘逸。可在村民眼中,栀子花却开得不是时候。“秋花要全部摘掉。”清平村6组村民朱宏国,正置身花丛中手脚麻利地摘花。据他介绍,秋花从开花到结果,再到果子成熟、变黄,需要足够的时间、光照和温度,“按现在条件已经达不到了,果子会长不成熟,如果不及时摘除会影响来年的花树生长。”

  据了解,种植栀子花主要采摘黄栀子,成熟干果是传统中药材,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散瘀血等功效。提炼而成的天然色素栀子黄、栀子蓝,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

  正是因为其用途广,曾一度出现市场紧缺的情况。为此,2000年,全镇又计划了10000亩地,用于种植栀子花,扩大种植规模。但在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黄栀子的市场价格直线下降,“当时多亏了政府出资稳定价格,并做好安抚工作,才保住了种植面积。”村支书刘波说,总是靠政府支持不是办法,风险还得转移。为此,黄栀子合作社找来了县里的一家专业公司,通过公司运作,村民才安下心来,大力发展。

  62岁的村民朱宏国一家有7口人,现在只有他一人在管理2亩多地的栀子花,按去年市场价3.5元/斤计算,亩产近2000斤,年收入也有几万元,“劳动强度小,管理轻松,一个人能胜任。”朱宏国说。

  效益更好的要属带头人杨代兵。他栽种了8亩地栀子花,亩产达到了5000斤。据镇干部陈铭透露,全镇栀子花种植面积6000多亩,栀子花品种繁多,虽然该村种植历史悠久,但在管理上还属于粗放型,技术、品种还处于探索研究阶段。“我们已经与省中药研究所取得了联系,对果实跟踪监测,从提取成分的多少、药用价值比例等方面进行改良,从而达到产量高、价值高的目标。”

  刘波介绍,清平村幅员6.7平方公里,栀子花的种植面积达1100多亩。全村共8个村民小组,564户人,种植栀子花的户数达100%,“栀子花就是我们村的主要收入。”

  由于清平村栀子花种植面积大,要连片承包或统一管理有一定难度。但该村已成功申请为“国家中药种苗育种基地”,并引进了一家公司,流转了200多亩土地,用于项目运作,实行标准化管理。“我们一直希望有专业人员指导,以改进生产技术,实行科学化管理,提高产量,增加产值,终于盼到这一天了。”杨代兵说。

  不过,刘波还有一个愿望:由于村里的土地不成片,加之水源匮乏,很多村民都选择外出打工,劳动力大大减少。“就是想增强栀子花产业基地的吸引力,让更多的青壮年回乡创业,一起为家乡发展作贡献。”

经济热点
四川换季消费拉动春日经济[详细]
经济热点
李国华:发展柠檬标准化产业园 带领周边群众共同致富[详细]
县域发布
“快马”资中再“加鞭”[详细]
学会动态
学会党支部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详细]
特色新镇
城镇化样本:民资投入4个多亿至今收益很少[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