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资讯
时政要闻
学会动态
经济热点
县域发布
城镇发展
辰溪县桥头乡农民发明“人工降雨车”(图)

时间:2013-07-30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原标题:辰溪县桥头乡农民发明“人工降雨车”(图)

行驶中的人工降雨车

人工降雨

  始于 6月下旬的持续高温无雨天气,目前已致辰溪30个乡镇、285个行政村不同程度受灾,85%的山塘、53.5%的水库失去灌溉功能。因旱造成20.5万亩农作物受灾,1.35万人、1600头牲畜饮水困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4850万元。

  面对蔓延加重的旱情,辰溪县干部群众奋起抗灾,采取了一切积极有效的抗救措施。这不,辰溪县桥头乡龙埠村种粮大户曾四寸夫妇发挥聪明才智,用汽油机、增压泵、几个大水桶和拖拉机组合成了山寨“人工降雨车”,为受旱的禾苗人工降雨“解渴”,简单实用,比抽水抗旱节约水资源和费用。

  7月28日,记者顶着烈日专门采访了曾四寸夫妇,现场见识了山寨人工降雨车的功效!

  简单实用

  “那就是山寨人工降雨车!”在离龙埠村约1.5公里的公路上,停着一台拖拉机,随行的桥头乡乡长潘兵告诉记者,“戴着斗笠在田里喷水的是村妇女主任曾四寸,站在车厢里是他的爱人陈良跃。”

  记者下车,一阵热浪袭来,只见一台停在路边的拖拉机上,摆放着6个盛满水的大水桶,一台小汽油机带着一台增压泵嗡嗡作响。光着膀子、皮肤呈古铜色的陈良跃站在车厢里,不时向连接增压泵的水桶里加水......

  路旁稻田里,曾四寸一手拿着水管,一手拿着喷头,在给灌浆的水稻人工降雨,水滴顺着叶面往下滴。碧绿的禾苗生机盎然,没有一点受旱的迹象,与山顶上干枯发白的禾苗形成强烈的对比。记者扒开禾苗,发现田里已经裂口,但土有点润。

  “要不是连续半个月这么喷水,禾苗早就枯死了,现在可以用火点燃了!”曾四寸说,她家今年种了110亩中稻,持续高温干旱致使稻田在20天前就全部脱水。

  为了减少损失,曾四寸除了依托村里的大抽水机抽水抗旱外,还利用自家的三台抽水机从麻阳河抽水灌溉。“三台抽水机由我儿子管理!”陈良跃接过话茬说,但其中有12亩傍山田实在无法进行抽水灌溉。

  不能眼睁睁看着辛苦耕种的稻田颗粒无收,夫妇俩通过摸索实践,购买了一台3马力的汽油机和一台增压泵,组装在自家的拖拉机车厢内,再加上几个大水桶和100多米的水管,拖拉机摇身一变成了灵活机动的人工降雨车。

  半个月来,曾四寸和丈夫每天都会开着这台山寨人工降雨车,先到河里抽满水,再到旁山田里进行喷雾浇灌。

      节水85%

  陈良跃告诉记者,他们每天能运输12车水,大约3车水可以淋透1亩水稻,3天就可以完成一轮浇灌,如果是直接往龟裂的稻田里灌水,1亩田至少需要20车水,比直接灌溉节水85%。

  “这个法子是憋出来的!”见记者有些疑虑,曾四寸解释道。稻田脱水后,夫妻俩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起初在车厢里铺上塑料布,用拖拉机拉水,每车可以来2300多斤,直接用管子放到田里,搞了一天才灌了二亩田不到,效率太低了,每天燃油要花120多元。

  这么下去不是办法,怎么办?两人跑到辰溪县高级农艺师刘小铁处咨询。刘小铁告诉他们,刚刚脱水的禾苗,可以用人工喷雾的办法抗旱,用水少,产量仍可达到90%。

  夫妻俩立即在县城买了喷雾用的增压泵和水管,用自家小耕田机上3.5马力的柴油机作动力做试验。陈良跃说,柴油机的动力太大,增压泵受不了,才换上了现在的汽油机,拉到田里一用,效果非常好。

  “现在每车水只有1000斤出头,每天拉12车水,可喷4亩田。每天耗汽油30元左右,拖拉机柴油开支20元,除去人工50元开支就有了!”曾四寸说。

  “根据目前水稻生长情况来看,喷雾浇灌的方法十分有效,今年虽然大旱,我家的110亩田,纯收入8万元不成问题。”炙热的阳光下,看着自家绿油油的禾苗,忙着添水的陈良跃乐呵呵地说。

经济热点
四川换季消费拉动春日经济[详细]
经济热点
李国华:发展柠檬标准化产业园 带领周边群众共同致富[详细]
县域发布
“快马”资中再“加鞭”[详细]
学会动态
学会党支部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详细]
特色新镇
城镇化样本:民资投入4个多亿至今收益很少[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